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8護士資格考試備考:基礎護理學知識重點

1. 貴重藥、麻醉藥、劇毒藥應有明顯標誌, 加鎖保管, 專人負責, 使用專本登記, 並實行嚴格交班制度

2. 對易氧化和遇光易變質的藥物應裝在有色密封瓶內, 或放在黑紙遮光的紙盒裡, 放於陰涼處, 如維生素C、氨茶鹼、鹽酸腎上腺素等

3. 對易揮發、潮解或風化的藥物, 應裝瓶、蓋緊, 如乙醇、碘酊、過氧乙酸、糖衣片等

4. 對易燃易爆的藥物, 如乙醇、乙醚、環氧乙烷等, 應單獨存放, 密閉瓶蓋置於陰涼處, 並遠離明火

5. 硫酸鎂口服(po)產生導瀉利膽的作用, 而注射給藥卻產生鎮靜和降壓作用

6. 小兒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許多臟器發育尚未完善,

且新陳代謝又特別旺盛, 因而應用某些藥物時應該有其特殊性。 例如小兒對影響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的藥物較為敏感, 使用利尿藥後容易出現嚴重的血鉀和血鈉降低

7. 女性在月經期和妊娠期, 子宮對瀉藥、子宮收縮藥及刺激性強的藥物較敏感, 容易造成月經量較多、早產或流產

8. 肝功能不良時肝藥酶活性降低, 使藥物代謝速度減慢, 造成藥物作用延長或增強, 半衰期延長。 如地西泮的正常半衰期為46.6小時, 肝硬化患者可使該藥半衰期延長達105.6小時, 因此, 如安定、苯巴比妥、洋地黃等主要在肝臟代謝的藥物應減量、慎用或禁用

9. 腎功能不良時, 藥物排泄減慢, 半衰期也會延長, 某些主要經腎臟排泄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頭孢唑啉等應減少劑量或適當延長給藥間隔時間,

避免引起蓄積中毒

10.口服給藥:

A 口服給液體藥時, 將藥液倒入藥杯;油劑、按滴計算的藥液或藥量不足1ml時, 在藥杯內倒入少許溫開水, 用滴管吸取藥液 1ml以15滴計算。

B 口服藥時對危重患者及不能自行服藥的患者應喂藥;鼻飼患者須將藥物碾碎, 用水溶解後, 從胃管注入, 再用少量溫開水沖淨胃管

C 對牙齒有腐蝕作用的藥物, 如酸類和鐵劑, 應用吸管吸服後漱口以保護牙齒

D 在一般情況下, 健胃藥宜在飯前服, 助消化藥及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宜在飯後服用, 催眠藥應在睡前服用, 驅蟲藥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時服用

E 服用對呼吸道粘膜起安撫作用的藥物後不宜立即飲水

F 服強心苷類藥物時需加強對心率、節律的監測, 脈率低於每分鐘60次或節律不齊時應暫停服用, 並及時通知醫生

11.皮膚常規消毒方法:用棉簽蘸取2%碘酊, 以注射點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轉塗擦, 直徑在5cm以上;待幹後, 用75%乙醇以同法脫碘, 待乙醇揮發後即可注射或用0.5%的碘伏以同法塗擦消毒兩遍, 無須脫碘

12.根據藥物劑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強弱選擇注射器和針頭

13.(1)皮內注射法(ID):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品注射於真皮與表皮之間的方法

(2)穿刺、注射:一手繃緊局部皮膚, 一手持注射器, 針頭斜面向上, 與皮膚成5°刺入皮內。 待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內後, 放平注射器。 用繃緊皮膚的手的拇指固定針栓注入抽吸液0.1ml,

使局部形成一皮丘

14.(1)皮下注射法(H)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劑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2)適用皮下注射的方法:預防接種, 胰島素, 腎上腺素, 阿托品, 肝素, 脫敏藥物等

15.(1)肌內注射法(intramuscularinjection, IM)是將一定藥液注入肌肉的方法

(2)注射部位選擇肌肉豐厚且距大血管及神經較遠處。 其中最常用的部位為臀大肌、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及上臂三角肌

(3)臀大肌定位法

A 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側或右側劃一水平線, 然後從髂脊最高點做一垂線, 將一側臀部分為四個象限, 其外上象限(避開內角)即為駐社區

B 聯線法:從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連線, 其外上1/3即為注射部位

(4)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 因其臀大肌尚未發育好,

注射時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最好選擇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5)臀部肌內注射時, 為使臀部肌肉放鬆, 減輕疼痛與不適, 可囑患者取側臥位、俯臥位、仰臥位或坐位。 為使局部肌肉放鬆, 囑患者側臥時上腿伸直, 下腿稍彎曲;俯臥位時足尖相對, 足尖分開, 頭偏向一側

