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媒體後視鏡真的有那麼多黑科技嗎

汽車的新科技配置越來越方便, 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了, 我們在開車最擔心的就是車尾後面看不到的死角, 依靠傳統的後視鏡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代人的需求了, 2017年汽車後市場又新添了一個黑科技——流媒體後視鏡。

對於行外人來說, 似乎就有點高深莫測, 那麼什麼是流媒體後視鏡呢?

流媒體, 又叫流式媒體, 是邊傳邊播的媒體, 是多媒體的一種。 邊傳邊播是指媒體提供商在網路上傳輸媒體的“同時”, 用戶一邊不斷地接收並觀看或收聽被傳輸的媒體。

流媒體後視鏡, 是以屏代鏡, 通過攝像頭把汽車後方影像投射到顯示幕上, 以數位格式播放的後視鏡產品。 流媒體在汽車後視鏡上的應用通俗來講就是現場直播。

流媒體後視鏡相對于傳統後視鏡之間有著很大的區別。

首先可視角度比傳統後視鏡的視野範圍大3倍。

傳統後視鏡:司機只能看到後車窗寬度範圍的車後路況, 其他角度均為C/D柱所擋。

流媒體後視鏡:將視點外移至車後攝像頭, 避免了車內物的阻擋;某些攝像頭有80度的拍攝角度, 比傳統後視鏡足足大了3倍;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車子後方的視野盲區。

其次對後車燈光自動調節,

保證視線清晰。

傳統後視鏡:傳統的玻璃後視鏡對車後方的遠光燈束手無策;一些後裝的防眩光後視鏡, 只是添加了特殊鍍膜, 用減低亮度的方法, 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暗部細節。

流媒體後視鏡:使用感光元件和特殊的演算法實現防眩光, 例如整合WDRHDR技術, 自動調節光線至舒適程度, 又能清晰還原車後環境。

流媒體後視鏡屬於數位化產品, 也並非完美, 存在bug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既然屬於現場直播, 技術跟不上或者環境不穩定都會存在延時的問題。 延時的問題要是發生在高速路上, 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 當車輛以120公里時速進行車時, 只需一秒鐘車身就已走了33.33米, 嚴重的延時和卡頓會讓駕駛員誤判後方路況, 導致嚴重車禍發生, 甚至危害車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有著巨大潛在市場的流媒體後視鏡, 對於軟硬體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所以關於傳輸技術規範, 流媒體後視鏡首先要在視頻傳輸方面做到無卡頓、並把延時控制在40毫秒以內。

其次是硬體, 攝像頭夠不夠高清、視角達到多少、單攝像頭還是雙攝像頭、有沒有防眩屏、帶不帶微光夜視和破霧功能等。

在軟體上, 對於圖像的處理能不能盡可能減少失真, 能不能真實反映物體間距離的比例, 傳送速率能不能低於多少分之一秒, 播放幀數可不可以達到多少以上。

總的來說,流媒體後視鏡的出現,不僅僅在技術上擴展了後視野,提高了行車安全。更為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汽車硬體設備往智慧化發展已成為趨勢。至於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製造水準的提升,相信也都會被一一克服。

總的來說,流媒體後視鏡的出現,不僅僅在技術上擴展了後視野,提高了行車安全。更為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汽車硬體設備往智慧化發展已成為趨勢。至於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製造水準的提升,相信也都會被一一克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