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自覺遠離“碼頭文化”

孫金良

“碼頭文化”古已有之, 它脫胎於“拜碼頭”, 指的是在封建社會, 外地商人初到一地就要“打點”當地的土豪士紳、幫會頭目, 好言相求, 重禮相送, 以求得照應。 說到底, “碼頭文化”的實質就是認圈子, 找路子, 搞人身依附。

對趨利避害的生意人來講, “碼頭文化”似乎無可厚非。 但現實中, 少數領導幹部卻在官場搞起了這一套。 有的幹部認為找組織不如找靠山、靠實績不如跟對人, 整天琢磨拉關係、抱大腿, 妄圖升官走捷徑、出事保平安;有的幹部大權在握, 把工作領域視為私人領地, 認為“我代表組織, 党管幹部就是我管幹部”,

搞“家長式”獨斷專行, 助長了攀附之風。 西漢劉向曾在《說苑》中稱“私門成党, 以富其家”者為“賊臣”, “朋黨比周, 以蔽明主”者為“亡國之臣”。 “碼頭文化”背離黨的政治原則、組織原則和黨的紀律, 與黨的宗旨格格不入。 究其原因, 主要是少數拉幫結派者鑽空子得了利, 使有些幹部滋生了“出大力不如抱大腿”“站好隊才能站住腳”的錯誤思想, 自認為拜了“碼頭”、加了圈子, 官職就進了保險箱, 從政就有了保護傘。 但事實上, 再硬的“碼頭”也擋不住正風肅紀的反腐利劍。

幹部都是党的幹部, 不是哪個人的家臣。 我們要宣導清清爽爽的同志關係, 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 讓“碼頭文化”無市場, 既需要廣大幹部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摒棄找靠山、拉天線的思想, 信規則不信貴人, 自覺抵制“小碼頭”“小圈子”, 把心思精力放在推動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大局事業上, 憑實幹實績謀位子;也需要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帶頭, 模範遵守黨章, 嚴格按黨的制度和規矩辦事。 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 要紮緊選人用人的制度“籬笆”, 堅持五湖四海, 任人唯賢, 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 把好幹部標準落到實處, 突出政治標準, 匡正選人用人風氣, 真正樹立起“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鮮明導向, 讓那些妄圖“拜碼頭”者失去空間, 增強遠離“碼頭文化”的定力和信心, 從根本上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作者單位:山東省蓬萊市委組織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