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寫在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結束之後

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在中國成功!

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羅

11月18日宣佈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

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

而實施手術的地點正是在中國

!!!

據他介紹, 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 成功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 卡納韋羅稱, 手術很成功, 這是“進行人類活體頭部移植手術之前, 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

據英國《電訊報》報導, 卡納韋羅稱這一手術是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的, 他曾在2016年成功進行了猴子換頭手術。 今年5月, 他們又成功將小鼠頭部移植到大鼠背部, 前者的平均存活期為36個小時。

猴子換頭20小時後安樂死。 資料圖

任曉平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他將這項手術命名為“異體頭身重建術”。 目前臨床上的不治之症適合進行頭移植手術。

卡納維羅此前曾宣佈計畫在2017年底進行人類首例換頭術, 引發醫學界的爭議。 俄媒稱, 準備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俄羅斯電腦工程師瓦雷裡·多諾夫, 由於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他全身萎縮、骨骼畸形、身體狀況逐年惡化。 卡納維羅提出的換頭手術成了多諾夫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到了今年上半年, 多諾夫卻突然改主意了, 他表示自己現在不會做換頭術, 而是將採取傳統療法改善自己的肌肉萎縮症狀,

他可能不會成為第一個接受該手術的人了。

塞爾吉奧·卡納維羅與瓦雷裡·多諾夫。 資料圖

換頭術成功的新聞一出

就引起了網上的各種熱議

這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臨床技術上非常不成熟

此前, 卡納韋羅曾透露過詳細的手術步驟↓

首先,新的身體將來自一位正常腦死亡的捐獻者。手術中,捐獻者與接受者的頭部要冷卻到手術所需的溫度,以減慢人體的新陳代謝。隨後,醫生會解剖脖子周圍的組織,並用極其細小的導管連接主要血管。之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整齊的切斷脊髓,頭顱互換,並用一種特殊的粘合劑將大腦、脊髓神經與新的身體連接起來。換頭後,患者會昏迷一個月,康復則需要一年。

這種人類換頭術招致了醫學界大量的批評↓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教授 保羅·馬奇艾瑞尼

你能想像進行這種手術嗎?我認為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是一名“罪犯”。因為這種手術毫無科學背景。

美國神經外科醫學協會主席 亨特·巴傑

我不希望任何人做這種手術,我也不允許任何人對我做這種手術,因為有很多情況會比死亡還糟糕。

科技日報記者19日趕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向任曉平教授當面求證。面對批評和質疑,任曉平教授將怎麼回答?

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

“手術是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做的。”任曉平對記者說,“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我和團隊成功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有關本次頭移植相關的資料、過程和結果將在美國學術雜誌《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表,屆時關於手術的全部詳細過程都會刊登在上面。”

怎麼證明這個手術是成功的?

任曉平回答:“既然學術雜誌會刊發論文,就證明手術做得有學術價值。此前沒有人提出過怎麼做,但我們提出來了,包括怎麼切,神經怎麼處理,血管和肌肉怎麼處理,在哪做,為什麼這麼做等等,這就是我們的成果。”

“這個手術太重要了,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有人認為這會是醫學領域上的一塊里程碑。比如中樞神經再生,一直被認為是不可突破的障礙,這方面研究全世界一直停滯不前。”任曉平強調,“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

遺體頭移植的成功是否代表著頭移植手術可在活體上施行?

任曉平表示,活體的成功率要做了以後才能知道,臨床前設計的方案之後也會不斷改進。

技術的爭議並不是最大的

換頭術在法律和倫理層面

更是無法達成社會共識

網友們認為這也太神奇了,也有人表示焦慮↓

@長生不老就要實現?

@弗蘭肯斯坦式的科學怪人,真的出現在了三次元的生活中?

@聊齋裡面陸判與朱爾旦的故事又上演了。

@更多的人則是提問: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

首先什麼是死亡?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 王岳 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說:死亡的定義,在我們國家醫學界和法學界有很多爭議。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立法上的標準,但我們目前行業內通行的標準是兩套,一套標準是一部分三甲醫院現在在執行的腦死亡標準,特別是在器官移植方面,還有更多的臨床宣告病人死亡,實際執行的是一個混合標準,因為對死亡標準的界定,法學界認為這不是個單純的技術標準,它涉及到一個自然人出生和死亡這樣重大法律事項的界定。

頭顱移植後“你”到底是誰?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指出,即使將來頭顱移植在科學技術層面上完全可行了,隨之而來的倫理問題如何解決?頭顱移植後“你”到底是誰?他認為,目前對於頭顱移植手術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浮躁浮誇,科學探索有意義,過度宣傳無益處。

孩子屬於頭腦還是身體?

