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

古冶區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 地處唐山市區東部, 距市中心28千米。 面積263平方千米。 人口36萬(2006年)。 全區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 年均降水量590毫米, 年均氣溫10℃。 礦藏有煤炭、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白雲岩、貂皮灰岩、竹葉岩、伊利石、熔劑灰岩、水泥灰岩和煤矸石等十大礦藏, 是中國重要的煤炭基地, 境內有開灤礦務局所屬林西、趙各莊、范各莊、呂家坨礦等。

中文名稱

古冶區

外文名稱

Guye District

別 名

東礦區(原名)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下轄地區

大莊坨鄉、范各莊鎮

政府駐地

京華街道

電話區號

0315

郵政區碼

063100

地理位置

唐山市區東部

面 積

263平方千米

人 口

36萬

方 言

唐山話

氣候條件

年均氣溫10℃

著名景點

多寶佛塔、古冶北寺公園、古冶森林公園、金山福塔、銀湖等

機 場

三女河機場

車牌代碼

冀B

拼 音

gǔ yě qū

代 碼

130204

歷史沿革

古冶區, 商代屬孤竹國。

春秋為山戎地。

戰國時屬燕國。 西周屬幽州右北平郡。

三國時屬曹魏遼西郡海陽縣。

晉、南北朝時仍為海陽縣屬地。

北齊時併入肥如縣。

隋朝屬右北平郡盧龍縣。

唐時屬河北道平州。

宋時為契丹轄地。 契丹置灤州後, 一直屬灤州。

遼代時大部為灤州石城縣所轄。 遼保大三年(1123年)灤州歸屬北宋, 北宋改石城為臨關(又稱臨閭)。 半年後, 金破平州(今盧龍、灤州屬之), 歸金管轄。

金至甯元年(1213年)灤州屬蒙古。 四年後(蒙古太祖十二年, 1217年), 蒙古任命鮮卑仲吉為灤州節度使(卑家店人)。

蒙古至元五年(1268年), 蒙古將石城併入義豐, 全境又屬義豐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 義豐併入灤州。 明永樂二年(1404年), 灤州土著戶編社, 外來戶編屯, 下設65個社、屯, 全境村莊大多數孩古社、廣益屯等。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社、屯, 建警區, 全州劃為10個區。

古冶區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 旋即歸唐山市管轄。 其中林西、古冶為唐山市第七區, 趙各莊為第八區, 唐家莊為第九區。 後因第七區過大, 於1949年6月將古冶劃出, 成立第十區(林西第七區的名稱不變)。 4個區分別建立區公所, 屬唐山市市政辦事處領導。

1950年6月, 4個區合併, 稱唐山市第七區, 成立區公所。 1950年12月, 第七區公所撤銷, 建第七區人民政府, 歸唐山市人民政府領導。

1955年, 唐山市第七區改名為唐山市東礦區。

1995年, 唐山市東礦區改名為唐山市古冶區。

風景名勝

多寶佛塔

多寶佛塔

多寶佛塔, 在峪中古寺前, 金代建。 寺殿的後簷下有一口井, 因嚴寒不凍, 乾旱不涸而得名天井。 今寺廟蕩然無存, 唯井與浮屠尚存。 多寶佛塔是1976年大地震倖存下來的較完整的密簷式古建築。

塔高3丈5尺, 青磚砌成, 八角形狀, 共7層, 塔身各層的每個角上各懸掛一個銅鈴(現已丟失)。 塔的結構第一層較高, 以上6層之間距離較小。 塔的四面各有一個2尺高小镟洞, 內雕佛像。 塔南面的镟洞上鑲有一塊白色石板, 上刻“多寶佛塔”四字。 在東、西、北三面的镟洞上方雕刻有花紋。 镟洞兩側刻有對聯。 東側為“何群震振, 持國握乾坤”。 北側為“尋聲周沙界, 慈非滿大千”。 西側為“法權超苦海, 仙樂引群生”。 塔座上沿雕有16個小石佛像, 八個角上各有一個小镟洞, 內各有一個磚雕小佛像。 因年久失修, 塔基有損, 1984年12月24日唐山市文化局撥款重修塔基。

北寺公園

北寺公園

北寺公園建于建國初期, 唐山大地震後重建, 一度遊人如織。 由於年久失修, 漸漸失去了原有功能。 2007年, 古冶區委、區政府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 把北寺公園南側60畝土地進行公開拍賣, 換取資金重建北寺公園。 環境優美, 是步行散心的好場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