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華碩Strix XG35VQ專業電競顯示器首測,35寸大麯屏大視野輕鬆吃雞

華碩在2015年的IFA展上發佈過一款Swift XG348Q曲屏顯示器, 當時也是信仰滿滿, 不過記得當時並沒有完全主打電競專用, 應該是有人呼籲過來一款電競專用的, 於是有了本文這款Strix XG35VQ曲屏顯示器, 配置方面專為電競玩家哦!

先簡單展示一下其配置:35英寸VA曲面面板, 3440x1440解析度, 1800R曲率, 21:9的長寬比, 亮度達到300cd/㎡, 靜態對比度為2500:1;同時還支援AMD FreeSync防撕裂技術, 以及1670萬色彩和sRGB 100%色域覆蓋和178°水準/垂直最大可視角, 4ms回應和100Hz刷新率。

個人之前一直玩《穿越火線》和《CS:GO》, 經驗告訴我相對於大麯屏顯示器, 滑鼠和耳機的作用更大, 不過在用華碩這款35寸大麯屏分別體驗了《CS:GO》和《絕地求生》後,

才知道曲屏電競顯示器為何會火了起來, 本文用兩款遊戲分別舉例來告訴大家答案。

一、開箱部分

先來個外包裝展示, 35寸顯示器比35寸電視包裝盒要顯得大, 而且非常沉, 包裝盒就這麼快遞過來的, 略有磨損但也相當扎實。

兩層厚厚的泡沫將顯示器面板夾在其中, 同時有一條透明塑膠袋捆綁著, 快遞還行, 拿掉箱子它依然可以保持很好的閉合感。

全家福的內容有點多, 畢竟8千塊錢啦, 不過說明書有些簡單, 一張圖文結合的紙湊合了, 還有一本全英文的, 屬於白搭;光碟則是裝AURA SYNC軟體的;除此之外還配備了兩根HDMI高清線和一根DP線以及一根電源線和三個投影底座。

Strix XG35VQ的底座和Strix XG348Q的保持一致, 是一個全金屬的三角支架, 這個支架做工很牛, 就是設計我不是很喜歡, 占地面積太大了。

做工很感人, 表層塗漆均勻而厚實, 邊緣沒有毛刺, 連螺絲都是很有質感;

支架觸地面也有矽膠底墊;

顏色是華碩品牌的主色調,看看這厚度,對得起堅若磐石四個字;

這是支架支撐顯示器的部分,底面有PC板,這是是個投射燈,打開顯示器後會投射到桌面一個敗家之眼的圖像,當然也可以自訂,更換圖像或者關掉都行,整個支架裝上去很簡單,就擰一顆螺絲還是兩顆,有點忘了。

連螺絲都賠了擰環以方便手擰;

這個敗家之眼是可以更換的,附件裡附贈了兩塊,你想要投射在桌面的是什麼圖像,換這裡即可,不過顏色只有紅光;

裝上後可以看到支架中間鏤空的是用來走線的,支架可以支援顯示器面板水準左右各50度旋轉;

螢幕正方除了下沿邊框,幾乎是無邊框設計了,螢幕上面自帶出廠貼士,螢幕下沿邊框還有些講究,

相對於螢幕正面的簡潔,螢幕後背大有文章。咱先說看得到的,左側邊角是幾個物理按鍵,但是按鍵形狀設計的很有機械感,和正中支架連接的圓圈形成呼應;而這圓圈也是可以發亮的,然後有人納悶介面去哪裡了。

用這一張圖對比上一張圖,就知道介面去哪了;

這後蓋是可以掰開的,不過得有技巧,各位到手還得細細琢磨;

Strix XG35VQ的介面不多,不過種類多,兩個HDMI介面,一個DP介面,三個USB介面,外帶電源插孔,接線後蓋上蓋子,收納指數非常高,就是不方便隨時更換。

說到這就順便看看螢幕前仰後傾的轉軸吧,Strix XG35VQ支持前後-5——20度的前傾後仰調整。

因為是曲屏的關係,華碩Strix XG35VQ顯示器的機身並未顯得很薄,甚至有些厚重,不過邊框實際厚度控制的還好,但是我要囑咐的是,不要指望曲屏能給你一個完美的側面。

