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為學習“砸手機” 是有效還是治標不治本?

近日, 河南南陽某中學舉行的一場 “手機銷毀大會”, 數十部從學生手中沒收的手機被投入水桶或是用鐵錘砸毀, 事件被傳至網上後, 引起了網友的爭議。

對此, 校方表示手機的普及化讓許多孩子在上學期間難以集中精力, 這是“為了孩子好”的無奈之舉, 有網友贊成該行為;然而也有不少網友對此持批判態度。 有律師表示, 此舉涉嫌損害私人財產, 並不可取。 但可以採用代學生保管、放學後交還的方式來處理。

采寫:本報記者 周司琪 實習記者 梁穎賢

為讓學生專心學習砸毀手機

砸手機事件發生在10月8日的河南南陽,

從網路上流傳的拍攝視頻上可以看到, 幾十部從學生手中沒收來的手機要麼被扔進水桶, 要麼被用錘子一頓猛砸。 有網友在知乎上轉述該校學生說法, 稱有很多手機的價值大於5000人民幣, 並且學校宣稱不銷毀手機就要被開除。

該校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他們也是“沒辦法”, 帶手機到學校不交給老師, 一旦被發現就要銷毀, 並稱“家長都很配合, 一切都是為學生好。 ”

事件發生後, 有網友聯絡了學生當事人, 據學生敘述, 砸手機學校表示以後還會繼續砸。 除此以外, 網上也有多篇關於“砸手機”的文章和評論, 有網友表示, 學生帶手機上學本就算問題, “只有銷毀才能讓學生長記性。 ”但大部分網友認為這種方法過於偏激。

事實上, 類似的新聞並非第一次, 早前有媒體曾報導過學校砸學生手機的事件。 在視頻中, 學生們在操場集合, 看學校教官將地上的手機一部部砸毀。 同時, 學校還宣佈:以後所有的手機, 只要私自帶進來沒有手機攜帶證的, 全部泡水後砸爛處理!針對當時網友的質疑, 該學校工作人員稱這是學校規矩, “各種話都說了, 還有私藏的, 我們只有這麼處理, 直接當著學生的面給它銷毀。 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學校, 家長是同意學校這麼做的。 ”

手機應該砸:這樣能提高學生自製力

記者流覽了網上部分報導以及網友評論, 有不少網友都對砸手機的行為表示贊同, 他們都認為砸手機能提高孩子的自製力, 在學習的階段,

免受一些外界的干擾。 其中, 網友@征帆就說道, 面對網路對未成年人的侵害, 此種無奈之舉確需贊同。 還有網友@37號先生2018也持相同的觀點:“要珍惜現在還有人這麼對你嚴厲管教和督促, 長大了比如要考研, 找人督促你報班都是幾萬塊的事兒了。 ”

今年大三的小李告訴記者, 她認為學校沒收手機有一定的必要性。 小李說, 在她高中的時候, 身邊就有過自製力差的同學在半夜玩手機, “有一天晚上十二點左右, 我同學小趙躲在被窩裡玩手機, 玩著玩著就沉迷了, 還不小心爬出了被窩, 被宿管看到而後沒收了手機。 ”小李坦言道, 她晚上也會忍不住玩手機, 後來家人給她換了個小靈通才不玩。 “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就屬於那種自製力很差的人,

經常會熬夜玩手機, 所以我覺得收學生手機也是為了他們好, 尤其是對於那些跟我一樣自製力很差的人來說, 這樣他們會更加專心學習。 ”在她看來, 雖然砸手機的行為確實有些“暴力”, 但學校和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 “以後可以不要那麼直接, 避免學生過於抵觸。 ”

也有知乎網友說這和當眾焚燒繳獲的毒品是類似的, 重點在於砸手機的行為已經經過了家長的同意, 因此在孩子自製力差的這個階段, 難以靠溫和的手段達到教育目的。

手機不該砸:治標不治本而且影響惡劣

小陸是一名, 並即將成為教師的大學生, 她跟記者說, 她不贊同沒收手機的行為, 並且在該基礎上, 砸手機的行為顯得更加“無理和愚蠢”。

“首先在法律上來說, 手機是學生的私人財產, 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是沒有權利去侵犯他人的私人財產, 包括沒收和砸毀。 其次, 雖然學校有相關規定不允許學生攜帶或使用手機, 但是學生違反了該規定, 我們可以直接選擇讓家長到校領回手機或者其他處理方式。 ”