16.股三角內由內向外:股靜脈、股動脈、股神經

17.特殊患者的靜脈穿刺要點

(1)肥胖患者肥胖者皮下脂肪較厚, 靜脈位置較深, 不明顯, 但相對固定, 注射時, 在摸清血管走向後由靜脈上方進針, 進針角度稍加大(30°-40°)

(2)水腫患者可沿靜脈解剖位置, 用手按揉局部, 以暫時驅散皮下水分, 使靜脈充分顯露後再行穿刺

(3)脫水患者血管充盈不良, 穿刺困難。 可做局部熱敷。 按摩, 待血管充盈後再穿刺

(4)老年患者老人皮下脂肪較少,靜脈易滑動且脆性較大,針頭難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對側。注射時,可用手指分別固定穿刺斷精脈上下兩端,再沿靜脈走向穿刺

19.霧化吸入的注意事項

(1)超聲波霧化吸入水溫不宜超過50攝氏度

(2)注意保護霧化罐底部的透聲膜及水槽底部晶體換能器,因透聲膜和晶體換能器質脆易破碎,在操作及清洗過程中,動作要輕,防止損失

(3)氧氣霧化吸入氧氣流量一般為6-8L/min

20.青黴素皮試注意事項

(1)皮試液必須現用現配,濃度與劑量必須明確,注射前必準備0.1%鹽酸腎上腺素

(2)嚴密觀察患者 首次注射後必須觀察30min,注意局部和全身反應傾聽患者主訴,並做好急救準備工作

(3)皮試試驗陽性的不可使用青黴素,並在體溫單、病歷、醫囑單、床頭卡醒目注明,注射簿上註銷,同時將結果告訴患者和家屬

(4)告訴病人注意事項:a 看皮試結果的具體時間 b 囑病人不要離開

c 不要按揉抓撓皮丘,不要做劇烈運動 d 如有不適清按鈴

21.靜脈留置針輸液法:使用於需長期輸液,靜脈穿刺較困難的患者

22.靜脈穿刺時,頭皮針與皮膚成15°-30°進針

23.頸外靜脈穿刺置管輸液:下頜角與鎖骨上緣中點連線的上1/3處頸外靜脈邊緣為穿刺點

24.輸液微粒:指輸入液體中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一般為1-15微米,較大達50-300微米

25.靜脈輸血的目的:補充血容量;糾正貧血;補充血漿蛋白;補充各種凝血因數和血小板;補充抗體、補體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質

26.全血(1)新鮮血指在4℃常用抗凝保養液保存一周內的血液

(2)庫存血 在4℃環境下可以保存2-3周

27.直接輸血法:將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後立即輸給患者的方法

適應症:適用于無庫存血患者又急需輸血及嬰幼兒的少量輸血

28.間接輸血法:開始滴速不要超過20滴/分鐘,觀察15分鐘左右,無不良反應後再根據病情及年齡調節速度:成人一般40-60/min,兒童酌減

29.輸血傳染的各種疾病:病毒性肝炎、瘧疾、愛滋病等

30.變質血液的表現:血漿變紅,有泡沫;血細胞呈玫瑰色;有明顯凝血塊;標籤不清、破損、脫落

31.急性面容:表情痛苦、面頰潮紅、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口唇皰疹等,一般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的感染

32.慢性面容:面色蒼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消瘦無力等,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肝硬化、嚴重結核病

33.貧血面容:面色蒼白,唇舌和結膜色淡,表情疲憊無力,見於各種類型的貧血患者

34.醉酒步態:見於小腦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35.(1)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缺氧患者,其口唇、面頰、鼻尖等部位發紺

