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的俄語情緣:年輕時總有一些夢想讓人不忍放手

傾訴檔案

傾訴人物:喀秋莎/53歲

傾訴時間:2017年11月20日

傾訴方式:情感傾訴QQ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 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每當耳邊響起這悠揚的歌聲, 都會把我帶入往事當中。

我的QQ網名就叫“喀秋莎”。 之所以這麼叫, 是因為我對俄語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說起我學習俄語的經歷, 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淚都道不盡其中的哀愁。

俄語單詞對我來說

簡直是小菜一碟

我自小就是一個乖巧懂事且嗓音洪亮的孩子, 小學時就顯示出記憶力超群的潛質。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語文老師,

教授的中文拼音既標準又聲音純正, 功底很深厚。 而我對中文拼音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習起來十分順暢, 不僅讀音準、記得快, 背課文、講故事也是朗朗上口。

由於各項活動都表現優異, 我自然而然地成了班級裡的學習骨幹, 還當上了學習委員, 動不動就在全校師生面前“講演”。 《狼牙山五壯士》《商鞅變法》等課文通過我的演繹, 獲得了不少讚揚。

大概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 我們開始學習俄語了。 或許是天分使然, 俄語單詞對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這大概也是因為我在學習中文拼音的時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沒有音標要求, 按音節標準拼讀就行, 這對我來說就是如魚得水。 就這樣, 我對俄語學習的興趣逐漸建立起來,

學習成績也是節節攀升。

再後來我就上了初中。 當時很多同學覺得俄語太難了, 都改學英語了, 可我依然抱著俄語這條“大腿”不放, 百分的成績常有。 都說俄語的語法很難, 但是對我來說, 學習俄語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根本不忍心放棄。

經歷了中考、高考之後, 我的俄語成績一直很驕人。 當時俄語作為一個輔助學科, 充其量也就是給我的總成績增加點光彩罷了。 而我學習俄語也只是因為喜歡, 並沒有期盼它能帶給我什麼。

強化訓練班結業

我卻沒能完成心願

大學畢業後, 我被分配到了遼河油田, 以為俄語沒什麼大用處了, 也就不如學生時代那麼上心了, 覺得自己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就這樣, 我的生活按照結婚、生子、帶孩子……這種普通人的生活順序開始進行了。

1992年9月的一天, 我聽說遼河要舉辦俄語口語強化學習班, 學成後要派到國外搞油氣勘探開發工作。 一直喜歡俄語的我, 不顧女兒剛過兩周歲的現狀, 毅然決然地報名參加了強化訓練學習。

半年的學習生涯十分艱苦。 家裡的孩子咿咿呀呀學童語, 而我在職工大學裡刻苦地學著俄語口語, 那可真是累並快樂著。 由於基本功扎實, 我學起俄語來十分順暢, 比起那些年老的同學, 我竟然還略佔優勢, 和外教也能做一些簡單的交流。

學完了, 結業了, 我卻沒能完成心願。 於是, 俄語再次成了我的業餘愛好。

轉眼到了1996年的年底, 相關部門找到了我, 說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要選派訪問學者赴俄羅斯留學。

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來了。 我們這些曾經培訓過俄語的儲備人員要發揮作用了。 可是現實的問題再次擺在了我的眼前。 我是孩子的媽媽啊!

那時, 孩子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 難道讓我丟下年幼的孩子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嗎?況且, 我那身有殘疾的雙親還等著我在身邊盡孝呢!

那段時間, 我的內心有過無數次的彷徨和掙扎。 放棄這次機會, 我那唯一的愛好就擱置無期了;抓住這次機會, 孩子和老人怎麼辦呢?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 加上家人的大力支持, 我還是報名參加了選拔賽。

為幫我接女兒放學

父親被撞住進醫院

我記得很清楚, 那是1997年1月7日, 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我那本來就身有殘疾的父親,

在替我接女兒放學的途中被人撞倒, 導致股骨頭壞死, 住進了醫院。

這下可怎麼辦?傷筋動骨至少要休養100天, 況且父母是來我家養老的呀!我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不得不再次面對選擇。

感謝我那通情達理的愛人, 在那個特殊時期不但沒有給我潑冷水, 反倒是鼓勵我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圓夢的機會。 他懂我的心思, 一心希望我能在學成回國之後, 從事自己真心喜歡的工作。

一邊是臥床養病的父親和等待我去陪伴的幼女, 一邊是為了俄語想要放棄一切的“自私”女人, 我究竟該去充當哪個角色?這個題目太難了。

不久, 錄取通知來了, 我馬上就要進京趕考了, 只能把家裡的一切交給了我的愛人。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真的是自私至極。到了第二年,出國前的培訓忽然告一段落,我們只能回單位待命,我還為此換了工作。

我記得當時有一段時間,我在幼稚園門口賣兒童書籍,有熟人問我這是在做什麼。我就開玩笑地說:“我是在賺出國的路費。”

後來,我終於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目標,踏上了去莫斯科的行程。臨上飛機與孩子告別的那一刻,女兒笑眯眯揮舞著雙手對我說:“媽媽再見!我一定好好學習,聽爸爸的話……”那一瞬間,我的眼眶濕潤了。

等我回國之後,女兒才告訴我,看到媽媽走了她才反應過來,這之後的一年都見不到媽媽了。現在想起這些往事,我仍然會覺得心酸不已。年輕的時候總有一些夢想讓我們不忍放手,為的就是有這麼一天,我們能挺直腰杆兒,為了當初的選擇勇敢地說上一句“不後悔”。

1998年喀秋莎(中)在莫斯科跳蚤市場與當地人合影

喀秋莎(右三)與同學們在莫斯科的宿舍裡請俄語老師做客 ■本人供圖

■對話當事人

“沒派上大用場,有點遺憾”

喀秋莎很健談,回憶起自己的前半生,總有說不完的話,甚至想從外地趕到瀋陽,和阿陽當面聊一聊。

阿陽:您在俄羅斯待了多長時間?

