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效激勵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

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開展, 加強幼稚園與家庭、社區的密切聯繫, 構建相互支援與合作的平臺已經成為學前教育發展重要的政策導向。 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有著諸多現實效益, 如:改善親師關係, 促進兒童表現;有助於學校獲得資源支持, 提高管理效能;為幼兒成長營造協調一致的環境, 等等。 那麼如何有效激勵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呢?

一、保證家園溝通的的高效性

1.為家長創設分享幼稚園及幼兒發展資訊的機會

通過校園網、微信群等向家長推送幼稚園課程設置、幼兒膳食、學前政策、學校活動等方面的明確資訊;以成長檔案收集和展示的形式定期向家長提供幼兒在園學習及活動的情況, 定期開展親子活動或開放活動, 讓家長近距離觀察和瞭解孩子的生活、遊戲和交往情況, 獲得孩子在園發展的感性經驗。 要求教師定期與家長進行談話溝通,

經常與家長交流幼兒的積極舉動和成就, 而不僅僅是報告其不良行為或失敗, 使家長獲取孩子資訊更全面, 對參與和教育孩子更有信心。

2.建立家園動態資訊快速連接系統

充分利用好幼稚園微信群和各類公眾平臺是保持家園溝通順暢和高效共育的關鍵。 幼稚園通過微信平臺發佈各種活動資訊, 通過班級微信平臺向家長轉發, 經由家長的微信廣泛傳播。 幼稚園除了要求每個班級建立家長微信群外, 還為家長委員會各部門、各小組建立微信群, 園長、教師等加入其中, 形成一張多層次雙向連接溝通的立體聯繫網路。 利用它, 班級、年級和幼稚園可以第一時間聯繫家長, 以最快的方式化解矛盾, 消除誤解。

這種立體聯繫網路還能夠快速傳達指令, 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幼稚園的需求, 協助和配合完成任務。

除了討論育兒經驗, 家長可以利用微信群對近期事件或校園見聞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這樣幼稚園能及時、深入瞭解家長的想法、動態, 並予以適時的引導和回饋, 讓家長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幼稚園的管理中來。

二、以制度保障和落實家長參與管理的權利

首先, 擴大健全家長參與的組織, 成立“家長教育發展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督委會”), 以最大的誠意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學校管理。 其次, 制定相關章程和制度, 以成文的形式規定家長參與管理的權利範圍, 保障各方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等。 再次, 廣泛吸收家長委員會以外的成員參與。

以“督委會”為依託, 向下發展各類利於家長參與的工作組織。 通過制定各工作小組制度、申請流程及操作辦法, 指導更多家委會以外的成員參加幼稚園教育教學及其他管理工作。

三、培養教師在“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方面的意識和技能

家長參與是種歷程, 所涉及的因素眾多。 其中教師對家長參與的態度會對家長產生重要的影響。 一方面, 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反思, 提升專業自信, 進而轉變對家長參與的消極態度, 意識到家長的加入對幼兒、對自身教學和管理上的幫助。 另一方面, 從實踐操作上, “家長參與”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技能, 培訓中注重對教師進行“家長情緒的感受力”“傾聽與說話藝術”“專業智慧”等方面的提升,

注重真實交往情境中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問題提出、反思與解決, 積累和分享教師家長工作的良好經驗, 提升教師家長工作水準。

四、以明確的目標和方式引導家長參與

家長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這往往是制約家長實質性參與的重要因素。 幼稚園發揮自身的主動性,通過靈活有效的方式,引導家長結合自身個性特點選擇參與,能大大提升家長參與的熱情和效率。

如幼稚園重點建設和開發的“助教部”家長人力資源。資源庫建立之後,根據幼稚園所需要的服務專案進行分組,安排一位教師作為小組負責人。負責人根據家長的能力和特長,引導家長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內容。如請擅長烹飪的祖輩參加“美食組”,教幼兒包湯圓、包粽子、打月餅,還可以在幼稚園“美食節”人手不夠時到廚房幫忙;讓醫生、教師、員警等職業的家長加入到“拓展組”,協助幼稚園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邀請有良好育兒心得和經驗的家長加入“育兒組”,協助幼稚園開展家教論壇;請IT行業的家長參與幼稚園的“網路建設和維護小組”,等等。