機身背後整體氛圍燈效展示,它是可以和華碩的主機板進行同步的,需要用光碟安裝AURA SYNC,諸如呼吸、波浪、彩虹、彗星、閃電等等燈效應有盡有,要是在辦公室是可以信仰加成的,在自己家裡個人就覺得無所謂了;

底部投射燈效果展示,插電開機後就有,在公司不關顯示器用習慣了,這投射燈總是提醒我用完電腦記得關顯示器,省一分是一分吧。

機身後背操控區展示,主按鍵是紅色搖杆,用它可以設置顯示器各項參數,其它的除了最下方的電源鍵,都是快速鍵,邊框邊緣上也有圖示指示,即使在正前方,盲操也沒問題。

螢幕水準方向左右各50度調節展示,調節比較輕鬆,辦公的時候用會有很大的幫助;

螢幕前後仰調整,前傾可達20°,後仰則為5°,因為螢幕尺寸偏大,支架占地面積也大,這個功能很適合在桌面面積有限的時候體驗曲屏的沉浸感;

螢幕升降展示;

二、螢幕特色展示

曲屏顯示器相對於常規的顯示器最重要的還是曲屏帶給視覺的沉浸感,但始終是分電競與設計的,不過曲屏顯示器用來作圖其實沒優勢,但是用來做視訊短片就很有優勢了。

華碩Strix XG35VQ作為一款專業電競顯示器,依然擁有3440x1440解析度、1670萬色彩和sRGB 100%色域覆蓋以及178°水準/垂直最大可視角,即使看片或者做視訊短片其實也能勝任。

不過這並非它的主要特點,1800R曲率和100Hz再加上一些針對性設置才是它的主要特點。

這是螢幕本身的設置介面,通過機身後背紅色搖杆鍵進行操控,出廠的介面均為英文,需要自行設置,在介面首頁找到系統就可以找到語言設置欄。

第一個GameVisual預設模式介面是華碩Strix XG35VQ的特色功能,可以看到擁有風景模式、比賽模式、影院模式、FPS模式、MOBA模式等等,其實大家最關心的就是FPS模式會有怎樣的效果。

這兩張圖是非FPS和FPS模式的對比,相機拍出來的變化並不是特明顯,但是肉眼看的話,FPS模式的畫面顯然要正一些,螢幕沒有那麼白,色彩更沉穩,陰影部分會加強,顯得更透氣,開啟後不僅會有更舒適的沉浸感,也更容易發現敵人的隱匿之處。

咱隨機挑選了FPS模式和使用者模式以及影院模式做了個簡單的對比,在色感上FPS模式以通透為主,使用者模式無論顏色還是色感都比較沉悶,電影模式則是色彩更為亮麗,整體好看,但細節上不如FPS模式更逼真。

濾藍光功能還算常見吧,主要是護眼的,華碩Strix XG35VQ提供了五級藍光選擇,從0到4越來越暗,不過個人感覺從0到2的時候幾乎察覺不到亮度的變化,但是從0到4的差別就很明顯了,鑒於相機拍照實在困難,直接省了對比圖。

My Favorite是一個類似宏的設置,保存後,即使換主機也能直接導入自己喜歡的設置,這方面,華碩的外設一樣做的很出色。

其它的諸如濾藍光、色彩、圖像就不一一展示了,在華碩的其它顯示器裡都有類似功能。

對顯示器略知一二的遊戲玩家都知道FreeSync功能,它不僅是專業電競顯示器的特殊功能之一,還需要一塊AMD顯卡,和NVIDIA的G-Sync是差不多的。因為個人覺得在CS:GO遊戲裡它的作用更為明顯,所以換了遊戲拍圖,上圖是開啟FreeSync和關閉FreeSync後的急速行進效果手機抓拍對比,華碩Strix XG35VQ的優勢和缺點也比較明顯了,因為只有100Hz,而並非144Hz,快速行進之中還是會有拖影,開啟FreeSync後刷新率就相當穩定了,而且除此之外華碩還配備了兩個ASCR和ELMB兩個功能。

