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播報」廈門市首個校園垃圾分類環保屋進了這所學校

垃圾分類

要說咱廈門2017的關鍵字

“垃圾分類”4個字一定會強勢上榜

增強環保意識, 要從小抓起!

鷺江新城小學通過開展集會、課堂教學、

遊園活動等方式,

向學生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傳播綠色環保理念。

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

鷺江新城小學的學生們集合在操場,

上一堂特殊的周一早會。

一則“垃圾分類我先行”的倡議向全校師生發出, 宣導師生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的同時,

讓孩子們在家帶動家長一起準確分類垃圾, 形成文明、節約、綠色的生活方式。

學生們自創了垃圾分類課本劇,

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詮釋他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

並向全校師生展示。

還有專業人士為孩子們現場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在早會上同學們還拿到一張垃圾分類印章卡片,

讓家人把家中垃圾分好類後,

一起前往社區的垃圾督導員處蓋章,

孩子們可根據積分的多少,

獲得表揚和獎勵。

這些富有創意的活動,

正是11月20日嘉蓮街道、鷺江新城小學等單位

聯合開展的“小手拉大手, 大手帶小手”

共建綠色生活活動。

不僅如此, 宣導垃圾分類,

硬體設施也很重要。

全市首個在學校中設立的

垃圾分類環保屋也落戶鷺江新城小學。

未來,孩子們每天都可以將日常教室裡的廢紙、水瓶等帶來環保屋稱重積分,並用積分換取一定的小禮品。

主辦方還精心設計了

垃圾分類遊園會活動

一起跟孩子們來玩玩吧~

攤位一:環保簽名儀式

學校積極回應《垃圾分類我先行,爭做環保小衛士》環保主題,號召學生參與到環保簽名活動中,提高其參與感、增強垃圾分類意識。

看,同學們細心地寫下

對垃圾分類的意見和建議

同學們腦洞大開

一個個小點子都很不錯呢~

工作人員還派發“綠卡”,向學生介紹綠色公約,引導他們給自己取自然名,貼近自然,回歸綠色~

現場還播放音樂《旋綠》,傳遞環保理念,讓學生體會“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環保意識。

攤位二:環保酵素的製作和宣傳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做成“環保酵素”是個不錯的辦法~

工作人員通過現場介紹,讓學生學習和理解環保酵素的效用、意義和製作方法。

攤位三:垃圾分類小達人

學生隨機抽出10張印有不同垃圾圖樣的卡片,

按不同類別進行分類

以此加深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同時養成隨手分類的好習慣~

攤位四:垃圾分類有獎問答

各類關於垃圾分類知識的問題,

可都難不倒同學們哦~

攤位五:創意粘土環保手作

同學們利用超輕粘土,

製作出各種充滿童趣的作品。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運用廢舊材料、小道具和粘土,動手製作各種各樣的擺件。

看孩子們一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攤位六:“閩南紅磚雕”文化鑒賞

紅磚瓦是閩南的特色,如今這道風景線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嘉蓮街道殘援中心組織的磚雕師傅帶來許多磚雕作品,供學生觀賞,並進行現場雕刻,讓孩子們大飽眼福。

一件件廢棄的紅磚瓦通過雕刻,“重生”變成具有文化價值的藝術品,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件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的具體含義。

攤位七:簽名活動

簽上姓名,許下鄭重承諾

寓教於樂,讓孩子們邊玩邊學習

同學們感受如何呢?

代開軒:

我今天聽老師講了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感覺就跟釀酒一樣。參加這個活動我還知道了,原來生活中很多沒有用的東西,經過加工也可以變成有用的東西。

施姊蕎:

我以前有很多東西都不知道要怎麼分類,今天參加活動,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我還有個綠點子,就是建議垃圾分類可以多設幾個顏色鮮豔的垃圾桶。

活動太有意思了~

爸爸媽媽們都頻頻點贊~

家長1

這次的活動真正讓孩子們感受到環保的意義~很有趣!

孩子一回家,就跑進廚房分類垃圾~看來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如何分類了~

家長2

要把垃圾分類做好

就必須持之以恆~

所以,“孩子+家長”聯動起來

互相督促,才能培養好習慣噢~

本次活動讓垃圾分類走進課堂,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引導中小學生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並通過學生傳遞給身邊的家人,讓更多人參與垃圾分類,進一步助推城市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新聞連結

嘉蓮街道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3月,嘉蓮街道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在轄內各社區、單位推廣垃圾分類。按照市、區部署做好“常規動作”,並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在工作機制和宣傳發動方面做出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資料看垃圾分類成效

截至11月上旬,嘉蓮街道轄內146個社區全部實現社區督導員、分類桶配備、直運“三到位”,廚餘垃圾實現100%轉運,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硬體設施全面覆蓋,其中分類垃圾桶已發放7500餘個,分類垃圾袋已分發50萬餘卷,小型廚余接駁車8部。督導員聘任268人到位分佈至各個點督查指導垃圾分類工作,分類準確率有了顯著的提升。

一、試點帶動全面鋪開

街道以碧湖豪庭、聯誼廣場和五金華能宿舍等為試點社區。從分類設施配備、宣傳方式設計及執行、運輸轉運點、路線規劃等各個環節進行探索,規範垃圾分類工作流程,為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鋪開奠定基礎。