(2)熱性病患者皮膚發紅;休克患者皮膚濕冷

(3)嚴重脫水、甲狀腺功能減退者,皮膚彈性差

(4)心性水腫可表現為下肢或全身性水腫;腎性水腫,多於晨起眼瞼、顏面水腫

36.嘔吐:(1)中樞性嘔吐:噴射性 (2)消化性嘔吐:嘔吐後可緩解不適

顏色:(1)急性大出血:鮮紅色(2)陳舊性出血、慢性出血:咖啡色

(3)膽汁反流:黃綠色 (4)胃內容物:暗灰色

氣味 普通:酸味; 出血:鹹味; 膽汁:苦味; 腸梗阻:糞臭味; 有機磷中毒:大蒜味; 幽門梗阻:臭味

37.瞳孔的直徑一般在2-5mm,調節反射兩側相等

(1)變小:直徑小於2mm,雙側瞳孔縮小,見於有機磷、氯丙嗪、嗎啡等中毒

(2)變大:直徑大於5mm,一側瞳孔擴大、固定,常提示同側顱內血腫或腦腫瘤等顱內病變所致的小腦幕裂孔疝的發生。雙側:顱內高壓、顱腦損傷、顛茄類藥物中毒及瀕死狀態

(3)瞳孔大小不隨光線刺激的變化而變化時,稱瞳孔對光反應消失

38.胸內心臟按壓:嚴重胸廓畸形,廣泛性肋骨骨折,血氣胸,心包填塞,心臟外傷

39.腦死亡:又稱全腦死亡,包括大腦、中腦、小腦、腦幹不可逆的死亡

診斷標準:無感受性和反應性;無運動、無呼吸;無反射;腦電波平坦

40.臨終患者的心理變化:否認期、憤怒期、協商期、憂鬱期、接受期

41.體溫單的繪製

(1)物理或藥物降溫半小時後,應重測體溫,測量的體溫以紅圈“○”表示,劃在物理降溫前溫度的同一縱格內,並用紅虛線與降溫前的溫度相連,下次測得的溫度用藍線仍與降溫前溫度相連

(2)體溫低於35℃時,為體溫不升,應在35℃線相應時間縱格內用藍筆劃一藍點“●”,于藍點處向下劃箭頭“↓”,長度不超過兩小格,再與鄰近溫度相連。

(3)若患者體溫與上次溫度差異較大或與病情不符時,應重新測量,重測相符時在原體溫符號上方用藍筆寫上一小寫英文字母“v”

(4)脈搏與體溫重疊時,先化體溫符號,再用紅筆在外劃紅圈“○”,如系肛溫,則先以藍圈表示體溫,其內以紅點表示脈搏。

(5)灌腸後排便以E作分母,排便做分母表示,例如:“1/E”表示灌腸後排便1次;“”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腸後又排便2次;“4/2E”表示灌腸2次後排便4次。

名解:

1. 皮內注射法:(ID)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品注射於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

2.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劑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3. 輸液微粒:指輸入液體中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一般為1-15微米,較大達50-300微米

4. 輸液微粒污染:指在輸液過程中,將輸液微粒帶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的過程

5. 溶血反應: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是最嚴重的輸血反應,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6. 大量輸血:一般指在24h內緊急輸血量相當於或大於患者總血容量

7. 嗜睡:最輕度的意識障礙。患者處於持續睡眠狀態,但能被言語或輕微的刺激喚醒,醒後能正常、簡單而緩慢的回答問題,但反應遲鈍,刺激去除後又很快入睡

8. 意識模糊:程度較嗜睡深、表現為思維和語言不連貫,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發生障礙,可有幻覺、錯覺、躁動不安、譫妄或精神錯亂

9. 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無自主運動,對光、聲刺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應。瞳孔對光發射、角膜反射、眼球運動、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壓無明顯改變,可有大小便失禁、尿瀦留

10.瞳孔對光反應消失:瞳孔的大小不隨光線刺激的變化而變化

大題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護理人員在執行藥療時,務必做到“五個準確”,即將準確的藥物、按準確的劑量,用準確的途徑,在準確的時間內給予準確的患者。因此,應做好“三查七對”

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後查(查七對的內容)

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

此外,還應檢查藥物的品質,對疑有變質或已超過有效期的藥物,應立即停止使用

2. 口服給藥的優缺;

(1) 優點:最常用、方便、比較安全,藥物經口服後被胃腸道吸收入血液迴圈,達到局部和全身治療的目的

(2) 缺點:吸收慢,不適用於急救,另外對意識不清、嘔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用此法給藥

3.注射時應用減輕患者疼痛的注射方法

(1)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適體位,便於進針

(2)注射時做到“二快一慢加勻速”,即進針、拔針快,推藥速度緩慢且勻速

(3)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應選用細長針頭,進針要深。如需同時注射多種藥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較弱的藥物,再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

4.青黴素過敏試驗的概述

(1)什麼情況下做:a首次應用青黴素治療;

b 以前使用過,停藥3天以上再次使用者;

c 在治療過程中更換青黴素批號族類時,需重新做青黴素過敏試驗 d 應用與青黴素有交叉過敏反應的製劑

(2)什麼情況下不做:a 已經知道或詢問得知過敏者

b 在使用過程中,同一批號不用做皮試

(3)什麼情況下可用青黴素:青黴素皮試陰性

(4)什麼情況下禁用青黴素:a 有青黴素過敏史者 b 青黴素過敏試驗陽性

5.青黴素試驗方法:確定患者無青黴素過敏史,于患者前臂掌側下段皮內注射青黴素皮試液0.1ml(含青黴素20U或50U),20min後觀察、判斷並記錄試驗結果

青黴素皮膚試驗結果的判斷

結果

局部皮丘反應

全身情況

陰性

大小無改變,周圍無紅腫,無紅暈

無自覺症狀,無不適表現

陽性

皮丘隆起增大,出現紅暈,直徑大於1cm,周圍有偽足伴局部癢感

可有頭暈、噁心、心慌,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告訴病人注意事項:a 看皮試結果的具體時間 b 囑病人不要離開

c 不要按揉抓撓皮丘,不要做劇烈運動 d 如有不適清按鈴

6.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藥,協助患者平臥,報告醫生,就地搶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1ml,小兒劑量酌減。症狀如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藥0.5ml,直至脫離危險期