五、培訓和説明家長掌握服務技能

有一些家長參與熱情很高,卻缺少為幼稚園服務的技能,面對各種活動時無從下手。幼稚園可採取“老帶新”或“一幫一”活動,由大班家長帶動和幫助小班家長,在活動中“傳幫帶”。當大班級開展活動時,請中、小班的家長委員參加,瞭解方案制定到活動組織的整個過程;當小班開展活動時,請大、中班的家長委員給予指導,提高新家長委員的服務能力,形成一種“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幼稚園還要為家長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請有經驗的家長通過討論等方式傳授經驗,請有經驗的優秀幼兒教師為“家長教師”進行幼稚教育學和心理方面的專題講座,提高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的技能水準。

六、從精神和物質層面激勵家長參與

1.讓家長感到自己被重視

幼稚園的教育經驗與父母的育兒經驗存在多少共用的空間,取決於雙方之間如何創建社會化和交流的機會,以及對個人期望的實現程度和對個人貢獻的重視程度。在爭取家長參與的過程中,幼稚園及教師應盡力營造“幼稚園需要你,你對我們很重要”的心理氛圍,認真傾聽家長的疑問和需求,調整自己的方法,以此為基礎更好地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在提供充足的質疑和表達管道的同時,教師應借助一些符號或象徵,如在組織、創設幼稚園環境和空間時,適當更新和保留家長參與活動的痕跡,來表明他們是幼稚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2.提高活動品質,讓家長在體驗中收穫如果家長參與活動對他們來說純粹是耽誤時間而沒有任何收穫,他們自然不願花大量時間與學校合作。對家長參與的活動,幼稚園首先要進行教師和家長培訓,提供專業支援。如親子活動,家長如何參與,教師如何從目標出發進行高水準的設計和組織,如何讓專業育兒思想和知識在活動中得到滲透、交流和展示,讓活動既滿足幼兒的“趣味”需要,又實現家長的成長所需,是必須要關注的。只有提高了活動的品質,讓家長在體驗中感悟和收穫,才能提升家長參與的動力。

此外,創設家庭之間、家長團體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家長參與不只是表面的參與,而是密切關係到個人,通過與他人的認識和互動而實現成長的願望。在激勵和調動家長參與過程中,幼稚園應設法為不同的家庭創設團隊活動的機會,讓家庭之間、家長之間能充分地交流想法、分享經歷,得到心理支撐,甚至自動尋求解決家庭育兒問題的方案和思路等。

3.評選和公開表彰“優秀”

為家長義工制定“服務時間記錄表”,每次參與活動時進行登記,期末統計後作為表彰和積分的依據。為家長助教、家長監督員建立服務檔案記錄,提升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學期末評選“優秀家委會成員”“優秀家長義工”“家長參與積極分子”和“家長工作優秀班級”等,在幼稚園的重要活動中給被評選上的人員頒發獎狀,並通過幼稚園網站和其他公共平臺宣傳,對他們進行精神鼓勵。

4.完善其他激勵機制

在幼稚園園刊開闢一專欄,專門發表家長育兒心得、美術作品等,在公眾平臺留出一個空間給家長發表文章或見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為他人服務所獲得的尊重感。此外,還可以對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所付出的時間和發表的心得文章等進行統計,並對其他方面的成績和榮譽進行累計,根據家長的積分多少來給予他們優先獲得觀看演出、接受各種培訓等獎勵,讓家長有目標地在家園合作的道路上前行。

幼稚園還可以儘早告知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的計畫來增加家長的參與。現代社會大部分家長都會有自己的排程,一般比較忙碌,學期初即以清單的形式向家長公佈本學期家長參與計畫,方便家長權衡,方便家長商量決定哪些家庭成員將抽時間參加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豐富家長參與管理的形式,如親子活動、家長助教、家長義工、爸媽故事團、家教論壇、社區實踐等,讓家長自由選擇,提升家長參與的靈活性和適宜性。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幼稚園發揮自身的主動性,通過靈活有效的方式,引導家長結合自身個性特點選擇參與,能大大提升家長參與的熱情和效率。