《新科學家》雜誌曾經就此評論,先不談“身首異處”後頭部是否可能存活,“頭部移植”手術勢必引來極大的道德爭議。比如說,如果病人康復後有了孩子,那孩子在生物上屬於捐贈者,因為卵子或精子來自於新的身體。此外,一具全新的身體也可能給病人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

對此,任曉平表示↓

人類的醫學發展史就是在一個個爭議中發展過來的,1953年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當時學術界、社會上都批評不應該做,人應該正常死亡,旁人不能改變這個歷程。第一例心臟移植也如此,甚至都有民眾遞訴狀,認為醫生不合理、不合法、大逆不道。20年前他到美國參與的手移植手術去年也被列入了美國醫保法案。他說,新事物都會有爭議,有爭議才會有完善。

“作為醫生這是我的使命,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醫學倫理學是為了治病救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人們大可以去規範它,討論它,但是不能阻礙它,歷史證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礙。”任曉平說。

換頭術所涉及法律

和倫理問題該如何界定?

除了醫學領域、倫理層面的爭議,其實這項新的研究也會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法律上又該如何定義實施了換頭術的人?如果觸犯法律,該由誰承擔責任?

北京信格律師所律師 馬振彪 對中國之聲表示:

從法律角度來講,世界上的法律都是當發生了事情,當發現這個事情沒有法律可約束的時候,才去考慮為這個事情或這一類的事情制定一個法律,所以法律在某種程度上,法律是滯後的。其實上腦部和腿部相當於組成一個新的個體,所以我認為他應該是以這個新的生命力的軀幹和腦部整體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這個新的個體,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成表示: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大腦支配著一切。把甲的腦袋換在乙的身體,這個人思維是甲的,肢體又是乙的,技術都在進步,如果換頭術能成功了,甲借用乙的身子,甲的思維方式、甲的記憶、甲的一切假設沒變的話,那都是甲。因此就我個人來看,換頭術如果成功,誰的頭部就認定這個新個體是誰。

法律上如何定義一個新的個體,可能還有待未來法律的進一步明確。然而,哲學範疇內的討論,也許更難以回答。

組合起來的人算“人”嗎?

我們如何保證自我的同一性?

他是誰?他又從哪裡來?

可能以上的爭論只是杞人憂天

因為這項技術被質疑僅是解剖研究

“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則認為,“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

胡永生介紹,當前的醫學技術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經、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離斷後的脊髓如何能夠完美地做到神經再生和功能重建,國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研究進展,“現在就談什麼活體頭顱移植,實際上沒有太多現實意義。”

“我認為應該先充分地進行動物實驗,手術技術和神經再生方法得到充分證實後再考慮人體實驗,這樣才是對病人真正負責任的做法,也更加符合醫學倫理。”胡永生說,“將來,頭顱移植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但現在還差得太遠太遠。”

儘管對活體頭顱移植持謹慎樂觀態度,但胡永生也認為,17日公佈的這個解剖學研究可以被看做是對真正的“換頭實驗”的前期實踐。“它的順利實施僅僅邁出了第一步,而人類距離真正實現活人頭部的移植還有很遠的距離。”

頭顱移植?你能接受嗎?

首先,新的身體將來自一位正常腦死亡的捐獻者。手術中,捐獻者與接受者的頭部要冷卻到手術所需的溫度,以減慢人體的新陳代謝。隨後,醫生會解剖脖子周圍的組織,並用極其細小的導管連接主要血管。之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整齊的切斷脊髓,頭顱互換,並用一種特殊的粘合劑將大腦、脊髓神經與新的身體連接起來。換頭後,患者會昏迷一個月,康復則需要一年。

這種人類換頭術招致了醫學界大量的批評↓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教授 保羅·馬奇艾瑞尼

你能想像進行這種手術嗎?我認為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是一名“罪犯”。因為這種手術毫無科學背景。

美國神經外科醫學協會主席 亨特·巴傑

我不希望任何人做這種手術,我也不允許任何人對我做這種手術,因為有很多情況會比死亡還糟糕。

科技日報記者19日趕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向任曉平教授當面求證。面對批評和質疑,任曉平教授將怎麼回答?

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

“手術是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做的。”任曉平對記者說,“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我和團隊成功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有關本次頭移植相關的資料、過程和結果將在美國學術雜誌《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表,屆時關於手術的全部詳細過程都會刊登在上面。”

怎麼證明這個手術是成功的?

任曉平回答:“既然學術雜誌會刊發論文,就證明手術做得有學術價值。此前沒有人提出過怎麼做,但我們提出來了,包括怎麼切,神經怎麼處理,血管和肌肉怎麼處理,在哪做,為什麼這麼做等等,這就是我們的成果。”

“這個手術太重要了,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有人認為這會是醫學領域上的一塊里程碑。比如中樞神經再生,一直被認為是不可突破的障礙,這方面研究全世界一直停滯不前。”任曉平強調,“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

遺體頭移植的成功是否代表著頭移植手術可在活體上施行?

