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遼市攝影家邢宗仁榮獲2017年阿爾弗雷德·弗裡德攝影獎

一家人在田間勞動。

邢宗仁與劉海全家合影。

兩個人只有一雙手、兩條腿, 因為對生活的熱愛走到了一起。

11月16日晚, 接到獲獎消息的時候, 邢宗仁正躺在床上讀書。 聽攝影界的好友告訴他獲得了有“攝影界的諾貝爾和平獎”之稱的阿爾弗雷德·弗裡德攝影獎, 他還有些不相信, 掛斷了電話便安然睡下。 直到第二天記者去採訪他時, 他才確認了獲獎的事實。

可當與他聊起獲獎這件事時, 記者並沒有見到預想中激動、興奮、感慨等一系列複雜情緒在他的身上產生。 邢老只是平靜地接受了記者和親朋好友的祝福。 他說, 這個獎, 也算是為他長達50多年的攝影生涯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此次獲獎的作品, 是題為《幸福地活著, 頑強地活著》的一組圖片。

在庫倫旗扣河子鎮有這樣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家庭。 妻子沒有雙腿, 只能靠小板凳走路;丈夫沒有雙臂, 卻支撐起整個家庭。 你沒有雙腿, 我便做你的雙腿, 背著你走遍千山萬水;我沒有雙手, 你就來做我的雙手, 替我觸摸這個世界。

得知這對夫婦的感人勵志故事, 還要源於一次偶然。 大約在三年前, 邢老應庫倫旗計生委的邀請, 以評委的身份去當地參加一次攝影展。 展覽期間, 他從別人的攝影作品中看到了這對夫妻的身影, 並為這對夫妻笑對生活艱辛的頑強與樂觀深深打動。 於是, 他決定親自到這對夫妻家中看一看, 用他的鏡頭記錄這份不平凡的愛情, 解讀這份珍貴的幸福。

邢老在這對夫妻的家裡待了整整一天。

他看到行動不便的妻子李美文是如何用雙臂支撐著走路和洗衣燒飯;看到失去雙臂的丈夫劉海又是如何吃飯掃地, 澆水種田, 甚至是開動三輪車。 身體上的殘疾, 給劉海夫婦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但夫妻倆依然能夠相濡以沫, 互相扶持, 共渡難關。 帶著對他們的敬意和感動, 邢老一次次舉起手中的相機, 定格了這些溫馨而又充滿力量的每個瞬間。

劉海夫婦的故事經過邢老用鏡頭的重新立意和解讀, 催生出了這一組畫面樸實卻讓人震撼的圖片作品。 在邢老鏡頭下的這一家三口, 是千千萬萬個殘障人士的縮影, 代表了整個人類的堅韌與樂觀。 從邢老拍攝的這一張張照片中, 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希望與微笑的力量,

更能夠體會到人類嚮往和平與幸福的共同願望。 於是, 在得知阿爾弗雷德·弗裡德攝影獎的比賽資訊後, 邢老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一組照片, 托人翻譯後郵寄出去, 沒想到, 竟也與大賽評委的理念不謀而合。

文學家是用筆來描繪生活, 闡述理念;攝影家則是用鏡頭記錄歷史, 傳播力量。 一幅好的圖片作品, 拍攝技巧固然重要, 而更重要的, 是你對鏡頭下事物的主題立意和構思。 邢老說:“我是農民的兒子, 沒什麼學問, 但我熱愛和感激我所經歷過的一切, 我很想用我的鏡頭去記錄那些和我一樣同處在最基層的百姓的平凡生活。 所以在我的鏡頭裡, 記錄的最多的就是最普通的人和他們最平凡真實的生活。 你只有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才能不斷從身邊發現美,甚至發現比美更具有內涵的感動。”

從1965年開始攝影創作至今,在長達50多年的藝術攝影生涯中,邢老已留存下十萬多張攝影作品,其中絕大多數作品內容都取材於日常生活。這些作品中已有幾千幅在國家、省區級報刊上發表,200多幅作品在國際、國家和省區級影展影賽中獲獎。1000多幅攝影作品被《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內蒙古》等幾十部大型畫冊收錄。而這一次的獲獎經歷,更加堅定了他的一個攝影理念,那就是:記錄歷史、紮根生活、弘揚精神、傳遞力量。

和平與幸福都是非常宏大的人生主題,但這並不表示攝影家只能用同樣宏大的場景去說明,更不能妨礙攝影家從身邊的小場景、小人物中去挖掘和呈現。“也許有人覺得,我這幾張圖看上去很普通,這對殘疾夫婦的故事也很常見,可當你意識到,他們要花上比正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過得和我們一樣時,你就會理解,這份精神本身就值得稱頌。”

曾在閻王殿前走過一遭,如今已有75歲高齡的邢老,對眼下的生活更加知足。不過,在對待攝影的態度上,邢老永遠都不甘於滿足。邢老說,想要照片體現記錄歷史的作用,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沉澱。現在他的手中還有好幾個主題,是他堅持了十幾年跟蹤拍攝留下的作品。將來,他還會繼續把這些與城市、與歲月有關的主題堅持用相機拍攝記錄下來,為後人感懷歲月、銘記歷史留下更多珍貴的素材。

■連結

阿爾弗雷德·弗裡德攝影獎以奧地利和平主義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弗雷德·赫爾曼·弗裡德(Alfred Hermann Fried)命名。

該獎由PHG攝影協會(Photographische Gesellschaft)和出版商Edition Lammerhuber共同設立,目的是通過攝影的形式,展示人類追求和平所做的共同努力,發現其中的真善美。

你只有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才能不斷從身邊發現美,甚至發現比美更具有內涵的感動。”

從1965年開始攝影創作至今,在長達50多年的藝術攝影生涯中,邢老已留存下十萬多張攝影作品,其中絕大多數作品內容都取材於日常生活。這些作品中已有幾千幅在國家、省區級報刊上發表,200多幅作品在國際、國家和省區級影展影賽中獲獎。1000多幅攝影作品被《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內蒙古》等幾十部大型畫冊收錄。而這一次的獲獎經歷,更加堅定了他的一個攝影理念,那就是:記錄歷史、紮根生活、弘揚精神、傳遞力量。

和平與幸福都是非常宏大的人生主題,但這並不表示攝影家只能用同樣宏大的場景去說明,更不能妨礙攝影家從身邊的小場景、小人物中去挖掘和呈現。“也許有人覺得,我這幾張圖看上去很普通,這對殘疾夫婦的故事也很常見,可當你意識到,他們要花上比正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過得和我們一樣時,你就會理解,這份精神本身就值得稱頌。”

曾在閻王殿前走過一遭,如今已有75歲高齡的邢老,對眼下的生活更加知足。不過,在對待攝影的態度上,邢老永遠都不甘於滿足。邢老說,想要照片體現記錄歷史的作用,必須要經過時間的沉澱。現在他的手中還有好幾個主題,是他堅持了十幾年跟蹤拍攝留下的作品。將來,他還會繼續把這些與城市、與歲月有關的主題堅持用相機拍攝記錄下來,為後人感懷歲月、銘記歷史留下更多珍貴的素材。

■連結

阿爾弗雷德·弗裡德攝影獎以奧地利和平主義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弗雷德·赫爾曼·弗裡德(Alfred Hermann Fried)命名。

該獎由PHG攝影協會(Photographische Gesellschaft)和出版商Edition Lammerhuber共同設立,目的是通過攝影的形式,展示人類追求和平所做的共同努力,發現其中的真善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