開啟ASCR功能展示,ASCR技術是華碩獨有的,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顯示器可以自動檢測顯示器的各項參數,然後自動優化對比度;

開啟ELMB功能遊戲畫面展示,ELMB在度娘裡沒找到什麼可靠的資料,不過華碩官方顯示也是用來提升動態影像的清晰度。

開啟FreeSync功能的遊戲介面展示,照片真的很難看出效果來,個人體驗的是FreeSync功能開啟後,畫質是最亮的,動態反應比較流暢,ELMB是最暗的,色彩會沉澱,而ASCR則是強化暗部的細節,也就是常說的暗影部分可以看的更清晰。

在吃雞遊戲裡面,ELMB功能比較實用,因為敵人沒有CS:GO那麼密集,加上經常會在惡劣天氣裡尋槍、戰鬥,能夠先發現遠處的敵人,就可以搶佔先機了。上圖是個人在遊戲時的抓拍,注意十字准心出的敵人,此時對方已經拿到武器,如果沒及時發現,或許就貿然的成為對方的獵物。

不過要注意的時在遊戲進行中不要隨意切換ELMB功能,它和FreeSync同時使用,而且開啟的時候會黑屏一下,而FreeSync和ASCR是可以同時開啟的。

估計有人對這十字準星感興趣了,其實是個小功能,而且有四種不同的形狀,單按機身後背第三課按鍵就可以進入快速設置介面,它比較適合初級玩家或者剛剛玩吃雞遊戲的人,因為吃雞遊戲沒有CS:GO裡打槍的那種敏感的開槍時的手感,剛上手的時候可以用它找感覺。

個人之前是經常玩《穿越火線》或者《逆戰》之類的FPS遊戲,然後玩CS:GO,再玩吃雞遊戲時,那感覺是截然不同的,相對於《CS:GO》比較注重滑鼠和耳機,個人覺得吃雞遊戲更注重顯示器和電競耳機,一遠一近才能致勝。

室內大視野展示;

室外大視野展示;

35寸大麯屏玩遊戲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優勢在於視野開闊,玩家坐在顯示器正中,目光到螢幕所有地方的距離都是一樣的,大麯屏除了沉浸感,還可以看得更開闊,理論上是更容易發現敵人的;缺陷是大屏不是小屏耐眼疲勞。

這是一張解析度為4096x2160的高清圖,各位可以看到左右兩側並未鋪滿,因為華碩Strix XG35VQ的默認解析度為3440x1440,長寬比為21:9,所以曲屏顯示的立體感還不算特別強烈;

但若是換成3440x1440的圖片後,這立體感就大大增強了,相比較玩遊戲,它也同樣適合看電影。

35寸的螢幕實在太大,不是BD或者4K的資源,全屏播放畫質就難入法眼,好處是有合適的資源看片的話會相當有感覺,壞處是現在版權管制嚴格,很多片子畫質都很渣,用華碩Strix XG35VQ看的話,就達不到全屏的效果,不過華碩Strix XG35VQ也支援PIP和PBP模式,也就是雙屏和畫中畫顯示,真要用的溜還得把XG35VQ的功能摸透了。

視頻近距離展示,此圖為預設模式下的抓拍,其實可以調Aura RGB模式可以獲得更舒適的視覺效果,無奈相機拍不出這中明顯的區別,各位將就看,色彩整體是略有偏暖,層次感是分明的,畢竟擁有sRGB 100%色域覆蓋,可以媲美設計專用顯示器,但是,35寸的曲屏用來給設計師作圖不是明智選擇,因為實在太大,作圖或者辦公都比較奢侈,且容易引起眼疲勞。

這是坐在我的電競椅上後退10公分背靠椅背的看片效果,打遊戲的話這個距離略顯遠一點,但也不是問題,也就說這是正常狀態下的螢幕效果展示,對35寸大尺寸曲屏感興趣的可以參考這個視覺效果。

常規狀態下個人打遊戲距離螢幕的視覺效果,視野開闊,畫面立體感強,色彩明亮,就是得配個寬一點的桌子以及以及佩戴感舒適的耳機,才能保持更輕鬆更持久的遊戲狀態,不然空有曲屏畫面,暴殄天物。

