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國政務大廳普查 辦證還用跑斷腿嗎?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 諮詢、辦身份證、辦殘疾人證……作為群眾辦事的“最後一公里”, 現在去政務大廳辦事是否還會出現“奇葩證明”、“辦證跑斷腿”等讓人們吐槽的問題?11月23日, 國務院辦公廳政府資訊與政務公開辦公室發佈《全國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普查報告》(以下簡稱《普查報告》)。 結果顯示, 截至2017年4月, 全國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共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 覆蓋率94.3%;普查同時也發現, 不同地方的差異較為顯著, 服務不到位、資訊共用難等問題仍存在。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實體政務大廳迎來首次“大考”

首次“大考”結果如何?普查顯示, 政務大廳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 截至2017年4月, 全國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共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 覆蓋率94.3%。 其中, 省級政務大廳19個(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地級市政務大廳323個, 縣級政務大廳2623個, 直轄市區縣政務大廳93個。

此外, 鄉鎮(街道)共設立便民服務中心38513個, 覆蓋率96.8%;國務院部門共設立政務大廳42個。 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寧夏7個省(區)已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大廳全覆蓋。

平均每天辦理量784件

普查資料顯示, 2016年全國政務大廳總辦件量6.02億件, 相當於每個大廳辦理19.7萬件, 日均辦理784件。 地市級大廳年平均辦件量最高, 達52.6萬。

“目前, 群眾在政務大廳的辦件量遠超過互聯網平臺。 ”相關負責人介紹, 地市級86.9%的辦件量發生在政務大廳, 西部地區更是高達97%。

普查還發現, 政務大廳已經成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線下支撐。 以地級市網上辦事平臺為例, 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平臺,

可受理的行政許可事項比沒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平臺多50.5%, 其中, 能夠即時辦結的事項數比沒有政務大廳支撐的多274%, 平均預約量多26%。

此外, “多證合一”前, 企業登記的平均辦理時限為16.8天, “多證合一”後縮短至3.4天, 壓縮幅度達79.8%;2985個政務大廳的17.9萬個事項實現了即辦即結, 立等可取;924個政務大廳開展了證照寄送服務, 以減少群眾跑腿次數。

仍存在辦事視窗“冷熱不均”現象

辦事5分鐘排隊卻要等兩小時?普查發現, 不同視窗“冷熱不均”等現象仍然存在, 一些視窗甚至排一天也辦不上業務, 而另一些視窗則無人問津。 報告稱, 有的大廳社保視窗數量少, 辦事群眾早上六、七點鐘就到門口排號, 到下午四點也沒開始辦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認為,

視窗“冷熱不均”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 比如不同的審批事項針對不同物件造成辦件量差異大, 分析具體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部門進駐大廳情況會影響政務大廳的“實用性”, 調查顯示, 平均仍有21.5%的審批部門和36%的行政許可事項未進駐政務大廳, 部分地方的進駐比例更低。 如,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34個部門權責清單中行政許可事項共有156項, 縣政務大廳僅進駐了12個部門的18個事項, 部門進駐率35.2%, 事項進駐率11.5%。

對此, 張楠建議, 可以通過普查瞭解各地方、各層級群眾和企業對實體政務大廳辦事需求的最大公約數, 根據需求確定進駐的範圍和內容。

追問:普查之後政務大廳將有何變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認為, 這是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作為政府管理創新在我國出現以來,全國層面對實體政務大廳的首次普查,意義很大,通過普查摸清了各地方、各級別實體大廳的基本情況,為以後制定政務大廳相關標準、實施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支撐。

“通過普查發現各地方、各層級政務大廳情況差異較大,如進駐事項、服務物件、辦件量等,內部管理模式也不太一樣。” 張楠建議,在根據普查結果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時,對各級政務大廳,根據其服務特點,形成差異化的基本要求和方向指導,尤其是與百姓關係密切的基層服務大廳,規範管理將更有意義。

對此,《普查報告》建議,推進政務大廳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堅持利企便民的總原則,加快健全政務服務體制機制,明確賦予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業務部門開展政務服務的職責,加快出臺服務規範和管理辦法,探索啟動《政務服務條例》編制準備工作,加快建設政務大廳綜合審批辦事系統,推進政務資訊共用共用,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標準一致、效果一致的政務服務。

這是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作為政府管理創新在我國出現以來,全國層面對實體政務大廳的首次普查,意義很大,通過普查摸清了各地方、各級別實體大廳的基本情況,為以後制定政務大廳相關標準、實施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支撐。

“通過普查發現各地方、各層級政務大廳情況差異較大,如進駐事項、服務物件、辦件量等,內部管理模式也不太一樣。” 張楠建議,在根據普查結果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時,對各級政務大廳,根據其服務特點,形成差異化的基本要求和方向指導,尤其是與百姓關係密切的基層服務大廳,規範管理將更有意義。

對此,《普查報告》建議,推進政務大廳的建設和發展,必須堅持利企便民的總原則,加快健全政務服務體制機制,明確賦予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組織協調、指導監督業務部門開展政務服務的職責,加快出臺服務規範和管理辦法,探索啟動《政務服務條例》編制準備工作,加快建設政務大廳綜合審批辦事系統,推進政務資訊共用共用,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形成標準一致、效果一致的政務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