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更有說服力?這有幾個方法

不論是讓你的父母做更多家務, 還是讓你的同事支援你的想法, 我們最終都會花很多時間來試圖說服甚至是操縱他人。

科學能否提供一些方法, 讓人們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事情, 而不必脅迫他們呢?這很複雜, 不過近三十年的心理學研究認為下面這幾個方法值得一試。

利用這個人的身體來違反他們的意願

馬上有約會?也許你應該考慮帶著約會對象去看恐怖片。 社會心理學中的錯誤歸因理論認為人們有時候會誤解身體發出的信號。

比如, 你在焦慮的時候會心率加快, 但你在興奮的時候也會這樣。

心理學家們因此做了相關實驗。 在某個實驗中, 一位有吸引力的女性採訪者讓男性路人在高高的懸索橋上填寫調查問卷, 同時她還讓另外一組男性受訪者站在低的懸索橋上填寫問卷(這樣不那麼容易引發人們的恐懼)。 她還讓參與者們聯繫她。

有趣的是, 在引發恐懼的橋上填寫問卷的男士後來聯繫她的人數, 比後者多。

類似的研究還發現男人在被注射腎上腺素、被嚇了一跳、訓練或者聽完錄音故事後會認為女人更有吸引力。

其它涉及男人對女人反應的研究, 發現這一規則也適用於女性。

一開始人們認為之所以會這樣, 是因為參與者體驗到了不確定來源的喚醒, 並會留心他們所在的環境。 後來的研究發現,

雖然人們可能沒有辦法通過建議來植入情緒, 但有可能用這種方法來加劇已有的情緒。

互換強迫

如果你想要從別人那裡獲得什麼, 那麼你首先得自己給別人一些東西。

互換規範描述的是當人們收到別人的禮物或者恩惠時, 會覺得自己負債直到以另外一種方式償還的感覺。

多年來, 慈善就在利用這一種原則來增加捐贈:在捐贈前提供無限制的禮物(即便它是一個不起眼的迴紋針)可以增加百分之七十五的善款, 它不知不覺地迫使人們予以回報。

然而, 人們在使用這一策略的時候必須注意。 當你試圖獲得某物時, 請先提供外部刺激(比如一個禮物), 這樣能夠減少付出, 尤其是在慈善捐贈這方面。

這是因為獲得獎勵能夠削弱人們與生俱來的、付出的利他動機。

或者是因為它帶來了付出的另外一大動機:成為別人眼裡的慷慨人。

利用話術

另外一個哄騙其他人的方法是利用話術。 比如在爭論中, 你對代詞的選擇能夠極大地影響人們的反應。

相比以我開頭的說法(這個報告還沒做完, 我壓力很大), 利用以你開頭的說法(你應該完成那個報告)將會喚醒接受者的更多敵意。

這是因為去掉了你也就去掉了譴責的成分。

若要在爭論中得到想要的結果, 另外一個話術是利用名詞而非動詞。

還有其它肢體語言和話術能夠增加人們對你的信任, 比如巧妙地模仿人們的身體姿勢, 更多地盯著人們的眼睛並更多地叫他們的名字。

多變地利用獎勵與懲罰

想要給你的愛人塑造行為?比如不要總是用你的牙刷?

我們都知道你可以通過獎勵增加某個人做某件事的幾率, 並通過懲罰來降低這一幾率。

但操作性條件反射心理學發現對於長期操控而言, 最好還是不要獎勵或者懲罰每一個行為。

如果你想讓某個人不停地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 你可以簡單地通過改變你發放的獎勵或者懲罰來讓他們的順從最大化。

要一些你不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試著要某樣東西, 也許你可以從要一些你不想要的東西入手。

登門檻效應指的是一旦人們同意了較小的請求, 那麼他們也就更有可能同意更大的請求, 這一可能性比純粹提出更大請求更大。

即便你提出來的第二個請求與第一個請求完全不同或者提出請求的人完全不同, 這一效應也站得住腳。

心理學家們認為也許人們說出的第一個“好”, 使得他們有對一切事物說“好”的傾向。

反過來說, 如果你要求的是某個人絕對不可能同意的東西, 那麼你提出來的第二個小請求就會被對方接受。

這也是一種互換效應形式:被請求者被強迫妥協, 相應的請求者也得讓步。

總而言之, 社會心理學可能不會改變你的生活, 但它也許能幫助你達成心中所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