三、整體總結

最近出曲屏顯示器的廠商是越來越多,個人也體驗過吃雞遊戲,發現這市場確有需求,華碩Strix XG35VQ並不是華碩的第一款電競曲屏顯示器,因為是VA面板的原因,回應速度只是4MS,其它參數都比較完美。如果是1MS的回應速度,我更願意稱之為最專業的曲屏電競顯示器,不過話說回來,不是職業玩家或者頂級玩家,1MS和4MS的響應差別,很難感受出來,慶倖的是華碩Strix XG35VQ在顯示器功能上做到了全而美,包括我未展現的PIP和PBP以及顯示對齊功能。

但個人唯獨不喜歡的設計是三角支架,真的很占位子。

7999元的售價很華碩,敗家之眼的做工本本身是占了不少成本的,當然也有信仰溢價,總的說來,如果你有非常好的桌面環境,以及較高的主機配置,入手一台漲姿勢不是問題。尤其感恩節(11.23/11.24)華碩京東主場滿1000減100,少敗家還能吃好雞。

顏色是華碩品牌的主色調,看看這厚度,對得起堅若磐石四個字;

這是支架支撐顯示器的部分,底面有PC板,這是是個投射燈,打開顯示器後會投射到桌面一個敗家之眼的圖像,當然也可以自訂,更換圖像或者關掉都行,整個支架裝上去很簡單,就擰一顆螺絲還是兩顆,有點忘了。

連螺絲都賠了擰環以方便手擰;

這個敗家之眼是可以更換的,附件裡附贈了兩塊,你想要投射在桌面的是什麼圖像,換這裡即可,不過顏色只有紅光;

裝上後可以看到支架中間鏤空的是用來走線的,支架可以支援顯示器面板水準左右各50度旋轉;

螢幕正方除了下沿邊框,幾乎是無邊框設計了,螢幕上面自帶出廠貼士,螢幕下沿邊框還有些講究,

相對於螢幕正面的簡潔,螢幕後背大有文章。咱先說看得到的,左側邊角是幾個物理按鍵,但是按鍵形狀設計的很有機械感,和正中支架連接的圓圈形成呼應;而這圓圈也是可以發亮的,然後有人納悶介面去哪裡了。

用這一張圖對比上一張圖,就知道介面去哪了;

這後蓋是可以掰開的,不過得有技巧,各位到手還得細細琢磨;

Strix XG35VQ的介面不多,不過種類多,兩個HDMI介面,一個DP介面,三個USB介面,外帶電源插孔,接線後蓋上蓋子,收納指數非常高,就是不方便隨時更換。

說到這就順便看看螢幕前仰後傾的轉軸吧,Strix XG35VQ支持前後-5——20度的前傾後仰調整。

因為是曲屏的關係,華碩Strix XG35VQ顯示器的機身並未顯得很薄,甚至有些厚重,不過邊框實際厚度控制的還好,但是我要囑咐的是,不要指望曲屏能給你一個完美的側面。

機身背後整體氛圍燈效展示,它是可以和華碩的主機板進行同步的,需要用光碟安裝AURA SYNC,諸如呼吸、波浪、彩虹、彗星、閃電等等燈效應有盡有,要是在辦公室是可以信仰加成的,在自己家裡個人就覺得無所謂了;

底部投射燈效果展示,插電開機後就有,在公司不關顯示器用習慣了,這投射燈總是提醒我用完電腦記得關顯示器,省一分是一分吧。

機身後背操控區展示,主按鍵是紅色搖杆,用它可以設置顯示器各項參數,其它的除了最下方的電源鍵,都是快速鍵,邊框邊緣上也有圖示指示,即使在正前方,盲操也沒問題。

螢幕水準方向左右各50度調節展示,調節比較輕鬆,辦公的時候用會有很大的幫助;

螢幕前後仰調整,前傾可達20°,後仰則為5°,因為螢幕尺寸偏大,支架占地面積也大,這個功能很適合在桌面面積有限的時候體驗曲屏的沉浸感;