(3)給予氧氣吸入,改善缺氧症狀。呼吸受抑制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肌內注射尼可刹米、洛貝林等呼吸興奮藥,有條件者可插入氣管導管,借助人工呼吸機輔助或控制呼吸。喉頭水腫導致窒息時,應及早進行氣管切開

(4)根據醫囑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將琥珀酸鈉氫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內靜脈滴注;應用抗組胺類藥物,如肌內注射鹽酸異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擴充血量,如血壓仍不回升,可按醫囑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靜脈滴注

(6)若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立即進行復蘇搶救。如實施體外心臟按壓,氣管內插管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7)密切觀察病情,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的變化;不斷評價治療與護理的效果,為進一步處置提供依據

7.常見輸液反應——迴圈負荷過重反應

迴圈負荷過重也稱急性肺水腫

(1)原因 a 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過重

b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見於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臨床表現 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時痰液可從口、鼻腔湧出,聽診肺部佈滿濕囉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

(3)護理

A 預防 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情況,注意控制輸液的速度和輸液量,尤其對老年人、兒童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

B 處理 a不拔除輸液針頭,小流量維持靜脈通路,通知醫生,緊急處理

b 取端坐位,雙腿下垂,減少下肢靜脈回流

c 給予高流量吸氧,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改善缺氧症狀

d 遵醫囑給予鎮靜藥、平喘、強心、利尿和擴充血管的藥物,以穩定患者情緒,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液體排出,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

e 必要時進行四肢輪紮,減少靜脈回心血量

f 靜脈放血200-300ml,但應慎用,貧血者應禁用

8.常見輸液反應——空氣栓塞

(1)原因 a 輸液導管內空氣未排盡;導管連接不緊,有漏氣

b 拔出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穿刺點封閉不嚴密

c 加壓輸血、輸液時無人守護;輸液完成未及時更換藥液或拔針

(2)臨床表現 a 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

b 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

c 心電圖呈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3)護理

A 預防 a 輸液前認真檢查輸液器的品質,排盡輸液導管內的空氣

b 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及時添加藥液或更換輸液瓶。輸液完畢及時拔針。加壓輸液時應安排專人守護

c 拔出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必須立即嚴密封閉穿刺點

B 處理 a 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臥位,並保持頭低足高位,有助於氣體浮向右心室尖部

b 給予高流量吸氧,糾正缺氧狀態

c 有條件時可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抽出空氣

d 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有異常及時對症處理

9.靜脈輸血的目的: 補充血容量;糾正貧血;

補充血漿蛋白;補充各種凝血因數和血小板;

補充抗體、補體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質

10.常見的輸血反應——過敏反應

(1)原因 a 患者為過敏體質

b 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

c多次輸血導致產生過敏性抗體,再次輸血時,抗原抗體相互作用

d 供血者血液中的變態反應性抗體與受血者體內相應抗原接觸

(2)臨床反應 a 輕度反應:輸血後出現局部瘙癢,局部或全身蕁麻疹

b 中度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

c 重度反應:過敏性休克

(3)護理

A 預防 a 正確管理血液和血製品

b 選用無過敏史的供血者

c 供血者在采血前4h應清淡飲食

d 有過敏史的患者,輸血前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

B 處理 a 輕度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給予抗過敏藥

b 中、重度過敏反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根據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

c 呼吸困難者給予氧氣吸入,喉頭水腫嚴重者行氣管切開

d 迴圈衰竭者給予抗休克治療

e 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11.常見的輸血反應——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是最嚴重的輸血反應,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血管內溶血

(1)原因:輸入異型血液;輸入變質的血液

(2)臨床表現

第一階段: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現頭部脹痛,面部潮紅,噁心、嘔吐,心前區壓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等反應

第二階段:黃疸、血紅蛋白尿,同時伴有寒戰、高熱、呼吸困難,發紺和血壓下降

第三階段:少尿或無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鉀血症、酸中毒,嚴重者可死亡

(3)護理

A 預防 a 認真做好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b 輸血前認真查對,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c 嚴格遵守血液保存規則,不可使用變質血液

