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多人人還記得這種鞋,南方人應該都沒看過,年輕人也沒見過

茅窩, 俗稱龍蓊, 又名毛窩、茅窩子, 是皖北人就地取材、巧妙製作的一種草鞋, 它輕便、保暖, 較為實用。 特別是雨雪天氣, 路面泥濘, 穿上它既保暖又不濕足, 盡顯其優。 茅窩的穿著時間是從農曆的十月到來年春暖, 伴隨著人們度過寒冬。

茅窩是用檾繩為經, 蘆纓為緯編織而成的手工草鞋, 輕便保暖。

茅窩的歷史沿革, 已無可考, 因為古時皖北平原是濕地澤國, 人們冬季出行勞作不便, 加之氣候寒冷, 就嘗試用湖泊、水塘裡的蘆纓和岸上的柳木製作出這種手工草鞋。 據傳說, 劉邦曾穿著此種草鞋賣狗肉。 由此推斷, 茅窩至少不會晚於明清宮廷裡的高跟鞋。

茅窩的編織原料主要是蘆纓、柳木、檾等, 蘆纓剪采的最佳季節是秋末冬初, 木底最好選用大柳樹的坐底根, 以檾繩為經, 蘆纓為緯, 經精選蘆纓、加工木底、搓窩羽、編織、拾沿等多道工序細心編織而成。 茅窩的木底高約6釐米, 老人們以穿草底平跟為宜, 草底是用馬牙草、布條編織, 以求行走穩當。

茅窩製作工藝簡單, 先把4至5寸的原木鋸成不同規格鞋的長度, 從中劈成兩半, 再把圓弧形的一半經過鋸、鑿、削等加工出中間凹兩頭高的屐齒, 然後刨平另一面,

木底的製作就完成了。

秋末冬初, 手藝人要到村莊附近的河邊去採集製作茅窩的材料--蘆纓

將採集的蘆纓用水浸濕劈開,楊柳木或泡桐樹根是製作茅窩底的最好材料

老人、孩童的茅窩底砍成一指厚, 下麵為防滑則摳出淺淺的凹槽;中青年人的砍成三指厚, 後為半圓柱形, 前為馬蹄形, 下麵的凹槽寬、深適中, 太窄容易塞泥, 太寬容易折斷。 接著, 用自己製作的手鑽在木底的一周均勻地鑽出穿麻系子(編織蘆葦纓子的經線)的孔, 把準備好的蘆葦纓子, 成撮的一圈一圈地編成鞋幫子。

編茅窩時小狗也來湊熱鬧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皖北,茅窩不僅老少皆宜,且窮人穿得起,富人不嫌俗,因此自古流傳至今,但隨著社會變遷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茅窩這種傳統手工草鞋已很少有人再穿,編織茅窩的手藝也已失傳,過不了多年將會消失。

編茅窩時小狗也來湊熱鬧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皖北,茅窩不僅老少皆宜,且窮人穿得起,富人不嫌俗,因此自古流傳至今,但隨著社會變遷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茅窩這種傳統手工草鞋已很少有人再穿,編織茅窩的手藝也已失傳,過不了多年將會消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