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13 中華工商時報 小字

何辛幸:老區扶貧要選好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 2017-03-13 中華工商時報 小字

“3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廣西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李總理20多年前就到過咱們河池調研指導扶貧,對那裡印象很深刻,如今仍然非常關心。 河池革命老區的脫貧工作,一直牽動著党和國家領導的心。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河池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何辛幸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到,“河池一定要想方設法打贏扶貧攻堅戰,讓貧困地區的群眾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讓黨中央放心。 ”
何辛幸介紹說,河池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南麓,是鄧小平同志戰鬥過的地方,是紅七軍和韋拔群的故鄉,河池又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和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

但是,由於受歷史及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制約,河池仍然是一個欠發達後發展地區,集“老、少、山、窮、庫”於一體,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 河池市2015年底全市總人口42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85.23%),其中農村貧困人口69.1萬人,貧困發生率19.05%,占廣西全區貧困總人口452萬的15.3%,為全區最多,可以說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而河池又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十二五”期間,河池市強力實施開發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開發、扶貧生態移民、農民素質提升等工程,極大地改變了貧困地區的落後面貌。
一是實現百萬貧困人口脫貧。 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從2010年底的162萬人減少到2015年底的69.1萬人,五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近100萬人。 貧困發生率由53.39%下降到19.05%。 二是投入百億元資金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 三是發展十大主導產業助推貧困群眾增收。 四是引導十萬扶貧移民“挪窮窩”“拔窮根”。 五是創新三大整體推進扶貧模式成為全區典型:率先在廣西探索實施整市推進扶貧產業建設、“整鄉推進”開發扶貧示範區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扶貧工作,成為全區的典型和示範。
在李克強總理參加的廣西代表團審議會上,何辛幸就“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與全國同步邁入小康社會”作了發言並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議中央進一步加大對廣西脫貧攻堅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二是建議進一步完善貧困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專案資金配套政策;三是建議建立國家級紅水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先行先試示範區。

“河池既是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也是健康養生和投資興業的寶地。 由於獨特的地理優勢,河池擁有廣闊的投資前景。 ”何辛幸說,隨著改革紅利的釋放,廣西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新的戰略支點進程的加快,河池也將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成為廣西最有發展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 2016年底,自治區批復實施《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計畫再用3年時間,實施72個專案,總投資37.04億元,集中物力、財力,突出重點,加快交通設施、旅遊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打造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有特色、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中高端旅遊精品項目,把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特色鮮明、設施完善的長壽養生健康旅遊目的地、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

“河池在長壽養生、生態、旅遊、有色金屬、優質飲用水等方面資源優勢突出,2016年,河池制定出臺了優惠的招商引資系列配套政策,全市招商引資內資到位300.8億元,全口徑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 今後將以新興產業、健康旅遊、生態農業等重點,加大精准有效招商力度,熱忱希望引進有成長性、有生命力、技術含量高、環境污染低的企業,做大經濟規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力促老區脫貧致富,實現互惠互利多方共贏。
”何辛幸對記者說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