如幼稚園重點建設和開發的“助教部”家長人力資源。資源庫建立之後,根據幼稚園所需要的服務專案進行分組,安排一位教師作為小組負責人。負責人根據家長的能力和特長,引導家長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內容。如請擅長烹飪的祖輩參加“美食組”,教幼兒包湯圓、包粽子、打月餅,還可以在幼稚園“美食節”人手不夠時到廚房幫忙;讓醫生、教師、員警等職業的家長加入到“拓展組”,協助幼稚園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邀請有良好育兒心得和經驗的家長加入“育兒組”,協助幼稚園開展家教論壇;請IT行業的家長參與幼稚園的“網路建設和維護小組”,等等。

五、培訓和説明家長掌握服務技能

有一些家長參與熱情很高,卻缺少為幼稚園服務的技能,面對各種活動時無從下手。幼稚園可採取“老帶新”或“一幫一”活動,由大班家長帶動和幫助小班家長,在活動中“傳幫帶”。當大班級開展活動時,請中、小班的家長委員參加,瞭解方案制定到活動組織的整個過程;當小班開展活動時,請大、中班的家長委員給予指導,提高新家長委員的服務能力,形成一種“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幼稚園還要為家長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請有經驗的家長通過討論等方式傳授經驗,請有經驗的優秀幼兒教師為“家長教師”進行幼稚教育學和心理方面的專題講座,提高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的技能水準。

六、從精神和物質層面激勵家長參與

1.讓家長感到自己被重視

幼稚園的教育經驗與父母的育兒經驗存在多少共用的空間,取決於雙方之間如何創建社會化和交流的機會,以及對個人期望的實現程度和對個人貢獻的重視程度。在爭取家長參與的過程中,幼稚園及教師應盡力營造“幼稚園需要你,你對我們很重要”的心理氛圍,認真傾聽家長的疑問和需求,調整自己的方法,以此為基礎更好地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在提供充足的質疑和表達管道的同時,教師應借助一些符號或象徵,如在組織、創設幼稚園環境和空間時,適當更新和保留家長參與活動的痕跡,來表明他們是幼稚園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2.提高活動品質,讓家長在體驗中收穫如果家長參與活動對他們來說純粹是耽誤時間而沒有任何收穫,他們自然不願花大量時間與學校合作。對家長參與的活動,幼稚園首先要進行教師和家長培訓,提供專業支援。如親子活動,家長如何參與,教師如何從目標出發進行高水準的設計和組織,如何讓專業育兒思想和知識在活動中得到滲透、交流和展示,讓活動既滿足幼兒的“趣味”需要,又實現家長的成長所需,是必須要關注的。只有提高了活動的品質,讓家長在體驗中感悟和收穫,才能提升家長參與的動力。

此外,創設家庭之間、家長團體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家長參與不只是表面的參與,而是密切關係到個人,通過與他人的認識和互動而實現成長的願望。在激勵和調動家長參與過程中,幼稚園應設法為不同的家庭創設團隊活動的機會,讓家庭之間、家長之間能充分地交流想法、分享經歷,得到心理支撐,甚至自動尋求解決家庭育兒問題的方案和思路等。

3.評選和公開表彰“優秀”

為家長義工制定“服務時間記錄表”,每次參與活動時進行登記,期末統計後作為表彰和積分的依據。為家長助教、家長監督員建立服務檔案記錄,提升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學期末評選“優秀家委會成員”“優秀家長義工”“家長參與積極分子”和“家長工作優秀班級”等,在幼稚園的重要活動中給被評選上的人員頒發獎狀,並通過幼稚園網站和其他公共平臺宣傳,對他們進行精神鼓勵。

4.完善其他激勵機制

在幼稚園園刊開闢一專欄,專門發表家長育兒心得、美術作品等,在公眾平臺留出一個空間給家長發表文章或見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為他人服務所獲得的尊重感。此外,還可以對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所付出的時間和發表的心得文章等進行統計,並對其他方面的成績和榮譽進行累計,根據家長的積分多少來給予他們優先獲得觀看演出、接受各種培訓等獎勵,讓家長有目標地在家園合作的道路上前行。

幼稚園還可以儘早告知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的計畫來增加家長的參與。現代社會大部分家長都會有自己的排程,一般比較忙碌,學期初即以清單的形式向家長公佈本學期家長參與計畫,方便家長權衡,方便家長商量決定哪些家庭成員將抽時間參加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豐富家長參與管理的形式,如親子活動、家長助教、家長義工、爸媽故事團、家教論壇、社區實踐等,讓家長自由選擇,提升家長參與的靈活性和適宜性。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路,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