無獨有偶, 小陳跟小陸有著類似的觀點, “沒收手機和砸手機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無法根治學生玩手機的毛病。 ”小陳告訴記者, 學生玩手機的主要原因在於課堂的積極性以及吸引性不高, 校方應該想辦法提高課堂的品質, 而非選擇沒收手機、砸毀手機這種“殺雞儆猴”的方式。 “我的高中就不會收手機, 我高中老師因為課堂很吸引, 我們很少同學會玩手機, 因此我覺得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學生玩手機,而是課堂上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

小梁是一名心理系的學生,她提到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說,砸手機這種行為會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和心理問題,“一些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可能會因此產生極端的心理問題,例如厭學,不敢與人交往等等。”不僅如此,小梁還表示,砸手機本來就是一件過激的事情,無論是否經過家長的同意,這種召集全校圍觀砸手機的行為很容易導致學生與學習、老師以及家長間關係的惡化,使得學生的逆反心理更重。因此砸手機該行為在教育中應當好好斟酌,不可隨意對學生做出類似的“暴力式”教育行為。

專家:砸手機不可取 教育方式要改變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而手機是學生的私有財產,老師要學生砸手機,明顯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涉嫌違法。

此外,按照《物權法》規定,學校和學生之間是兩個平等的民事主體,老師不能擅自將學生的財產進行處置;是否錘砸手機,只有手機的擁有者學生們才享有自由處置的權力。

“若事件中的校方的確征得家長同意,家長就屬於自損行為,也就是單純的處分物權行為,學校不構成侵犯學生和家長的財產權,因此在法律上這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有法律人士在談及此事時分析道。

然而,有心理諮詢師表示學校砸手機的行為類似於無節制的暴力行為,而採取這種暴力手段去達到教育目的是不可取的。“學生依賴手機是因為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學校的教育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心理諮詢師說道,在教育中可以試著搞好關係,制定規定,並且告訴他們遵守規定是在幫忙,接納他們所犯的錯誤,並對他們想要玩手機的欲望表示理解。“這時候還可以加入情商訓練的內容,告訴學生他們玩手機破壞了相關規定,會傷害到他人的感情。”

心理諮詢師最後還說道,學校砸手機其實給孩子灌輸了一個除學習外其他欲望都是可恥的錯誤理念,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教出來的學生,他們的道德觀極容易被學校扭曲得狹隘。

因此我覺得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學生玩手機,而是課堂上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

小梁是一名心理系的學生,她提到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說,砸手機這種行為會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和心理問題,“一些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可能會因此產生極端的心理問題,例如厭學,不敢與人交往等等。”不僅如此,小梁還表示,砸手機本來就是一件過激的事情,無論是否經過家長的同意,這種召集全校圍觀砸手機的行為很容易導致學生與學習、老師以及家長間關係的惡化,使得學生的逆反心理更重。因此砸手機該行為在教育中應當好好斟酌,不可隨意對學生做出類似的“暴力式”教育行為。

專家:砸手機不可取 教育方式要改變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而手機是學生的私有財產,老師要學生砸手機,明顯侵犯了學生的財產權,涉嫌違法。

此外,按照《物權法》規定,學校和學生之間是兩個平等的民事主體,老師不能擅自將學生的財產進行處置;是否錘砸手機,只有手機的擁有者學生們才享有自由處置的權力。

“若事件中的校方的確征得家長同意,家長就屬於自損行為,也就是單純的處分物權行為,學校不構成侵犯學生和家長的財產權,因此在法律上這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有法律人士在談及此事時分析道。

然而,有心理諮詢師表示學校砸手機的行為類似於無節制的暴力行為,而採取這種暴力手段去達到教育目的是不可取的。“學生依賴手機是因為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學校的教育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心理諮詢師說道,在教育中可以試著搞好關係,制定規定,並且告訴他們遵守規定是在幫忙,接納他們所犯的錯誤,並對他們想要玩手機的欲望表示理解。“這時候還可以加入情商訓練的內容,告訴學生他們玩手機破壞了相關規定,會傷害到他人的感情。”

心理諮詢師最後還說道,學校砸手機其實給孩子灌輸了一個除學習外其他欲望都是可恥的錯誤理念,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教出來的學生,他們的道德觀極容易被學校扭曲得狹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