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13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小字

音著協:數位音樂版權許可收益增長顯著 2017-03-13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小字

近日,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下稱音著協)公佈,2016年協會許可總收益再創新高,達到1.84億元,比2015年增長約8.2%。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體許可收益約6845萬元,首次超過表演權、廣播權等其他收益,占比最大。 “隨著音樂版權保護環境的持續改善,數位音樂市場發展成為主流,新媒體許可收益必將呈穩步上升趨勢。 ”音著協副總幹事劉平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兩年多前,記者採訪劉平時,音著協剛剛通過維權訴訟和談判等方式,與數位音樂平臺開展合作,開始獲得新媒體許可收益。

時至今日,雖然數位音樂的發展帶來了版權許可收益的大幅增長,但在劉平看來,與詞曲作者從音樂產業發展中應有的回報相比,這些版權收益還遠遠不夠。

數位音樂發展提升版權收益

與2015年收取的版權許可使用費相比,2016年新媒體許可收益增長了約2300萬元,而之前一直占比最大的表演權和廣播權以及複製權收入都出現了下滑。 劉平分析,唱片光碟等傳統的複製權業務不斷萎縮是多年的趨勢,而近年來實體經濟增長放緩,讓廣播電臺、電視臺、現場表演和商家賣場等經營性場所廣播權和表演權業務也出現萎縮。 隨著音樂產業的發展形態和使用方式發生改變,數位音樂成為音樂產業的主流,新媒體許可收益快速增長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近年來,“劍網”行動等加大了對網路版權環境的治理,對盜版音樂採取措施強制下架,數位音樂版權環境有了顯著改善。 在此背景下,數位音樂平臺完善服務,提升技術,適時推出音樂付費模式,雖然整體還處於初始階段,但用戶付費的意願也有了提升。 根據《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公佈的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數位音樂市場規模已近500億元。 “新媒體許可收益增長很快,但與數位音樂整體規模相比,目前的版權許可收益規模還難以讓權利人獲得應有的回報,與我們的預期也存在差距。 ”劉平認為,新媒體許可收益將是目前以及今後協會重點推進的工作。

在數位音樂環境下海量使用音樂作品,傳統的“先授權後使用”模式受到空前挑戰。 為此,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開創了“一攬子授權主管道合作”的方式,通過海量使用者與集體管理組織達成“一攬子授權主管道合作”,來解決它面臨的海量使用授權難的問題。 劉平介紹,在數位音樂版權許可中,音著協“一攬子授權主管道合作”與各大數位音樂平臺一對一的授權方式相互補充,目前,音著協“一攬子授權主管道合作”已經成為數位音樂最主要的授權方式。 音著協已與騰訊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阿裡音樂等主流數位音樂平臺都達成了合作。 “與傳統的點對點授權模式相比,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為廣大音樂詞曲作者提供了直接的權益兌現管道。

”劉平介紹,傳統的出版公司或代理公司,往往以買斷的方式受讓詞曲作者的權利,這樣權利人很難在作品的後期使用中再獲得收益,而著作權集體管理能讓權利人參與每一次作品使用的收益分配。 據介紹,2016年協會共進行了10次分配,涉及的許可收入約1.2億元,扣除增值稅和協會管理費後,參與分配的金額約為1.15億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