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恩節來臨,街頭問了近50人,40人最想感謝父母~

擁有一顆感恩之心, 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更是每個人與外界接觸時最應具備的一種品質。 每年11月第4個週四是感恩節, 感恩的話題似乎一下讓寒冷的天氣也變得溫暖起來。 昨日, 都市晨報影像工作室全媒體記者兵分兩路, 在彭城街頭隨機採訪了數十位市民, 在最想感恩的對象中, 父母的得票率高居第一, 除了父母之外, 愛人、兒女、老師也名列前茅, 當然還有一些“特別”的感謝。 不過大多數人承認, 他們不習慣直接面對面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激, 所以我們通過視頻的方式, 把大家的心聲記錄下來,

給市民朋友一個表達愛的機會。

八成市民表示:最想感謝父母

昨日上午, 記者在中山南路、戶部山、江蘇師範大學等地隨機採訪了近50人, 其中40人表示最想感謝父母, 占受訪者的80%。 “最想感謝的就是父母, 他們給了我生命, 而且在我成長過程中付出的最多。

”19歲的孫雪說, 父母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 前兩年有一次在學校發高燒, 吃了退燒藥都沒有退燒, 父母得知後, 立刻驅車從外地趕過來, 到學校時都夜裡兩點了, 接上自己就去了醫院。 說到這, 孫雪的眼裡充滿了淚水, 她說, 自己從來沒對父母表達過愛, 今年的感恩節要給父母說出那句“我愛你”。

“80後”的梁女士如今孩子已經10歲了。 她說:“自從做了父母, 才懂得父母的艱辛。 這句話一點不假!當孩子生病時, 我內心焦急;孩子進步後, 我內心歡喜……這時, 我總能想起自己的父母, 想起他們養育我時的操勞, 想對他們說一聲‘感謝’。 現如今, 我工作忙, 都是父母幫我帶孩子, 內心很感激他們, 不僅把我養大成人, 現在又幫我帶孩子。 ”

一年級的學生張君昊也最想感謝父母。

他說, 有時晚上睡不著, 媽媽就會守在他身邊, 給他按摩。 等睡著後, 爸媽怕他著涼, 時常會過來給他蓋被子。 “他們可能不知道, 這些事情都讓我很感動。 ”

“去年老娘來徐州看我, 臨回老家時偷偷給我被窩裡藏了1000塊錢, 說是怕我累著, 當時我眼淚就止不住了, 生咱養咱不說, 都這把年紀了還惦記著咱, 付出了這麼多, 你說不感謝爹娘感謝誰。 ”邳州來徐工作的劉先生真誠地對記者說。 像這樣的感人故事, 幾乎每一個受訪者的心裡都有。

老人最想感謝老伴和兒女

大多數小孩、年輕人都想感謝父母, 那老年人最想感謝誰呢?在採訪中, 老年受訪者表示, 最想感謝的是老伴和兒女。

昨日上午11點左右, 在戶部山的休閒籐椅上, 坐著一對戴著紅色“情侶帽”的老人, 他們互相依偎著曬太陽。 記者採訪瞭解到, 這對老人結婚54年, 齊大爺今年77歲, 老伴孔奶奶73歲, 相伴多年, 只要沒有意外, 老兩口都會一起外出一同回家, 常年養成的默契已經融入老人的生活中。 “俺們這個年紀了,

