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一例鉤蟲病患者引發的臨床思考

邢國慶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

【案例經過】

患者, 某某, 女, 46歲, 因長期貧血, 原因不明來院檢查。 下面附其在門診和入院後的部分檢查結果:

血常規結果顯示患者為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且屬於重度貧血。 從貧血標誌物來看該患者鐵蛋白比較低, 屬於缺鐵性貧血, 也印證了血常規結果。 但是血常規結果顯示患者嗜酸細胞異常增高, 隨考慮是不是有寄生蟲感染。 但是患者首次尿常規和大便常規結果未出現異常, 又顯得稍有疑惑。 因為寄生蟲感染的判斷需要我們有明確的指標, 實驗室常見的就是在大便常規中檢測出有蟲卵的存在。

【案例分析】

因為以上結果的出現又把我們帶入了誤區, 把考慮方向轉向了血液系統方面的疾病。

因為不明原因的貧血在血液科很常見。 隨後領導與血液科進行了溝通, 溝通結果暫不考慮血液系統的方面的疾病。 自此就囑咐患者繼續按標準化流程留取大便並再次送檢。 沒想到這次收穫頗多, 雖然蟲卵不多還是讓我們揪了出來。 如下圖:

鉤蟲卵——40×10

由於身處北方, 在平時檢驗工作中能遇到蟲卵的機會少之又少, 查閱圖譜後再次確認為鉤蟲卵, 隨與臨床進行溝通, 簽發結果。

【總結】

鉤蟲病是由鉤蟲寄生人體小腸引起的疾病。 臨床上主要以貧血營養不良以及胃腸功能紊亂為主要表現。

蟲卵可隨糞便排除體外, 在適宜環境中孵化出杆狀蚴後轉化為絲狀蚴, 絲狀蚴鑽入皮膚進入消化道, 發育為成蟲, 長期吸血。 其發育過程和臨床意義我們可進行相關查閱, 不再贅述。

實驗室檢查主要以糞便蟲卵檢查和血常規為主。 但是在日常檢驗工作中蟲卵檢出率較低。 就如本例患者在首次大便常規中未查出異常。 通過該病例讓我想到對於這類患者如何提高其實驗室的檢出率問題。

在日常檢驗工作中, 大多醫院的檢驗科, 血常規和體液是分開做的, 每天面對上百的大便標本作為檢查人員不可能每一個都去查閱其血常規結果如何, 嗜酸細胞是否有增高。 尤其在北方這些寄生蟲疾病大多都是少見或者罕見疾病, 檢驗工作者遇見的又少,好多還不認識,往往不會在第一考慮範圍內,這些都是漏檢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有些患者糞便中蟲卵少,無疑會檢查不出蟲卵。這就要求我們檢驗者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責任心與耐心,儘量低倍鏡能多看一些視野,提高檢出率。其次,應該加強檢驗科與臨床的溝通,臨床醫生在收到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後,能夠提出問題,並向檢驗科提出自己的懷疑,這就使得我們再次檢查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就像該患者二次檢查就是專門查蟲卵,這樣檢驗科就會多人多塗片進行檢查。最後就是標本留取問題,大便影響因素比較多,一定要合理規範的採集標本,儘量減少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為正確的結果提供保證。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檢驗工作者遇見的又少,好多還不認識,往往不會在第一考慮範圍內,這些都是漏檢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有些患者糞便中蟲卵少,無疑會檢查不出蟲卵。這就要求我們檢驗者在日常工作中加強責任心與耐心,儘量低倍鏡能多看一些視野,提高檢出率。其次,應該加強檢驗科與臨床的溝通,臨床醫生在收到檢查結果綜合分析後,能夠提出問題,並向檢驗科提出自己的懷疑,這就使得我們再次檢查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就像該患者二次檢查就是專門查蟲卵,這樣檢驗科就會多人多塗片進行檢查。最後就是標本留取問題,大便影響因素比較多,一定要合理規範的採集標本,儘量減少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為正確的結果提供保證。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