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縣一品助農行動,為家鄉農產品喝彩!女媧故里,平利絞股藍

平利縣地處北緯31度37分至32度39分、東經109度至109度33分之間, 東鄰湖北竹溪縣, 南接重慶市城口縣, 西連陝西省安康市嵐皋縣, 北靠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旬陽縣、居陝、鄂、渝三省交界處,

屬典型的省際邊關縣。 被稱為“女媧故里”。 境內大巴山橫亙南部, 地勢南高北低, 山地、丘陵、川壩縱橫交錯, 造就了複雜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生物種群。

平利歷史

西元前十一世紀, 大巴山區族落--庸, 隨周武王滅商,

建都上庸, 平利縣屬庸國統治區。 楚懷王十七年(前312), 秦大破楚軍於丹陽(今河南丹水之南), 取漢中, 平利縣遂屬秦地。 西元前221年, 秦統一中國, 實行郡縣制, 平利縣屬漢中郡西城縣地。 西元前206年, 漢高祖劉邦滅秦, 建立西漢王朝, 沿襲秦制, 平利縣屬漢中郡長利縣(地域包括今湖北鄖西縣及平利縣、鎮坪縣域)。 東漢光武六年(30), 廢長利縣, 先後併入錫縣(今白河)、西城縣(今安康)。 西元265年, 晉武帝滅魏, 建立西晉。 于太康元年(280)今平利縣以上廉水為名置上廉縣(地域包括今平利、鎮坪縣及嵐皋縣部分區、鄉), 系平利縣之前身, 為置縣之始, 屬荊州上庸郡。 南北朝時期, 建置及政區歸屬變化頻繁:南朝宋初分上廉增設吉陽, 不久撤上廉縣, 轄地併入吉陽,
名吉陽縣;南朝齊, 又劃吉陽分置吉陽、上廉兩個縣, 今平利仍為上廉縣, 先屬新興郡, 後屬上庸郡;梁仍為上廉縣屬新興郡;西魏廢帝元年(552), 改上廉為吉安縣, 屬安康郡;北周武成二年(560), 撤西城縣, 轄地並吉安縣(地域包括今安康市、嵐皋、平利、鎮坪縣);"天和四年(569)移吉安於西城縣廨理, 為金州治, 故城遂廢。 "隋大業三年(607)吉安改為金川縣, 屬金州西城郡(轄地同吉安縣)。 唐武德元年(618), 劃金川縣東南(今平利縣、鎮坪縣及嵐皋縣花裡區)于上廉故城以平利川名置平利縣, 大曆六年(771)廢, 併入西城縣。 長慶初複置, 北宋熙寧六年(1073)廢縣設鎮, 屬西城縣地。 宋元佑年間複置縣, 屬金州。 元代廢縣設巡檢司。 明洪武三年複置, 先屬大寧州(今四川巫溪)後屬金州。
萬曆十一年(1583)金州改稱興安州, 平利縣遂屬興安州。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興安升州為府, 至清末, 平利縣屬興安府。 隨著政區變化, 縣治所多次搬遷, 清嘉慶十年(1805)縣城由老縣移治今城--城關鎮。

天書峽景區位於平利縣八仙鎮和正陽鄉境內, 與安康市鎮坪縣、嵐皋縣及重慶市城口縣接壤。

天書峽景區屬自然封閉的原始森林區, 獨特的冰川及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眾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優美的傳說賦予景區深厚的文化內涵, 是陝南地區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品牌景區。 景區內原始森林、峽谷瀑布、高山草甸、天池、石林、溶洞獨具特色, 有陝南"九寨溝"之美譽。

女媧山景區,女媧是人類始母,傳其補天造人,功德蓋世。女媧山景區位於平利縣中部的女媧山,森林覆蓋率達95%。有女媧墓、女媧廟、玉皇宮、火神廟、舍利塔群、武皇太子墳等古遺跡尚存。女媧山自然風光秀美,"女媧雲海、女媧日出、中皇晴雪、松林聽濤"等生態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一縣一品(平利絞股藍)

八仙臘肉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女媧山景區,女媧是人類始母,傳其補天造人,功德蓋世。女媧山景區位於平利縣中部的女媧山,森林覆蓋率達95%。有女媧墓、女媧廟、玉皇宮、火神廟、舍利塔群、武皇太子墳等古遺跡尚存。女媧山自然風光秀美,"女媧雲海、女媧日出、中皇晴雪、松林聽濤"等生態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一縣一品(平利絞股藍)

八仙臘肉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介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資訊。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流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