喀秋莎:在莫斯科待了一年。

阿陽:哪一段經歷最難忘?

喀秋莎:最難忘的是能親身體驗俄羅斯的文化底蘊,普希金的故鄉藝術造詣深厚。當時幾乎是學習兼旅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俄羅斯的人文科學和歷史有了進一步瞭解。

阿陽:現在還繼續學習俄語嗎?

喀秋莎:回國後一直未間斷過自學,2004年為沒有任何俄語基礎的油田工人講過俄語課,2013年翻譯了46頁關於油田開發的檔資料。平時我很喜歡看俄語小說和俄語報紙。目前在自學英語。

阿陽:對俄語到底有怎樣的情結?

喀秋莎:一輩子的精力、心血和追求都是為了用俄語工作,可是直到現在都沒有派上大用場,有點遺憾。

■阿陽手記

但凡經歷,就要滿足

有個女子想做哲學家的妻子,可哲學家卻說要考慮考慮。

哲學家用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分別羅列下來,卻發現兩種選擇好壞均等。於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最後哲學家得出一個結論——人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於是,他決定結婚。

哲學家來到女人家求婚,女人的父親卻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10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了。”哲學家聽了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來引以為傲的哲學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

臨終前,哲學家留下了一句批註——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那麼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應該是“不猶豫”,而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應該是“不後悔”。 

看完這個故事,再來看喀秋莎的人生。對於俄語的追求,年輕時的她沒猶豫,如今的她不後悔。這不就是最完美的人生嗎?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完美的自己,在逐步完成不同階段的心願。但現實情況卻常常事與願違,很多時候心願完成得並不如想像中那般徹底。對此,阿陽想說:“但凡經歷,就要滿足,不問結果,享受過程。”

祝福喀秋莎!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真的是自私至極。到了第二年,出國前的培訓忽然告一段落,我們只能回單位待命,我還為此換了工作。

我記得當時有一段時間,我在幼稚園門口賣兒童書籍,有熟人問我這是在做什麼。我就開玩笑地說:“我是在賺出國的路費。”

後來,我終於有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完成了人生中的一個目標,踏上了去莫斯科的行程。臨上飛機與孩子告別的那一刻,女兒笑眯眯揮舞著雙手對我說:“媽媽再見!我一定好好學習,聽爸爸的話……”那一瞬間,我的眼眶濕潤了。

等我回國之後,女兒才告訴我,看到媽媽走了她才反應過來,這之後的一年都見不到媽媽了。現在想起這些往事,我仍然會覺得心酸不已。年輕的時候總有一些夢想讓我們不忍放手,為的就是有這麼一天,我們能挺直腰杆兒,為了當初的選擇勇敢地說上一句“不後悔”。

1998年喀秋莎(中)在莫斯科跳蚤市場與當地人合影

喀秋莎(右三)與同學們在莫斯科的宿舍裡請俄語老師做客 ■本人供圖

■對話當事人

“沒派上大用場,有點遺憾”

喀秋莎很健談,回憶起自己的前半生,總有說不完的話,甚至想從外地趕到瀋陽,和阿陽當面聊一聊。

阿陽:您在俄羅斯待了多長時間?

喀秋莎:在莫斯科待了一年。

阿陽:哪一段經歷最難忘?

喀秋莎:最難忘的是能親身體驗俄羅斯的文化底蘊,普希金的故鄉藝術造詣深厚。當時幾乎是學習兼旅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俄羅斯的人文科學和歷史有了進一步瞭解。

阿陽:現在還繼續學習俄語嗎?

喀秋莎:回國後一直未間斷過自學,2004年為沒有任何俄語基礎的油田工人講過俄語課,2013年翻譯了46頁關於油田開發的檔資料。平時我很喜歡看俄語小說和俄語報紙。目前在自學英語。

阿陽:對俄語到底有怎樣的情結?

喀秋莎:一輩子的精力、心血和追求都是為了用俄語工作,可是直到現在都沒有派上大用場,有點遺憾。

■阿陽手記

但凡經歷,就要滿足

有個女子想做哲學家的妻子,可哲學家卻說要考慮考慮。

哲學家用一貫研究學問的精神,將結婚和不結婚的好壞分別羅列下來,卻發現兩種選擇好壞均等。於是,他陷入長期的苦惱之中。最後哲學家得出一個結論——人在面臨抉擇而無法取捨的時候,應該選擇自己尚未經歷過的那一個。於是,他決定結婚。

哲學家來到女人家求婚,女人的父親卻冷漠地回答:“你來晚了10年,我女兒現在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了。”哲學家聽了幾乎崩潰。他萬萬沒有想到,向來引以為傲的哲學頭腦,最後換來的竟然是一場悔恨。

臨終前,哲學家留下了一句批註——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那麼前半段的人生哲學應該是“不猶豫”,而後半段的人生哲學應該是“不後悔”。 

看完這個故事,再來看喀秋莎的人生。對於俄語的追求,年輕時的她沒猶豫,如今的她不後悔。這不就是最完美的人生嗎?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完美的自己,在逐步完成不同階段的心願。但現實情況卻常常事與願違,很多時候心願完成得並不如想像中那般徹底。對此,阿陽想說:“但凡經歷,就要滿足,不問結果,享受過程。”

祝福喀秋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