說感恩什麼的都感覺有點不對勁, 但要說對我最重要的人, 那就是身邊的這位。 ”齊大爺拍著老伴對記者說, “老伴五年前查出患有風濕病, 醫生建議多運動, 從那時起我每天都帶著老伴到雲龍湖散步、拉拉筋骨, 今天風大, 就沒去雲龍湖, 到戶部山轉轉。 ”說到感恩, 齊大爺說, “年輕的時候都是老伴操心, 付出的挺多, 很感激, 現如今她身體不好了, 換我來照顧她, 老伴老伴, 老來相伴, 現在孩子們都忙, 關鍵時刻我們能指望的不就是身邊的這個人嗎。 ”因為不好意思讓老伴聽到這段動情的話, 齊大爺小聲地對記者說。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 齊大爺的這份幸福卻並不是人人都擁有的。 “前年走了, 現在就我一個。 ”劉大爺告訴記者, 相依相伴45年,老伴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平時有什麼事,只要念叨一句,老伴就會默默記在心上,把事情做好。雖然沒有動人的情話和感激的話語,但彼此在對方心中的地位卻是任何人也無法取代的。在受訪老人中,雖然許多人不願多講,但對自己另一半的感激之情卻從言語中流露出來。

“孩子感謝我們,其實我們也想感謝他們。”60歲的楊奶奶告訴記者,每年的各種節日,兒子和媳婦都會儘量回來,如果沒回來,就會給她打電話或發祝福短信。在她看來,孩子們不僅讓她感到幸福,也讓她的生命變得完整。

家住新城區的市民孫女士說,兒子是2015年出生的,如今已經兩歲半,帶給她很多歡樂,“看著兒子聰明伶俐、一天天長大,這種快樂是無法比擬的。說實話,我很感謝他,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完整、更加幸福”。

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人”要感謝

19歲的孫雪說,她最想感謝自己的對手。她還沒有畢業,正在實習期,在一家麵包店裡工作,“我的對手就是麵包店的店長,我很感謝她,因為她的業績做得比我好,是我的榜樣,身邊如果沒有這麼優秀的人,我難以進步和成長,無法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強大,感謝我的對手讓我變得更強大。”

“想對那些愛護環境的市民說聲謝謝。”負責中醫院附近清掃工作的環衛工人馮阿姨說,這兩年,亂扔垃圾的市民越來越少,工作也沒那麼累了,“我做這個工作8年了,遇到過很多暖心的事。我要特別感謝一下這些路過的好心人。我們的工作要幹到晚上10點才能下班,有一天晚上9點半,我正在打掃地面,路過的一位姑娘給了我一包牛奶、一份麵包,還說了句:‘阿姨,這麼晚了,吃點東西,補充點體力再幹活。’聽到如此暖心的話,我心裡感覺特別溫暖。”

26歲的市民慕女士說,“要說起特別的感謝,自然想到的是生命中最特別的那個人,就是我老公,感恩他出現在我的生命裡,感恩現在婚後還像熱戀時一樣愛我,我比較任性,感恩老公的寬容和理解。”說到這,慕女士洋溢著滿臉的幸福,慕女士告訴記者,11月22日正好是老公的生日,想對老公說一句:“老公,生日快樂!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給我溫暖,給我幸福,我願意一生陪伴你。”

想說愛難出口,打電話發微信最流行

“很少把自己心裡的感謝說給他們聽。”30多歲的周先生說,這麼多年來,他只在自己的婚禮上,向父母面對面說過感謝。他說,把感恩的話說給自己最想感恩的人聽,算是一件難事。“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說不出口,可能是心裡認為對父母沒必要說出來吧。”

 在採訪中,這樣的說法極為普遍。有10多名受訪者表示,會給父母打電話、發微信。但其中超半數的人不會在電話、微信裡直接表達感恩,比如“我愛您”、“謝謝您為我付出這麼多”之類的話語。

“父母的恩情哪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市民周先生說,他一般會問候父母,讓他們多注意身體,但不會向父母說感謝的話。

曾先生表示,儘量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條件,讓他們過得舒心,同時把自己的身體也照顧好,讓父母少擔心,做好這些才最實在。記者問他,是否偶爾把感恩之心表達出來,父母會感覺更幸福一些呢?他說:“可能吧,老人家年紀大了,聽一些溫馨的話會更幸福。”

在徐州工作的尚先生說,他老家在西安,每年很少回去。父母生日或過節沒回去,都會打電話問候。和父母都住在徐州的許女士則說,平時工作太忙,很少好好陪父母,父母也總是讓他以工作為重。他會多陪父母聊聊天,一起好好吃頓飯。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平珊珊

