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單縣中心醫院血管兩腺外科實施外翻式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成功治療頸動脈嚴重狹窄

魯網菏澤11月23日訊近日,單縣中心醫院血管兩腺外科成功為一位左側頸動脈嚴重狹窄患者實施外翻式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預防了腦梗塞。 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該院血管兩腺外科業務水準和診療能力邁上了新臺階。

患者王某某 ,男性,75歲,因”頭暈頭昏2年”,曾在外院多次給予控制高危因素、嚴格內科藥物治療無效。 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多年,長期大量吸煙飲酒史多年。 10月29日入住我院神經內四病區,診斷為“腦缺血”,給予抗血小板、調血脂、改善迴圈等對症治療無效,完善頸動脈B超提示雙側頸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

進一步行頭頸部CTA提示左側頸內動脈重度狹窄,局部鈣化明顯,腦內多發缺血、腔隙性腦梗塞及軟化灶。 鑒於患者左側頸動脈狹窄重,內科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時一允主任考慮腦缺血與頸動脈狹窄有關,及時聯繫我科于文龍副主任會診,並與11月1日轉入血管兩腺外科。

轉科後住院期間,繼續控制高危因素及藥物治療,詳細詢問病史、完善相關輔助檢查,組織科室討論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及治療方案,最終決定行CEA(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 于11月7日在全麻下給患者行左側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術中充分暴露頸總動脈分叉及頸內外動脈,顯露伴保護局部重要神經及頸內靜脈,切開探查見左側頸總動脈分叉處、頸內外動脈開口處內膜斑塊明顯,鈣化嚴重,斑塊表面潰瘍形成及粥樣脂質沉積,局部動脈狹窄約90%,無明顯血流通過,患者極易導致腦梗塞、嚴重影響腦供血,為頭暈頭昏等腦缺血症狀病因。

結合術前影響評估及術中探查所見,張帆副院長決定採用目前治療頸動脈狹窄最先進、最佳術式(外翻式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治療此患者。 術中阻斷頸動脈後,於頸內動脈根部切斷,並依次剝脫處理頸內、頸總及頸外動脈異常內膜斑塊,重建頸動脈分叉正常生理解剖結構,完全疏通頸動脈狹窄病變,去除腦梗塞潛在病灶,恢復顱腦正常供血。 手術時間80分鐘,頸動脈阻斷時間30分鐘,出血約50ml,無需血管補片、轉流管及人工血管等貴重耗材。
術後患者清醒良好,無腦卒中及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無局部神經損傷表現,術前頭暈頭昏症狀完全緩解,視力及反應較術前明顯改善,切口一期癒合,複查頭頸部CTA提示左側頸動脈狹窄解除,顱腦供血明顯增加,無腦出血及明顯新發梗塞病灶。

張帆副院長指出,目前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已經成為腦梗塞的二級預防措施,對於既往有腦梗塞或TIA發作的患者其頸動脈狹窄大於50%,無腦梗塞或TIA發作的腦缺血症狀患者頸動脈狹窄大於70%,需積極手術干預治療。 手術包括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和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又分為補片式及外翻式)。 目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開展醫院多為上海、北京等大型三甲醫院,省級醫院開展相關工作相對較少。

近5年來,單縣中心醫院兩腺血管外科積極開展各種術式的頸動脈狹窄手術治療及藥物控制治療,積極從事腦梗塞的一級及二級預防工作,在主動脈弓上血管疾病診治方面達到省內水準,在魯西南地區處於領先水準。 (通訊員 劉朝暉 張景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