B 處理 a 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

b 給予氧氣吸收,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給予升壓藥或其他藥物

c 將余血、患者血標本和尿標本送檢

d 雙側腰部封閉,用熱水袋熱敷雙側腎區,保護腎臟

e 鹼化尿液

f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尿量

g 出現休克,行抗休克治療

h 心理護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

12.心肺復蘇(CPR)按壓有效性判斷

(1)能捫及大動脈搏動,血壓維持在8kPa(60mmHg)以上

(2)口唇、面色、甲床等顏色由發紺轉為紅潤

(3)室顫波由細小變為粗大,甚至恢復竇性心律

(4)瞳孔隨之縮小,有時甚至可有對光反應

(5)呼吸逐漸恢復

(6)昏迷變淺,出現反射或掙扎

13.洗胃:將胃管插入患者胃內,反復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沖洗並排除胃內容物,減輕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1)目的

①解毒:清除胃內毒物或刺激物,減少毒物吸收,還可利用不同灌洗液進行中和解毒,用於急性食物或藥物中毒。服毒後4-6小時內洗胃最有效

②減輕胃粘膜水腫

③手術或某些檢查前的準備 如胃部、食管下段、十二指腸手術前

(2)常用洗胃液

毒物種類

常用溶液

酸性物

鎂乳、蛋清水、牛奶

鹼性物

5%醋酸、白醋、蛋清水、牛奶

氰化物

3%過氧化氫溶液引吐後,1:15000-1:20000高錳酸鉀

敵敵畏

2%-4%碳酸氫鈉,1%鹽水、1:15000-1:20000高錳酸鉀

巴比妥類(安眠藥)

1:15000-1:20000高錳酸鉀,硫酸鈉導瀉

汞中毒

豆漿、蛋清、米湯

毒物不明

溫開水、生理鹽水

(3)適應證:非腐蝕性毒物中毒,如有機磷、安眠藥、重金屬類、生物鹼及食物中毒等

(4)禁忌證:強腐蝕性毒物中毒;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胸主動脈瘤;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胃癌等

14.撤離呼吸機指征

(1)病人生命體征平穩,自主呼吸及自主呼吸運動良好

(2)試停呼吸機後,病人血氣檢驗結果滿意

(3)迴圈和心律穩定,無外科情況

(4)最大吸氣壓力大於20cmH2O,自主呼吸的潮氣量大於5ml/kg

15.呼吸機再插管指證

(1)病人呼吸頻率增加10次/min以上,呼吸困難

(2)病人心率增加或減少20次/min以上

(3)病人血壓升高或降低20mmHg以上

(4)病人出現大汗、焦躁不安

(5)發紺或蒼白

(6)血氣惡化,pH下降0.1以上,PaO2下降20mmHg以上,或PaCO2上升8mmHg以上

(4)老年患者老人皮下脂肪較少,靜脈易滑動且脆性較大,針頭難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對側。注射時,可用手指分別固定穿刺斷精脈上下兩端,再沿靜脈走向穿刺

19.霧化吸入的注意事項

(1)超聲波霧化吸入水溫不宜超過50攝氏度

(2)注意保護霧化罐底部的透聲膜及水槽底部晶體換能器,因透聲膜和晶體換能器質脆易破碎,在操作及清洗過程中,動作要輕,防止損失

(3)氧氣霧化吸入氧氣流量一般為6-8L/min

20.青黴素皮試注意事項

(1)皮試液必須現用現配,濃度與劑量必須明確,注射前必準備0.1%鹽酸腎上腺素

(2)嚴密觀察患者 首次注射後必須觀察30min,注意局部和全身反應傾聽患者主訴,並做好急救準備工作

(3)皮試試驗陽性的不可使用青黴素,並在體溫單、病歷、醫囑單、床頭卡醒目注明,注射簿上註銷,同時將結果告訴患者和家屬

(4)告訴病人注意事項:a 看皮試結果的具體時間 b 囑病人不要離開

c 不要按揉抓撓皮丘,不要做劇烈運動 d 如有不適清按鈴

21.靜脈留置針輸液法:使用於需長期輸液,靜脈穿刺較困難的患者

22.靜脈穿刺時,頭皮針與皮膚成15°-30°進針

23.頸外靜脈穿刺置管輸液:下頜角與鎖骨上緣中點連線的上1/3處頸外靜脈邊緣為穿刺點

24.輸液微粒:指輸入液體中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一般為1-15微米,較大達50-300微米

25.靜脈輸血的目的:補充血容量;糾正貧血;補充血漿蛋白;補充各種凝血因數和血小板;補充抗體、補體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質

26.全血(1)新鮮血指在4℃常用抗凝保養液保存一周內的血液

(2)庫存血 在4℃環境下可以保存2-3周

27.直接輸血法:將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後立即輸給患者的方法

適應症:適用于無庫存血患者又急需輸血及嬰幼兒的少量輸血

28.間接輸血法:開始滴速不要超過20滴/分鐘,觀察15分鐘左右,無不良反應後再根據病情及年齡調節速度:成人一般40-60/min,兒童酌減

29.輸血傳染的各種疾病:病毒性肝炎、瘧疾、愛滋病等

30.變質血液的表現:血漿變紅,有泡沫;血細胞呈玫瑰色;有明顯凝血塊;標籤不清、破損、脫落

31.急性面容:表情痛苦、面頰潮紅、呼吸急促、鼻翼扇動、口唇皰疹等,一般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的感染