編輯:薇薇

相依相伴45年,老伴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平時有什麼事,只要念叨一句,老伴就會默默記在心上,把事情做好。雖然沒有動人的情話和感激的話語,但彼此在對方心中的地位卻是任何人也無法取代的。在受訪老人中,雖然許多人不願多講,但對自己另一半的感激之情卻從言語中流露出來。

“孩子感謝我們,其實我們也想感謝他們。”60歲的楊奶奶告訴記者,每年的各種節日,兒子和媳婦都會儘量回來,如果沒回來,就會給她打電話或發祝福短信。在她看來,孩子們不僅讓她感到幸福,也讓她的生命變得完整。

家住新城區的市民孫女士說,兒子是2015年出生的,如今已經兩歲半,帶給她很多歡樂,“看著兒子聰明伶俐、一天天長大,這種快樂是無法比擬的。說實話,我很感謝他,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完整、更加幸福”。

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人”要感謝

19歲的孫雪說,她最想感謝自己的對手。她還沒有畢業,正在實習期,在一家麵包店裡工作,“我的對手就是麵包店的店長,我很感謝她,因為她的業績做得比我好,是我的榜樣,身邊如果沒有這麼優秀的人,我難以進步和成長,無法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強大,感謝我的對手讓我變得更強大。”

“想對那些愛護環境的市民說聲謝謝。”負責中醫院附近清掃工作的環衛工人馮阿姨說,這兩年,亂扔垃圾的市民越來越少,工作也沒那麼累了,“我做這個工作8年了,遇到過很多暖心的事。我要特別感謝一下這些路過的好心人。我們的工作要幹到晚上10點才能下班,有一天晚上9點半,我正在打掃地面,路過的一位姑娘給了我一包牛奶、一份麵包,還說了句:‘阿姨,這麼晚了,吃點東西,補充點體力再幹活。’聽到如此暖心的話,我心裡感覺特別溫暖。”

26歲的市民慕女士說,“要說起特別的感謝,自然想到的是生命中最特別的那個人,就是我老公,感恩他出現在我的生命裡,感恩現在婚後還像熱戀時一樣愛我,我比較任性,感恩老公的寬容和理解。”說到這,慕女士洋溢著滿臉的幸福,慕女士告訴記者,11月22日正好是老公的生日,想對老公說一句:“老公,生日快樂!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給我溫暖,給我幸福,我願意一生陪伴你。”

想說愛難出口,打電話發微信最流行

“很少把自己心裡的感謝說給他們聽。”30多歲的周先生說,這麼多年來,他只在自己的婚禮上,向父母面對面說過感謝。他說,把感恩的話說給自己最想感恩的人聽,算是一件難事。“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說不出口,可能是心裡認為對父母沒必要說出來吧。”

 在採訪中,這樣的說法極為普遍。有10多名受訪者表示,會給父母打電話、發微信。但其中超半數的人不會在電話、微信裡直接表達感恩,比如“我愛您”、“謝謝您為我付出這麼多”之類的話語。

“父母的恩情哪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市民周先生說,他一般會問候父母,讓他們多注意身體,但不會向父母說感謝的話。

曾先生表示,儘量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條件,讓他們過得舒心,同時把自己的身體也照顧好,讓父母少擔心,做好這些才最實在。記者問他,是否偶爾把感恩之心表達出來,父母會感覺更幸福一些呢?他說:“可能吧,老人家年紀大了,聽一些溫馨的話會更幸福。”

在徐州工作的尚先生說,他老家在西安,每年很少回去。父母生日或過節沒回去,都會打電話問候。和父母都住在徐州的許女士則說,平時工作太忙,很少好好陪父母,父母也總是讓他以工作為重。他會多陪父母聊聊天,一起好好吃頓飯。

都市晨報全媒體記者 平珊珊

編輯:薇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