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遠離抑鬱症,中藥有妙招!

鬱證是由於情志不舒, 氣機鬱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 主要表現為面容憔悴, 心情抑鬱不歡, 情緒不寧, 胸悶, 脅肋疼痛, 或易怒善哭, 或咽喉中如有異物梗塞, 胃納差, 失眠, 多夢等複雜症狀。 多見於青、老年人, 尤以婦女為多。

鬱證是因情志不暢所致

鬱證, 主要是由於情志所傷, 使肝主疏泄、心主神明的下學功能受到影響, 五臟氣機不和而發生。

1、惱怒傷肝, 肝失條達, 氣失疏泄, 致肝氣鬱結, 或氣鬱化火, 耗傷心陰, 則心神不寧而發生本證,

2、思慮不解, 耗傷心血, 心失所養, 致心神不安, 思慮過度則傷脾, 脾失健運, 聚濕生痰, 或食滯不消, 從而形成痰郁、濕郁、食郁諸證。

常見鬱證有哪幾種 應怎樣治療

本證初起常見肝氣鬱結和痰氣鬱結兩種, 多屬實證, 治宜疏肝理氣, 或化痰理氣為主, 病久則見心神失養或陰虛炎旺, 多屬虛證, 治宜養心寧神或滋陰降火。

肝氣鬱結

精神抑鬱, 心神不安, 胸脅疼痛, 胃脘脹悶, 噯氣, 不想吃東西, 喜歡歎氣, 舌苔歎氣, 舌苔薄白, 脈弦。

治宜疏肝理氣解郁, 方用逍遙散加減:柴胡10克、當歸6克、白芍12克、茯苓10克, 白術10克, 佛手6克、甘草5克, 郁金10克, 枳殼10克。

痰氣鬱結

咽中不適, 如有異物阻塞, 咯之不出, 吞之不下, 但飲食自如, 並隨情志變化或輕或重, 胸部脹悶, 兩脅脹痛, 舌苔白膩, 脈弦滑。

治宜化痰理氣解郁, 方用半夏厚樸東加減:法夏12克, 厚樸10克, 蘇葉6克, 茯苓10克, 柴胡6克, 枳殼6克, 生薑6克, 香附10克。

心神失養

精神恍惚, 心神不寧, 悲傷善感, 無故啼哭, 怕聲怕光, 舌質淡, 苔白, 脈弦細,

治宜養心安神。 方用甘麥大棗東加減:浮小麥30克, 甘草10克, 大棗15克, 茯神12克, 熟棗仁15克, 合歡花10克。

陰虛火旺

平時情志憂鬱, 遇事急燥易怒, 頭暈, 頭痛, 心悸, 健忘, 失眠多夢, 腰膝竣軟, 男子遺精, 婦女月經不調, 舌紅, 少苔, 脈弦細數。

治宜滋陰降火安神, 方用滋水清肝飲加減,

山萸肉12克, 生地15克, 准山15克, 茯苓10克, 丹皮6克, 白芍12克、梔子6克, 黃柏6克, 熟棗仁15克, 珍珠母30克(先煎)

治鬱症有哪些簡便方法

1、小麥30-45克, 水煎服, 適用於心神失養型鬱證。

2、百合30克, 水煎, 加適量冰糖服, 適用于陰虛火旺型鬱證。

3、法夏15克, 陳皮6克, 水煎服, 適於痰氣鬱結之鬱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