螢幕升降展示;

二、螢幕特色展示

曲屏顯示器相對於常規的顯示器最重要的還是曲屏帶給視覺的沉浸感,但始終是分電競與設計的,不過曲屏顯示器用來作圖其實沒優勢,但是用來做視訊短片就很有優勢了。

華碩Strix XG35VQ作為一款專業電競顯示器,依然擁有3440x1440解析度、1670萬色彩和sRGB 100%色域覆蓋以及178°水準/垂直最大可視角,即使看片或者做視訊短片其實也能勝任。

不過這並非它的主要特點,1800R曲率和100Hz再加上一些針對性設置才是它的主要特點。

這是螢幕本身的設置介面,通過機身後背紅色搖杆鍵進行操控,出廠的介面均為英文,需要自行設置,在介面首頁找到系統就可以找到語言設置欄。

第一個GameVisual預設模式介面是華碩Strix XG35VQ的特色功能,可以看到擁有風景模式、比賽模式、影院模式、FPS模式、MOBA模式等等,其實大家最關心的就是FPS模式會有怎樣的效果。

這兩張圖是非FPS和FPS模式的對比,相機拍出來的變化並不是特明顯,但是肉眼看的話,FPS模式的畫面顯然要正一些,螢幕沒有那麼白,色彩更沉穩,陰影部分會加強,顯得更透氣,開啟後不僅會有更舒適的沉浸感,也更容易發現敵人的隱匿之處。

咱隨機挑選了FPS模式和使用者模式以及影院模式做了個簡單的對比,在色感上FPS模式以通透為主,使用者模式無論顏色還是色感都比較沉悶,電影模式則是色彩更為亮麗,整體好看,但細節上不如FPS模式更逼真。

濾藍光功能還算常見吧,主要是護眼的,華碩Strix XG35VQ提供了五級藍光選擇,從0到4越來越暗,不過個人感覺從0到2的時候幾乎察覺不到亮度的變化,但是從0到4的差別就很明顯了,鑒於相機拍照實在困難,直接省了對比圖。

My Favorite是一個類似宏的設置,保存後,即使換主機也能直接導入自己喜歡的設置,這方面,華碩的外設一樣做的很出色。

其它的諸如濾藍光、色彩、圖像就不一一展示了,在華碩的其它顯示器裡都有類似功能。

對顯示器略知一二的遊戲玩家都知道FreeSync功能,它不僅是專業電競顯示器的特殊功能之一,還需要一塊AMD顯卡,和NVIDIA的G-Sync是差不多的。因為個人覺得在CS:GO遊戲裡它的作用更為明顯,所以換了遊戲拍圖,上圖是開啟FreeSync和關閉FreeSync後的急速行進效果手機抓拍對比,華碩Strix XG35VQ的優勢和缺點也比較明顯了,因為只有100Hz,而並非144Hz,快速行進之中還是會有拖影,開啟FreeSync後刷新率就相當穩定了,而且除此之外華碩還配備了兩個ASCR和ELMB兩個功能。

開啟ASCR功能展示,ASCR技術是華碩獨有的,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顯示器可以自動檢測顯示器的各項參數,然後自動優化對比度;

開啟ELMB功能遊戲畫面展示,ELMB在度娘裡沒找到什麼可靠的資料,不過華碩官方顯示也是用來提升動態影像的清晰度。

開啟FreeSync功能的遊戲介面展示,照片真的很難看出效果來,個人體驗的是FreeSync功能開啟後,畫質是最亮的,動態反應比較流暢,ELMB是最暗的,色彩會沉澱,而ASCR則是強化暗部的細節,也就是常說的暗影部分可以看的更清晰。

在吃雞遊戲裡面,ELMB功能比較實用,因為敵人沒有CS:GO那麼密集,加上經常會在惡劣天氣裡尋槍、戰鬥,能夠先發現遠處的敵人,就可以搶佔先機了。上圖是個人在遊戲時的抓拍,注意十字准心出的敵人,此時對方已經拿到武器,如果沒及時發現,或許就貿然的成為對方的獵物。

