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十九大後首次中央深改小組會議 “三農”議題占近三分之一

“首次開會, 就定了很多大事!”11月20日下午, 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 過去幾年來改革已經大有作為, 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為。

據悉, 此次深改組會議通盤考慮未來5年的工作, 審議通過的檔涉及領域眾多, 也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其中, 國有資產管理被首個提及, 三分之一的內容涉及“三農”改革。 這些改革, 無疑將影響很多人的生活。

國有資產:歸全民所有的屬性落地

在深改組會議上, 國有資產管理的議題首個被提及, 並審議通過了《關於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的意見》。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認為, 上述制度的審議通過意味著國有資產歸屬人民的政治屬性落地, 決定了國有企業的命門問題, 是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正式實施以來的最大貢獻。

“由於國有資產資訊在企業內外缺乏溝通, 加上國企代理人鏈條太長, 長期處於所有者缺位元的狀況, 資訊披露顯得極為重要。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該次會議還指出, 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制度, 是貫徹黨的十九大強調的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

作為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 中國官方選擇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彙報對象, 意義非凡。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喜亮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對於如何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範國有資產流失而言, 全國人大是最高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除了上述部署, 李錦表示, 國有企業也應自主做出相應的安排, 讓社會更加瞭解國有資產的運營情況。 “把企業封閉的圍牆撤掉, 讓人民群眾走進國企, 關心國企, 使國有資本來自人民、為了人民、服務人民、與人民共用的本質特徵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

中新社發 劉懷君 攝

扶貧: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有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以下,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 但脫貧攻堅的任務仍然艱巨。

會議強調, 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 要把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和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作為重中之重。

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秀接受採訪時表示, 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和脫貧難度大的貧困村如果不能脫貧, 就無法實現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

接受採訪之前, 張林秀剛剛去過四川涼山, 那裡正是深度貧困地區。 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 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 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 是中國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

在四川涼山接觸過駐村工作隊的張林秀介紹說, 他們或者“離土不離鄉”(雖然不種地, 但工作、人際關係等未離開鄉村),

對於這部分人群而言, 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不利於保護農民利益。

以買賣宅基地為出發點更是顛倒了改革的初衷。 嚴金明指出, 適當流轉盤活宅基地對農民有利, 但是一旦農民失去土地, 又無法在城市中真正紮根, 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未來改革將如何發力?

嚴金明指出,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發力重點首先在城市邊緣地區。 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 這些地區的農民大多已在城裡就業、買房, 並不依賴土地進行保障。 其次, 是通過土地整治重新規劃鄉村並對散亂的居民點進行歸併。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趙建華 劉辰瑤 陳溯 龐無忌 孫秋霞

編輯:馮玲玲 許桂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