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人體能產生肺癌抗體?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宣傳月”。 目前, 肺癌已經成為影響全民健康的“第一癌症”, 由於肺癌在早期沒有特異性症狀, 很多患者臨床確診時, 大都是局部中晚期, 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11月23日, 青島市肺癌早篩早診專家論壇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舉行, 專家呼籲, 全社會關注肺癌, 推動全民肺癌早篩早診, 通過低劑量螺旋CT與肺癌抗體等技術, 及時發現早期肺癌。

人體真的對肺癌細胞產生抗體?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于壯教授介紹, 人體的免疫系統是我們身體強大的“保護傘”, 當有外來的細菌、病毒或是體內任何異常生長的變異細胞都會被免疫系統識別並消滅掉,

形成醫學上的“免疫監視“或”“免疫清除”。 國內外長期科學研究發現, 人體可以對癌細胞產生抗體。 但很多人有疑問, 人體對癌細胞產生了抗體, 為何還發展成癌症?于壯教授指出, 關鍵在於癌細胞太狡猾了, 免疫系統與腫瘤的鬥爭過程中又經歷了腫瘤免疫平衡與腫瘤免疫逃逸階段。

人體有“腫瘤亞健康”階段?

于壯教授進一步解釋指出, 但如果一個人的機體長期有腫瘤刺激源, 例如煙民持續抽煙, 人體會源源不斷產生更多“壞蛋”, 一旦當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時, 雙方有可能勢均力敵, 從而處於醫學上的“免疫平衡”。 這個階段也稱為“腫瘤亞健康”。 人體如果在這個時候能發現異常,

提升免疫力, 能夠維持住人體健康。 但可怕的是, 腫瘤細胞與人體打交道時間越長, 摸透了人體的免疫查殺規律, 有些腫瘤產生了免疫逃逸。

為什麼腫瘤細胞能逃過免疫查殺?

腫瘤免疫逃逸的核心在於腫瘤系統使用了“變裝術”, 誘騙免疫系統相信它是正常的細胞, 認為他們是自己人, 不進行攻擊, 這些腫瘤細胞就不受控制的惡性生長, 腫瘤細胞逃過了免疫查殺, 腫瘤細胞累積在體內生長成微小病灶, 從0.1 mm病灶到, 1 mm病灶, 到10 mm病灶, 到臨床症狀出現……

血液檢查 “肺癌抗體”能發現早期肺癌?

首都醫學大學肺癌診療中心的張樹才教授指出, 腫瘤免疫領域是全球早篩早診斷的重要方向, 美國利用肺癌抗體技術來進行肺小結節良惡性檢查,

這項技術已經進了美國商業醫保;英國衛計委(NHS)在2012年在蘇格蘭開展了12000人的肺癌抗體血液篩查, 中國CFDA也批准了七種肺癌自身抗體分子檢查中國上市, 腫瘤免疫抗體信號給體檢中心與臨床醫生提供了更多的一雙“慧眼”。

免疫治療, 喚醒免疫系統殺腫瘤!

青島市中心醫院的張小濤教授也指出, 腫瘤免疫治療將是未來腫瘤治療的方向之一, 狡猾的腫瘤細胞正是利用了免疫系統這一自我保護機制, 欺騙免疫細胞腫瘤細胞是“自己人”而逃避查殺。 在發現腫瘤細胞這個“障眼法”後, 如果使用一種抗體來封閉這個免疫檢查點, 就像放開了汽車的刹車一樣, 打破腫瘤對免疫系統的抑制, 這樣腫瘤就會現原形,

身體的免疫功能就會將腫瘤識別出來, 然後將它殺死, PD-1抑制劑、PD-L1抑制劑在肺癌治療領域都是比較成功的, 目前, 這種免疫檢查點治療已經在國外被批准用於一部分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以及部分患者的二線治療。

推動肺癌早篩早診, 刻不容緩

于壯教授最後總結說, “中國肺癌形勢嚴峻, 用什麼樣的技術手段從無症狀人群中篩查出肺癌患者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中國國情、肺癌致病機制、醫療技術水準的差異, 決定中國肺癌防控策略的制定, 不能照搬國外某一國家模式, 肺癌抗體分子與低劑量螺旋CT等多種技術手段共同推動肺癌篩查是未來中國肺癌領域的發展方向, 醫療界在肺癌防控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必將造福于國民肺癌高危人群與家庭!”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