不過要注意的時在遊戲進行中不要隨意切換ELMB功能,它和FreeSync同時使用,而且開啟的時候會黑屏一下,而FreeSync和ASCR是可以同時開啟的。

估計有人對這十字準星感興趣了,其實是個小功能,而且有四種不同的形狀,單按機身後背第三課按鍵就可以進入快速設置介面,它比較適合初級玩家或者剛剛玩吃雞遊戲的人,因為吃雞遊戲沒有CS:GO裡打槍的那種敏感的開槍時的手感,剛上手的時候可以用它找感覺。

個人之前是經常玩《穿越火線》或者《逆戰》之類的FPS遊戲,然後玩CS:GO,再玩吃雞遊戲時,那感覺是截然不同的,相對於《CS:GO》比較注重滑鼠和耳機,個人覺得吃雞遊戲更注重顯示器和電競耳機,一遠一近才能致勝。

室內大視野展示;

室外大視野展示;

35寸大麯屏玩遊戲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優勢在於視野開闊,玩家坐在顯示器正中,目光到螢幕所有地方的距離都是一樣的,大麯屏除了沉浸感,還可以看得更開闊,理論上是更容易發現敵人的;缺陷是大屏不是小屏耐眼疲勞。

這是一張解析度為4096x2160的高清圖,各位可以看到左右兩側並未鋪滿,因為華碩Strix XG35VQ的默認解析度為3440x1440,長寬比為21:9,所以曲屏顯示的立體感還不算特別強烈;

但若是換成3440x1440的圖片後,這立體感就大大增強了,相比較玩遊戲,它也同樣適合看電影。

35寸的螢幕實在太大,不是BD或者4K的資源,全屏播放畫質就難入法眼,好處是有合適的資源看片的話會相當有感覺,壞處是現在版權管制嚴格,很多片子畫質都很渣,用華碩Strix XG35VQ看的話,就達不到全屏的效果,不過華碩Strix XG35VQ也支援PIP和PBP模式,也就是雙屏和畫中畫顯示,真要用的溜還得把XG35VQ的功能摸透了。

視頻近距離展示,此圖為預設模式下的抓拍,其實可以調Aura RGB模式可以獲得更舒適的視覺效果,無奈相機拍不出這中明顯的區別,各位將就看,色彩整體是略有偏暖,層次感是分明的,畢竟擁有sRGB 100%色域覆蓋,可以媲美設計專用顯示器,但是,35寸的曲屏用來給設計師作圖不是明智選擇,因為實在太大,作圖或者辦公都比較奢侈,且容易引起眼疲勞。

這是坐在我的電競椅上後退10公分背靠椅背的看片效果,打遊戲的話這個距離略顯遠一點,但也不是問題,也就說這是正常狀態下的螢幕效果展示,對35寸大尺寸曲屏感興趣的可以參考這個視覺效果。

常規狀態下個人打遊戲距離螢幕的視覺效果,視野開闊,畫面立體感強,色彩明亮,就是得配個寬一點的桌子以及以及佩戴感舒適的耳機,才能保持更輕鬆更持久的遊戲狀態,不然空有曲屏畫面,暴殄天物。

三、整體總結

最近出曲屏顯示器的廠商是越來越多,個人也體驗過吃雞遊戲,發現這市場確有需求,華碩Strix XG35VQ並不是華碩的第一款電競曲屏顯示器,因為是VA面板的原因,回應速度只是4MS,其它參數都比較完美。如果是1MS的回應速度,我更願意稱之為最專業的曲屏電競顯示器,不過話說回來,不是職業玩家或者頂級玩家,1MS和4MS的響應差別,很難感受出來,慶倖的是華碩Strix XG35VQ在顯示器功能上做到了全而美,包括我未展現的PIP和PBP以及顯示對齊功能。

但個人唯獨不喜歡的設計是三角支架,真的很占位子。

7999元的售價很華碩,敗家之眼的做工本本身是占了不少成本的,當然也有信仰溢價,總的說來,如果你有非常好的桌面環境,以及較高的主機配置,入手一台漲姿勢不是問題。尤其感恩節(11.23/11.24)華碩京東主場滿1000減100,少敗家還能吃好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