任曉平表示,活體的成功率要做了以後才能知道,臨床前設計的方案之後也會不斷改進。

技術的爭議並不是最大的

換頭術在法律和倫理層面

更是無法達成社會共識

網友們認為這也太神奇了,也有人表示焦慮↓

@長生不老就要實現?

@弗蘭肯斯坦式的科學怪人,真的出現在了三次元的生活中?

@聊齋裡面陸判與朱爾旦的故事又上演了。

@更多的人則是提問: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

首先什麼是死亡?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 王岳 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說:死亡的定義,在我們國家醫學界和法學界有很多爭議。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立法上的標準,但我們目前行業內通行的標準是兩套,一套標準是一部分三甲醫院現在在執行的腦死亡標準,特別是在器官移植方面,還有更多的臨床宣告病人死亡,實際執行的是一個混合標準,因為對死亡標準的界定,法學界認為這不是個單純的技術標準,它涉及到一個自然人出生和死亡這樣重大法律事項的界定。

頭顱移植後“你”到底是誰?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指出,即使將來頭顱移植在科學技術層面上完全可行了,隨之而來的倫理問題如何解決?頭顱移植後“你”到底是誰?他認為,目前對於頭顱移植手術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浮躁浮誇,科學探索有意義,過度宣傳無益處。

孩子屬於頭腦還是身體?

《新科學家》雜誌曾經就此評論,先不談“身首異處”後頭部是否可能存活,“頭部移植”手術勢必引來極大的道德爭議。比如說,如果病人康復後有了孩子,那孩子在生物上屬於捐贈者,因為卵子或精子來自於新的身體。此外,一具全新的身體也可能給病人帶來龐大的心理壓力。

對此,任曉平表示↓

人類的醫學發展史就是在一個個爭議中發展過來的,1953年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當時學術界、社會上都批評不應該做,人應該正常死亡,旁人不能改變這個歷程。第一例心臟移植也如此,甚至都有民眾遞訴狀,認為醫生不合理、不合法、大逆不道。20年前他到美國參與的手移植手術去年也被列入了美國醫保法案。他說,新事物都會有爭議,有爭議才會有完善。

“作為醫生這是我的使命,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醫學倫理學是為了治病救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人們大可以去規範它,討論它,但是不能阻礙它,歷史證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礙。”任曉平說。

換頭術所涉及法律

和倫理問題該如何界定?

除了醫學領域、倫理層面的爭議,其實這項新的研究也會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法律上又該如何定義實施了換頭術的人?如果觸犯法律,該由誰承擔責任?

北京信格律師所律師 馬振彪 對中國之聲表示:

從法律角度來講,世界上的法律都是當發生了事情,當發現這個事情沒有法律可約束的時候,才去考慮為這個事情或這一類的事情制定一個法律,所以法律在某種程度上,法律是滯後的。其實上腦部和腿部相當於組成一個新的個體,所以我認為他應該是以這個新的生命力的軀幹和腦部整體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這個新的個體,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成表示: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大腦支配著一切。把甲的腦袋換在乙的身體,這個人思維是甲的,肢體又是乙的,技術都在進步,如果換頭術能成功了,甲借用乙的身子,甲的思維方式、甲的記憶、甲的一切假設沒變的話,那都是甲。因此就我個人來看,換頭術如果成功,誰的頭部就認定這個新個體是誰。

法律上如何定義一個新的個體,可能還有待未來法律的進一步明確。然而,哲學範疇內的討論,也許更難以回答。

組合起來的人算“人”嗎?

我們如何保證自我的同一性?

他是誰?他又從哪裡來?

可能以上的爭論只是杞人憂天

因為這項技術被質疑僅是解剖研究

“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則認為,“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

胡永生介紹,當前的醫學技術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經、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離斷後的脊髓如何能夠完美地做到神經再生和功能重建,國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研究進展,“現在就談什麼活體頭顱移植,實際上沒有太多現實意義。”

“我認為應該先充分地進行動物實驗,手術技術和神經再生方法得到充分證實後再考慮人體實驗,這樣才是對病人真正負責任的做法,也更加符合醫學倫理。”胡永生說,“將來,頭顱移植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但現在還差得太遠太遠。”

儘管對活體頭顱移植持謹慎樂觀態度,但胡永生也認為,17日公佈的這個解剖學研究可以被看做是對真正的“換頭實驗”的前期實踐。“它的順利實施僅僅邁出了第一步,而人類距離真正實現活人頭部的移植還有很遠的距離。”

頭顱移植?你能接受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