32.慢性面容:面色蒼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消瘦無力等,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肝硬化、嚴重結核病

33.貧血面容:面色蒼白,唇舌和結膜色淡,表情疲憊無力,見於各種類型的貧血患者

34.醉酒步態:見於小腦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35.(1)肺心病、心力衰竭等缺氧患者,其口唇、面頰、鼻尖等部位發紺

(2)熱性病患者皮膚發紅;休克患者皮膚濕冷

(3)嚴重脫水、甲狀腺功能減退者,皮膚彈性差

(4)心性水腫可表現為下肢或全身性水腫;腎性水腫,多於晨起眼瞼、顏面水腫

36.嘔吐:(1)中樞性嘔吐:噴射性 (2)消化性嘔吐:嘔吐後可緩解不適

顏色:(1)急性大出血:鮮紅色(2)陳舊性出血、慢性出血:咖啡色

(3)膽汁反流:黃綠色 (4)胃內容物:暗灰色

氣味 普通:酸味; 出血:鹹味; 膽汁:苦味; 腸梗阻:糞臭味; 有機磷中毒:大蒜味; 幽門梗阻:臭味

37.瞳孔的直徑一般在2-5mm,調節反射兩側相等

(1)變小:直徑小於2mm,雙側瞳孔縮小,見於有機磷、氯丙嗪、嗎啡等中毒

(2)變大:直徑大於5mm,一側瞳孔擴大、固定,常提示同側顱內血腫或腦腫瘤等顱內病變所致的小腦幕裂孔疝的發生。雙側:顱內高壓、顱腦損傷、顛茄類藥物中毒及瀕死狀態

(3)瞳孔大小不隨光線刺激的變化而變化時,稱瞳孔對光反應消失

38.胸內心臟按壓:嚴重胸廓畸形,廣泛性肋骨骨折,血氣胸,心包填塞,心臟外傷

39.腦死亡:又稱全腦死亡,包括大腦、中腦、小腦、腦幹不可逆的死亡

診斷標準:無感受性和反應性;無運動、無呼吸;無反射;腦電波平坦

40.臨終患者的心理變化:否認期、憤怒期、協商期、憂鬱期、接受期

41.體溫單的繪製

(1)物理或藥物降溫半小時後,應重測體溫,測量的體溫以紅圈“○”表示,劃在物理降溫前溫度的同一縱格內,並用紅虛線與降溫前的溫度相連,下次測得的溫度用藍線仍與降溫前溫度相連

(2)體溫低於35℃時,為體溫不升,應在35℃線相應時間縱格內用藍筆劃一藍點“●”,于藍點處向下劃箭頭“↓”,長度不超過兩小格,再與鄰近溫度相連。

(3)若患者體溫與上次溫度差異較大或與病情不符時,應重新測量,重測相符時在原體溫符號上方用藍筆寫上一小寫英文字母“v”

(4)脈搏與體溫重疊時,先化體溫符號,再用紅筆在外劃紅圈“○”,如系肛溫,則先以藍圈表示體溫,其內以紅點表示脈搏。

(5)灌腸後排便以E作分母,排便做分母表示,例如:“1/E”表示灌腸後排便1次;“”表示自行排便1次,灌腸後又排便2次;“4/2E”表示灌腸2次後排便4次。

名解:

1. 皮內注射法:(ID)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品注射於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

2. 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 injection,H)是將少量藥液或生物製劑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3. 輸液微粒:指輸入液體中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一般為1-15微米,較大達50-300微米

4. 輸液微粒污染:指在輸液過程中,將輸液微粒帶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的過程

5. 溶血反應: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是最嚴重的輸血反應,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6. 大量輸血:一般指在24h內緊急輸血量相當於或大於患者總血容量

7. 嗜睡:最輕度的意識障礙。患者處於持續睡眠狀態,但能被言語或輕微的刺激喚醒,醒後能正常、簡單而緩慢的回答問題,但反應遲鈍,刺激去除後又很快入睡

8. 意識模糊:程度較嗜睡深、表現為思維和語言不連貫,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發生障礙,可有幻覺、錯覺、躁動不安、譫妄或精神錯亂

9. 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無自主運動,對光、聲刺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應。瞳孔對光發射、角膜反射、眼球運動、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呼吸、心跳、血壓無明顯改變,可有大小便失禁、尿瀦留

