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展覽|15年中美關係的歷史瞬間,這裡可以看到……

11月20日, “2017南京創意設計周”盛大開幕, 一直至11月30日, 我們將舉動多場論壇、展覽、線下體驗活動, 讓我們一同用文化創意詮釋美好生活。

11月21日下午, “通向和諧之路:美中交往史, 1784年-1979年”圖片展開幕式在金陵圖書館成功舉辦。

地點:金陵圖書館(南京市建鄴區樂山路158號)

本次展覽由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組委會、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聯合主辦, 金陵圖書館承辦。

開幕式上,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潘谷平、美國駐滬領事館總領事譚森分別發表致辭。

(潘谷平發表致辭)

(譚森總領事)

剪綵儀式後, 雙方共同參觀了圖片展, 一同回顧中美交往歷程。

展覽精選了70幅1784年至1979年間有關美中關係的精彩圖片, 由“初次接觸”、“官方交流”、“知識分享”、“文化感知”、“軍事合作”、“恢復邦交”六個部分組成, 內容涵蓋教育、商務、文化、科學、體育以及技術等多個領域。

展覽收藏的每一張照片都記錄了美中關係的一個歷史瞬間。

包括中國代表團參觀尼亞加拉瀑布、賽珍珠講授英語課、理查·尼克森總統會見毛澤東主席、第一夫人派特·尼克森歡迎大熊貓入住史密森國家動物園等。

這些珍貴照片體現了不同的文化思想背景下的相互尊重和友好交流,也詮釋了200多年間美中人民結下的深厚友誼。

美國駐滬領事館總領事譚森向到場人員介紹了他最喜歡的一張照片,那是1979年,鄧小平副總理正式出訪美國,他在休士頓參觀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詹森航太中心後,觀看了一場牛仔競技表演,照片中的鄧小平副總理正揮舞美國牛仔帽向現場觀眾致意。

譚森與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吉祥物南南合影。

他身後的照片上是大約1919年的金陵女子大學戶外生物課。

1915年,金陵大學與麻塞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合作,成為了中國首家招收女生的高等學府。在吳貽芳女士(1928年開始擔任該校校長)及其他教授的幫助下,1919班的學生們成為首批獲得學士學位的女畢業生。

中美代表團在這張有著可口可樂標誌的圖片旁凝神佇立。

1927年,可口可樂首次進入中國,且極受歡迎。那時它的名字還叫做“蝌蝌啃蠟”。

1949年,可口可樂公司停止在中國銷售該飲料,直至1979年1月,可口可樂公司才滿載著一船知名產品重返中國市場。

一罐小小的飲料卻記錄著中美外交曲折的歷史。

如果將文化比作人,歷史悠久的中國自然是一位見慣滄海桑田的長者,而相對年輕的美國則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小夥子,長者與年輕人之間的忘年友誼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也曾有過摩擦和矛盾,但回顧中美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留下更多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與年輕的美國思想碰撞出來的文明華彩。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今天,中美兩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為頻繁,更為緊密。

今年9月,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來到美國紐約,走進紐約聯合國總部、紐約中央火車站、哥倫比亞大學等全球頂級文化交流場所,舉辦開幕式及國際論壇、人文客廳、時尚東方、品牌秀場等版塊系列活動,續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走出去”的南京篇章,開啟了中美之間更多的文化交流。

近日“南京周”在河西的金鷹世界打造人文客廳,把紐約站城市文化交流的優秀成果帶回南京。金鷹人文客廳將在7樓星光舞臺免費對廣大市民展出45天。

孔子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美關係恰好闡釋了這一點,各個國家文化都有其精粹,而該文化精粹正是該國家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在中美交往過程中,雙方都在主動吸收對方文化優點的也儘量保持了自身的純潔性。

(金鷹·人文客廳——“一城十面”影像展)

未來,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將助力開展更多南京與紐約乃至全美其他城市間的合作交流活動,為加深兩座城市和兩個國家之間的友誼作出更多貢獻。

素材來源 | 南京創意設計中心

這些珍貴照片體現了不同的文化思想背景下的相互尊重和友好交流,也詮釋了200多年間美中人民結下的深厚友誼。

美國駐滬領事館總領事譚森向到場人員介紹了他最喜歡的一張照片,那是1979年,鄧小平副總理正式出訪美國,他在休士頓參觀了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詹森航太中心後,觀看了一場牛仔競技表演,照片中的鄧小平副總理正揮舞美國牛仔帽向現場觀眾致意。

譚森與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吉祥物南南合影。

他身後的照片上是大約1919年的金陵女子大學戶外生物課。

1915年,金陵大學與麻塞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合作,成為了中國首家招收女生的高等學府。在吳貽芳女士(1928年開始擔任該校校長)及其他教授的幫助下,1919班的學生們成為首批獲得學士學位的女畢業生。

中美代表團在這張有著可口可樂標誌的圖片旁凝神佇立。

1927年,可口可樂首次進入中國,且極受歡迎。那時它的名字還叫做“蝌蝌啃蠟”。

1949年,可口可樂公司停止在中國銷售該飲料,直至1979年1月,可口可樂公司才滿載著一船知名產品重返中國市場。

一罐小小的飲料卻記錄著中美外交曲折的歷史。

如果將文化比作人,歷史悠久的中國自然是一位見慣滄海桑田的長者,而相對年輕的美國則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小夥子,長者與年輕人之間的忘年友誼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也曾有過摩擦和矛盾,但回顧中美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留下更多的是古老的中國文化與年輕的美國思想碰撞出來的文明華彩。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今天,中美兩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為頻繁,更為緊密。

今年9月,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來到美國紐約,走進紐約聯合國總部、紐約中央火車站、哥倫比亞大學等全球頂級文化交流場所,舉辦開幕式及國際論壇、人文客廳、時尚東方、品牌秀場等版塊系列活動,續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走出去”的南京篇章,開啟了中美之間更多的文化交流。

近日“南京周”在河西的金鷹世界打造人文客廳,把紐約站城市文化交流的優秀成果帶回南京。金鷹人文客廳將在7樓星光舞臺免費對廣大市民展出45天。

孔子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美關係恰好闡釋了這一點,各個國家文化都有其精粹,而該文化精粹正是該國家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在中美交往過程中,雙方都在主動吸收對方文化優點的也儘量保持了自身的純潔性。

(金鷹·人文客廳——“一城十面”影像展)

未來,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將助力開展更多南京與紐約乃至全美其他城市間的合作交流活動,為加深兩座城市和兩個國家之間的友誼作出更多貢獻。

素材來源 | 南京創意設計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