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是本,農村是根,農民是寶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隨著工業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推進, 經濟有了長足發展, 而農業發展相對緩慢。 農村人口向城市倒流, 農民變身農民工, 定居城市成為城市居民。 許多農村變得蕭條, 三農問題似乎成為一個不忍觸碰的痛。

其實, 三農的重要性地位自古以來就沒有變過, 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農業是本, 農村是根, 農民是寶。

一、農業是本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沒有糧草, 打不贏戰爭。 人活著, 就要吃飯喝水, 這是生存的根基。 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生命體征之上的, 維持生命體征就要吃飯。

農業就是保障吃飯的。 沒有農業哪來糧食。 糧食從來都是戰略儲備物資, 關係到國計民生。 農業是保障國家正常運行的根本。 中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這就是農業的功勞。

隨著工業化的逐步完善, 農業現代化也加快了步伐, 大農業, 機械化, 精細化農業,

生態農業, 未來的農業會有更好的發展。

二、農村是根

城市和農村, 是相互補充, 相互完善的, 但農村靠近農業的屬性, 決定了農村的根本性。 農村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為城市化提供土地基礎。 城市化是集中和高效的體現, 而農村則是休養生息的土壤。

農村為城市輸送了大量的血液, 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問題。 要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必須解決農村問題。 城市發展了, 反過來, 農村也要得到振興。

三、農民是寶

農民是跟土地, 跟養殖打交道的群體, 在過去, 農民是做出過特殊貢獻的。 以前, 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

但隨著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 釋放了大量的勞動力, 農民進入城市。 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對比開始出現倒掛。

但仍然有很多人堅守在農村, 奮戰在農業第一線。 他們可能文化素質不高, 但他們是農業的根基。

農民是寶, 向農民致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