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治未病”理念漸受重視 中醫藥發展優勢顯現

導 語:利用好中醫藥“治未病”的特點, 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中醫藥知識的普及, 能夠不得病、少得病、晚一點得病, 得病了以後能夠用比較低廉的價格來治療疾病。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中醫藥是民族的瑰寶, 要加大繼承和創新力度, 要把中醫藥的理論、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

他表示, 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也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作用。 要利用好中醫藥“治未病”的特點, 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中醫藥知識的普及, 能夠不得病、少得病、晚一點得病, 得病了以後能夠用比較低廉的價格來治療疾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對媒體記者表示, “治未病”是未來的“未”, 就是還沒有得病時要注重養生保健。

他說“治未病”是一整套的技術體系, 有很豐富的內容。 簡單說來就是根據自己的狀態進行調整, 並且這種調整要和自然界相適應, 就是天人合一。

千人計畫專家王飛在做客中國經濟網“中經兩會之夜”欄目時也談到,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需要以“預防”為主, 讓百姓充分瞭解健康飲食, 進而減少慢性病在老年人群體中的發病率, 降低養老費用。

王飛表示, 《“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出臺, 最重要的是將過去以治療為中心的觀念, 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這種轉變意味著“預防”非常重要。 他表示, 影響健康的第一大因素是營養均衡, 我國有約3億慢性病人, 這主要是因營養不均衡造成的, 目前關於疾病預防在全民宣傳方面還遠遠不夠,

推動大健康產業, 應該將預防放在第一位, 尤其要注重學校教育, 瞭解什麼樣的飲食是身體需要的。

全國人大代表、仲景宛西製藥董事長孫耀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 中醫藥最偉大的地方是防病、治病、康復, 未來一定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方面的主導作用。

當今快節奏的社會, 精神緊張、壓力大、易疲勞, 加之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運動、加班熬夜、暴飲暴食和吸煙酗酒等, 使我們機體免疫力水準逐年下降。 孫耀志講到, 要改善國民現有亞健康普片狀況, 要從提高自身免疫力、“治未病”做起, 在這方面中醫藥有著不可估量的強大優勢。 西方的西醫是治病的, 中華民族的中醫藥最偉大之處就是防病,

讓人少得病、不得病, 然後是通過辨證論有效治病和後期的康復。

約稿啟示:歡迎各級醫務工作者, 尤其是中醫針灸臨床、教育、科研人員投稿, 一經發表, 支付高額稿酬。 投稿郵箱:wfasedu@qq.com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培訓中心(北京世針傳統醫學培訓中心)是北京市民政局註冊, 教委備案的國家最早從事中醫、針灸、按摩的培訓機構, 2016年被中國社會組織評為5A級機構, 三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國內外中醫針灸人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內夕照寺街東玖大廈B座7層

責任編輯:水生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