二、強化宣傳增強意識

開展特色活動宣傳垃圾分類,如蓮興社區與嘉蓮街道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攜手開展“閩南紅磚變廢為寶”活動,通過殘疾人的雕刻,讓廢舊紅磚煥發新生,讓人們理解“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通過線上公益廣告、APP推廣,線下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四進”活動。

三、多方聯動合力推進

四、創新工作模式

引進智慧化環保屋,通過“互聯網+智慧硬體+溯源體系+專業服務+大資料雲平臺”的方式,建立可追蹤溯源、可即時監測的垃圾分類大資料平臺。

垃圾分類創造的是

一個資源節約型社會

一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個綠色迴圈發展的家園

而這一切只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減少生活垃圾

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未來,孩子們每天都可以將日常教室裡的廢紙、水瓶等帶來環保屋稱重積分,並用積分換取一定的小禮品。

主辦方還精心設計了

垃圾分類遊園會活動

一起跟孩子們來玩玩吧~

攤位一:環保簽名儀式

學校積極回應《垃圾分類我先行,爭做環保小衛士》環保主題,號召學生參與到環保簽名活動中,提高其參與感、增強垃圾分類意識。

看,同學們細心地寫下

對垃圾分類的意見和建議

同學們腦洞大開

一個個小點子都很不錯呢~

工作人員還派發“綠卡”,向學生介紹綠色公約,引導他們給自己取自然名,貼近自然,回歸綠色~

現場還播放音樂《旋綠》,傳遞環保理念,讓學生體會“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環保意識。

攤位二:環保酵素的製作和宣傳

廚餘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做成“環保酵素”是個不錯的辦法~

工作人員通過現場介紹,讓學生學習和理解環保酵素的效用、意義和製作方法。

攤位三:垃圾分類小達人

學生隨機抽出10張印有不同垃圾圖樣的卡片,

按不同類別進行分類

以此加深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同時養成隨手分類的好習慣~

攤位四:垃圾分類有獎問答

各類關於垃圾分類知識的問題,

可都難不倒同學們哦~

攤位五:創意粘土環保手作

同學們利用超輕粘土,

製作出各種充滿童趣的作品。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運用廢舊材料、小道具和粘土,動手製作各種各樣的擺件。

看孩子們一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攤位六:“閩南紅磚雕”文化鑒賞

紅磚瓦是閩南的特色,如今這道風景線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嘉蓮街道殘援中心組織的磚雕師傅帶來許多磚雕作品,供學生觀賞,並進行現場雕刻,讓孩子們大飽眼福。

一件件廢棄的紅磚瓦通過雕刻,“重生”變成具有文化價值的藝術品,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每一件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的具體含義。

攤位七:簽名活動

簽上姓名,許下鄭重承諾

寓教於樂,讓孩子們邊玩邊學習

同學們感受如何呢?

代開軒:

我今天聽老師講了環保酵素的製作方法,感覺就跟釀酒一樣。參加這個活動我還知道了,原來生活中很多沒有用的東西,經過加工也可以變成有用的東西。

施姊蕎:

我以前有很多東西都不知道要怎麼分類,今天參加活動,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我還有個綠點子,就是建議垃圾分類可以多設幾個顏色鮮豔的垃圾桶。

活動太有意思了~

爸爸媽媽們都頻頻點贊~

家長1

這次的活動真正讓孩子們感受到環保的意義~很有趣!

孩子一回家,就跑進廚房分類垃圾~看來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如何分類了~

家長2

要把垃圾分類做好

就必須持之以恆~

所以,“孩子+家長”聯動起來

互相督促,才能培養好習慣噢~

本次活動讓垃圾分類走進課堂,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引導中小學生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並通過學生傳遞給身邊的家人,讓更多人參與垃圾分類,進一步助推城市垃圾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新聞連結

嘉蓮街道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3月,嘉蓮街道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在轄內各社區、單位推廣垃圾分類。按照市、區部署做好“常規動作”,並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在工作機制和宣傳發動方面做出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大資料看垃圾分類成效

截至11月上旬,嘉蓮街道轄內146個社區全部實現社區督導員、分類桶配備、直運“三到位”,廚餘垃圾實現100%轉運,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硬體設施全面覆蓋,其中分類垃圾桶已發放7500餘個,分類垃圾袋已分發50萬餘卷,小型廚余接駁車8部。督導員聘任268人到位分佈至各個點督查指導垃圾分類工作,分類準確率有了顯著的提升。

一、試點帶動全面鋪開

街道以碧湖豪庭、聯誼廣場和五金華能宿舍等為試點社區。從分類設施配備、宣傳方式設計及執行、運輸轉運點、路線規劃等各個環節進行探索,規範垃圾分類工作流程,為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鋪開奠定基礎。

二、強化宣傳增強意識

開展特色活動宣傳垃圾分類,如蓮興社區與嘉蓮街道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攜手開展“閩南紅磚變廢為寶”活動,通過殘疾人的雕刻,讓廢舊紅磚煥發新生,讓人們理解“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通過線上公益廣告、APP推廣,線下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四進”活動。

三、多方聯動合力推進

四、創新工作模式

引進智慧化環保屋,通過“互聯網+智慧硬體+溯源體系+專業服務+大資料雲平臺”的方式,建立可追蹤溯源、可即時監測的垃圾分類大資料平臺。

垃圾分類創造的是

一個資源節約型社會

一個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個綠色迴圈發展的家園

而這一切只要我們的舉手之勞!

減少生活垃圾

是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