10.瞳孔對光反應消失:瞳孔的大小不隨光線刺激的變化而變化

大題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護理人員在執行藥療時,務必做到“五個準確”,即將準確的藥物、按準確的劑量,用準確的途徑,在準確的時間內給予準確的患者。因此,應做好“三查七對”

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後查(查七對的內容)

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

此外,還應檢查藥物的品質,對疑有變質或已超過有效期的藥物,應立即停止使用

2. 口服給藥的優缺;

(1) 優點:最常用、方便、比較安全,藥物經口服後被胃腸道吸收入血液迴圈,達到局部和全身治療的目的

(2) 缺點:吸收慢,不適用於急救,另外對意識不清、嘔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用此法給藥

3.注射時應用減輕患者疼痛的注射方法

(1)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分散其注意力,取合適體位,便於進針

(2)注射時做到“二快一慢加勻速”,即進針、拔針快,推藥速度緩慢且勻速

(3)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應選用細長針頭,進針要深。如需同時注射多種藥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較弱的藥物,再注射刺激性強的藥物

4.青黴素過敏試驗的概述

(1)什麼情況下做:a首次應用青黴素治療;

b 以前使用過,停藥3天以上再次使用者;

c 在治療過程中更換青黴素批號族類時,需重新做青黴素過敏試驗 d 應用與青黴素有交叉過敏反應的製劑

(2)什麼情況下不做:a 已經知道或詢問得知過敏者

b 在使用過程中,同一批號不用做皮試

(3)什麼情況下可用青黴素:青黴素皮試陰性

(4)什麼情況下禁用青黴素:a 有青黴素過敏史者 b 青黴素過敏試驗陽性

5.青黴素試驗方法:確定患者無青黴素過敏史,于患者前臂掌側下段皮內注射青黴素皮試液0.1ml(含青黴素20U或50U),20min後觀察、判斷並記錄試驗結果

青黴素皮膚試驗結果的判斷

結果

局部皮丘反應

全身情況

陰性

大小無改變,周圍無紅腫,無紅暈

無自覺症狀,無不適表現

陽性

皮丘隆起增大,出現紅暈,直徑大於1cm,周圍有偽足伴局部癢感

可有頭暈、噁心、心慌,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告訴病人注意事項:a 看皮試結果的具體時間 b 囑病人不要離開

c 不要按揉抓撓皮丘,不要做劇烈運動 d 如有不適清按鈴

6.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1)立即停藥,協助患者平臥,報告醫生,就地搶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1ml,小兒劑量酌減。症狀如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藥0.5ml,直至脫離危險期

(3)給予氧氣吸入,改善缺氧症狀。呼吸受抑制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肌內注射尼可刹米、洛貝林等呼吸興奮藥,有條件者可插入氣管導管,借助人工呼吸機輔助或控制呼吸。喉頭水腫導致窒息時,應及早進行氣管切開

(4)根據醫囑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將琥珀酸鈉氫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內靜脈滴注;應用抗組胺類藥物,如肌內注射鹽酸異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5)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擴充血量,如血壓仍不回升,可按醫囑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腎上腺素靜脈滴注

(6)若發生呼吸心跳驟停,立即進行復蘇搶救。如實施體外心臟按壓,氣管內插管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7)密切觀察病情,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神志和尿量等病情的變化;不斷評價治療與護理的效果,為進一步處置提供依據

7.常見輸液反應——迴圈負荷過重反應

迴圈負荷過重也稱急性肺水腫

(1)原因 a 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過重

b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見於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臨床表現 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咳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時痰液可從口、鼻腔湧出,聽診肺部佈滿濕囉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

(3)護理

A 預防 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情況,注意控制輸液的速度和輸液量,尤其對老年人、兒童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

B 處理 a不拔除輸液針頭,小流量維持靜脈通路,通知醫生,緊急處理

b 取端坐位,雙腿下垂,減少下肢靜脈回流

c 給予高流量吸氧,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改善缺氧症狀

d 遵醫囑給予鎮靜藥、平喘、強心、利尿和擴充血管的藥物,以穩定患者情緒,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液體排出,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荷

e 必要時進行四肢輪紮,減少靜脈回心血量

f 靜脈放血200-300ml,但應慎用,貧血者應禁用

8.常見輸液反應——空氣栓塞

(1)原因 a 輸液導管內空氣未排盡;導管連接不緊,有漏氣

b 拔出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穿刺點封閉不嚴密

c 加壓輸血、輸液時無人守護;輸液完成未及時更換藥液或拔針

(2)臨床表現 a 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

b 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

c 心電圖呈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3)護理

A 預防 a 輸液前認真檢查輸液器的品質,排盡輸液導管內的空氣

b 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及時添加藥液或更換輸液瓶。輸液完畢及時拔針。加壓輸液時應安排專人守護

c 拔出較粗的、近胸腔的深靜脈導管後,必須立即嚴密封閉穿刺點

B 處理 a 立即將患者置於左側臥位,並保持頭低足高位,有助於氣體浮向右心室尖部

b 給予高流量吸氧,糾正缺氧狀態

c 有條件時可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抽出空氣

d 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有異常及時對症處理

9.靜脈輸血的目的: 補充血容量;糾正貧血;

