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讀村史誦家訓蔚然成風——向上新風滿新田

通訊員 陳卓韜 賀華建 黃麗姣

湖南日報記者 張斌

“敦宗睦族, 相互幫助;勤儉持家, 發憤圖強……上坪村始建於南宋中期, 至今有800餘年歷史, 有村民3000余人, 村裡出過江西都督何天權、程番府知府何士濂等廉吏, 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

近日, 記者走進新田縣新圩鎮上坪村, 只見85歲的村民何土生正與孫輩們聚集一起, 翻閱族譜, 瞭解村史。

新田縣緊鄰兩廣, 每年清明時節, 群眾都有回鄉祭祖的習俗。 往年一個家族的人回來祭掃其實都是聚聚餐, 打打牌。 今年卻不同, 在長輩的帶領下品讀村史村譜, 學唱村歌、誦讀好家風好家訓蔚然成風,

在鄉村裡掀起了一股“讀村史誦家訓”文化熱潮。

讀村史明心智

“始祖文旺公, 字豪發, 江西泰和縣人。 宋時南遊開基湘省寧遠, 後遷新田長信鄉大坪塘。 至1949年, 已傳34代……”在大坪塘鎮大坪塘村, 95歲高齡的長輩蔣賢書戴著老花眼鏡, 與大家逐字逐句品讀村史。

“蔣先雲於1902年農曆7月14日出生, 其父蔣繼堃是清末秀才, 為人忠厚正直、樸實勤勞, 蔣先雲排行最小, 讀書最有天賦, 15歲考入省立三師。 1921年10月經毛澤東介紹, 成為我黨第一批共產黨員……”在蔣先雲故居參觀時, 大坪塘村支書兼講解員蔣繼勤一邊介紹革命先烈蔣先雲的感人事蹟, 一邊暢談蔣氏家族的家風故事。

“史以明智、史以養人、史以養性。 ”高山村村支書鄭春仔說,

村史就是一面鏡子, 村裡以鄭作民烈士為驕傲, 以他“矢志獻身革命, 振興中華”的革命精神為榜樣。 近年來, 村裡發展黨員要先過瞭解先輩歷史, 熟讀先烈家訓家風故事這一關, 形成了向善向上的良好社會風尚。

讀家訓誦家訓

“忠孝廉節、耕讀傳家、克勤克儉、尚德崇仁……”千百年來, 何氏秉承“忠孝廉節、耕讀傳家”的家訓精神, 文化傳承氛圍濃厚。

“成事成名成偉業、立人立德立家風”, “勝地紹芳千枝茂、前人哲訓百世傳”……清明期間, 新圩鎮上坪村開展了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書畫展。

該村歷來有書畫創作的文化傳統, 被譽為“書畫之村”。 此次展出的60幅作品, 全部由村民創作, 以書法、篆刻、國畫、油畫、素描及兒童畫等形式, 表達了上坪村的家訓家風故事。

“我們將以曬家規家訓、講家事家風徵文為契機, 做好四個一主題活動。 ”新田縣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全縣將通過出版一本家風故事徵文集, 開展一次廉政課堂進校園, 建成一條廉政教育文化牆, 編排一批廉政文化節目, 打造廉政建設高地, 在全社會營造重家教家規、宣導家訓家風的優良風尚。

吟村歌倡新風

“回憶昔日家風振, 喜年今日田家嶺, 田家嶺, 好風景……”走進龍泉鎮田家嶺村, 村歌《喜看今日田家嶺》不僅由本村村民作詞作曲, 還獲得了“中國優秀村歌”獎, 成了村民人人會唱的“保留節目”。

村主任文新權介紹, 他們不僅把本村的村情村貌寫成了村歌, 還把村志裡的人物家風故事改編成小品、舞蹈,

村裡成立樂隊、舞蹈隊, 每逢傳統節日村民們以村歌伴舞展現幸福生活。

“往年清明祭祖, 大家都是集中財力大搞祭祖形式, 坐在一起喝酒熱鬧。 ”知市坪鄉板溪村黨支部書記羅金紅說, 現在變了, 去年清明期間, 大家一致贊同節儉祭祖, 把錢用在救濟困難戶上。 村裡的年輕人還為村裡產業發展想辦法、出點子, 建成1000餘畝的玉米和6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 一年來為農民增收4000元, 100餘困難群眾被“移”出貧困戶名單。

“我出1000元”, “我拿2000元”……在龍泉鎮小崗村, 大家利用清明節群眾返鄉之際“眾籌”資金修建環村公路, 你五百, 他一千, 現場籌集資金10余萬元, 一下子解決了資金難題。

“清明祭祖不僅是緬懷先輩先祖, 也是傳承良好家風, 更是凝聚村民發展人心。

我們為子孫後代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鋪好致富路, 就是踐行家訓家風故事。 ”小崗村支書歐任龍對記者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