補充血漿蛋白;補充各種凝血因數和血小板;

補充抗體、補體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質

10.常見的輸血反應——過敏反應

(1)原因 a 患者為過敏體質

b 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

c多次輸血導致產生過敏性抗體,再次輸血時,抗原抗體相互作用

d 供血者血液中的變態反應性抗體與受血者體內相應抗原接觸

(2)臨床反應 a 輕度反應:輸血後出現局部瘙癢,局部或全身蕁麻疹

b 中度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

c 重度反應:過敏性休克

(3)護理

A 預防 a 正確管理血液和血製品

b 選用無過敏史的供血者

c 供血者在采血前4h應清淡飲食

d 有過敏史的患者,輸血前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

B 處理 a 輕度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給予抗過敏藥

b 中、重度過敏反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根據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

c 呼吸困難者給予氧氣吸入,喉頭水腫嚴重者行氣管切開

d 迴圈衰竭者給予抗休克治療

e 監測生命體征變化

11.常見的輸血反應——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是最嚴重的輸血反應,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血管內溶血

(1)原因:輸入異型血液;輸入變質的血液

(2)臨床表現

第一階段: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現頭部脹痛,面部潮紅,噁心、嘔吐,心前區壓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等反應

第二階段:黃疸、血紅蛋白尿,同時伴有寒戰、高熱、呼吸困難,發紺和血壓下降

第三階段:少尿或無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鉀血症、酸中毒,嚴重者可死亡

(3)護理

A 預防 a 認真做好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b 輸血前認真查對,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

c 嚴格遵守血液保存規則,不可使用變質血液

B 處理 a 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

b 給予氧氣吸收,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給予升壓藥或其他藥物

c 將余血、患者血標本和尿標本送檢

d 雙側腰部封閉,用熱水袋熱敷雙側腎區,保護腎臟

e 鹼化尿液

f 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尿量

g 出現休克,行抗休克治療

h 心理護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

12.心肺復蘇(CPR)按壓有效性判斷

(1)能捫及大動脈搏動,血壓維持在8kPa(60mmHg)以上

(2)口唇、面色、甲床等顏色由發紺轉為紅潤

(3)室顫波由細小變為粗大,甚至恢復竇性心律

(4)瞳孔隨之縮小,有時甚至可有對光反應

(5)呼吸逐漸恢復

(6)昏迷變淺,出現反射或掙扎

13.洗胃:將胃管插入患者胃內,反復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沖洗並排除胃內容物,減輕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1)目的

①解毒:清除胃內毒物或刺激物,減少毒物吸收,還可利用不同灌洗液進行中和解毒,用於急性食物或藥物中毒。服毒後4-6小時內洗胃最有效

②減輕胃粘膜水腫

③手術或某些檢查前的準備 如胃部、食管下段、十二指腸手術前

(2)常用洗胃液

毒物種類

常用溶液

酸性物

鎂乳、蛋清水、牛奶

鹼性物

5%醋酸、白醋、蛋清水、牛奶

氰化物

3%過氧化氫溶液引吐後,1:15000-1:20000高錳酸鉀

敵敵畏

2%-4%碳酸氫鈉,1%鹽水、1:15000-1:20000高錳酸鉀

巴比妥類(安眠藥)

1:15000-1:20000高錳酸鉀,硫酸鈉導瀉

汞中毒

豆漿、蛋清、米湯

毒物不明

溫開水、生理鹽水

(3)適應證:非腐蝕性毒物中毒,如有機磷、安眠藥、重金屬類、生物鹼及食物中毒等

(4)禁忌證:強腐蝕性毒物中毒;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胸主動脈瘤;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胃癌等

14.撤離呼吸機指征

(1)病人生命體征平穩,自主呼吸及自主呼吸運動良好

(2)試停呼吸機後,病人血氣檢驗結果滿意

(3)迴圈和心律穩定,無外科情況

(4)最大吸氣壓力大於20cmH2O,自主呼吸的潮氣量大於5ml/kg

15.呼吸機再插管指證

(1)病人呼吸頻率增加10次/min以上,呼吸困難

(2)病人心率增加或減少20次/min以上

(3)病人血壓升高或降低20mmHg以上

(4)病人出現大汗、焦躁不安

(5)發紺或蒼白

(6)血氣惡化,pH下降0.1以上,PaO2下降20mmHg以上,或PaCO2上升8mmHg以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