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為什麼美國人越來越懷念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案的魅力不會比UFO少。 1963年11月, 甘迺迪作為“自由世界”的領袖, 年輕英俊的總統, 眾目睽睽之下, 在行進中的敞篷汽車裡被槍手打飛頭蓋骨。 官方認定的兇手是個神經病, 他獨立作案, 當天即被逮捕, 還沒留下口供就在兩天后被當眾槍殺。 殺了兇手的兇手是個夜店老闆, 自稱動機是因為義憤, 而且也不想讓甘迺迪的遺孀因為庭審再受苦。 後面這個理由聽上去浪漫而紳士, 但這位兇手的兇手不久後也病死獄中。

這個劇情撲朔迷離, 快要趕上《紙牌屋》了。 要說其中沒有陰謀, 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多數美國人是不信。

幾十年來, 圍繞這個案子的陰謀論猜想養活了無數寫手和製片, 最流行的套路是誰有動機, 誰就是幕後黑手:副總統詹森想轉正, 蘇聯想搞亂美國, 黑手黨想拔掉眼中釘, 甘迺迪情婦的情人們想洩憤。 有人甚至認為, 這是天道迴圈的報應:甘迺迪死前二十天, 美國原本扶持的南越總統吳庭豔, 剛剛死於美國默許(如果不是策動)的一場政變。

陰謀論的魅力也恰恰在此。 它無法證實, 也無法證偽, 但它往往有種“我笑眾人看不穿”式的高明。 陰謀論提供的答案簡潔、有力、新穎, 腦洞大開又煞有介事, 三分講跡象七分講證據, 剩下九十分全是腦補。 在政治裡頭, 有時候情緒比理智, 信念比真相, 解密的過程與謎底本身要來得重要。

截至目前, 這批解密檔裡頭還沒什麼“實錘”。 目前披露的一些消息, 什麼美國中情局曾收買黑幫暗殺卡斯楚, 蘇聯認為甘迺迪被殺是美國“極右翼”的陰謀, 有人曾在殺甘迺迪的兇手前被殺一天, 給FBI打電話威脅要殺了兇手等等, 實在不算猛料, 簡直可以說是無聊。 受好萊塢教育多年的群眾表示, 這次解密毫無驚喜, 沒有意外。

但是美國人對甘迺迪的懷念卻是實打實的。 上世紀60年代初, 電視剛剛在美國普及, 甘迺迪在車中突然仰倒, 她的夫人爬到車尾的畫面被反復播出, 成為時代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在這之前, 甘迺迪的人生看上去接近完美, 名門出身, 名校畢業, 二戰戰鬥英雄, 英俊瀟灑, 妻子優雅, 子女可愛,

在大概1000天的總統任上, 民調的平均滿意度達到了逆天的70%。

這個在古巴導彈危機中逼退赫魯雪夫中的年輕總統, 是在政治聲望的巔峰遇刺的。 與達成巴以和平協議的以色列總理拉賓, 見證印度獨立的聖雄聖地類似, 遇刺是甘迺迪政治上的一次“封聖”,

但他英雄身後的悲劇色彩卻更加濃重。

這首先是因為他的年輕, 遇刺時年僅46歲, 當選總統時才43歲, 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之一。 另外, “被詛咒的甘迺迪家”也令人唏噓。 欲承皇冠, 必受其重, 但這個顯赫家族的非正常死亡率也太高了一點。 甘迺迪兄弟姐妹一共9人, 其中兩人空難, 兩人遇刺。 甘迺迪的弟弟和政治繼承人羅伯特作為大熱的總統候選人, 在1968年被一名巴勒斯坦移民槍殺。 甘迺迪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 也在1999年駕駛飛機意外墜入大西洋。

敬仰和同情共同促成了對甘迺迪的集體美化。 人們對他的缺點要麼善意忽略, 要麼視而不見。 例如, 讓美國陷入泥潭、讓美國人懷疑人生的越南戰爭, 是甘迺迪發起的, 但美國人願意相信他不會像後來的詹森那樣去“升級”戰爭。

至於甘迺迪的風流韻事, 甚至包括與“國民女神”瑪麗蓮夢露有染, 幾乎都沒有影響他的受歡迎程度。 美國曾經有個民調, 問甘迺迪混亂的男女關係會不會影響你對他總統工作的看法, 36%的人說不影響, 44%人說這會讓他們降低對甘迺迪“這個人”的評價, 但不會降低對“這個總統”的評價。 同樣政績斐然, 但被萊溫斯基搞得灰頭土臉的克林頓, 看到這個結果不知作何感想。

甘迺迪受到追捧,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的去世, 剛好卡在美國一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在甘迺迪擔任總統的1961-1963年, 美國的GDP占世界30%, 經濟欣欣向榮, 多數人的生活狀況在好轉, 相信美國應該也必將會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 許多青年積極投身援助不發達國家的“和平隊計畫”,社會的整體風氣是昂揚、向上的。

但僅僅是5年後的1968年,美國在越南戰場已經陷入絕望,國內反戰運動風起雲湧,黑人爭取平權的運動引發了多場騷亂,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下降到最低——在甘迺迪遇刺後接任總統的詹森,甚至沒有試圖參選連任,而是目送尼克森登上寶座,接著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的地位從霸權變為了主導,國家開始走下坡路,這才有了70年代我們耳熟能詳的蘇攻美守。

這樣比較下來,甘迺迪治下簡直就是美國的“黃金時代”。而且與有的死人不能為自己辯解,只能默默背鍋相反,甘迺迪則是在大家集體懷舊的同時,一步步走上神壇。如果甘迺迪真的幹滿8年任期,他的結局可能跟奧巴馬有點像,打著變革的旗幟上臺,但最後真的又能改變多少呢?

人在對現狀不滿時,總傾向在心理上美化過去。當新歡不夠理想時,前任的形象就會分外高大起來。甘迺迪是一個優秀的總統,悲劇的英雄和那個幸運的前任。

許多青年積極投身援助不發達國家的“和平隊計畫”,社會的整體風氣是昂揚、向上的。

但僅僅是5年後的1968年,美國在越南戰場已經陷入絕望,國內反戰運動風起雲湧,黑人爭取平權的運動引發了多場騷亂,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下降到最低——在甘迺迪遇刺後接任總統的詹森,甚至沒有試圖參選連任,而是目送尼克森登上寶座,接著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的地位從霸權變為了主導,國家開始走下坡路,這才有了70年代我們耳熟能詳的蘇攻美守。

這樣比較下來,甘迺迪治下簡直就是美國的“黃金時代”。而且與有的死人不能為自己辯解,只能默默背鍋相反,甘迺迪則是在大家集體懷舊的同時,一步步走上神壇。如果甘迺迪真的幹滿8年任期,他的結局可能跟奧巴馬有點像,打著變革的旗幟上臺,但最後真的又能改變多少呢?

人在對現狀不滿時,總傾向在心理上美化過去。當新歡不夠理想時,前任的形象就會分外高大起來。甘迺迪是一個優秀的總統,悲劇的英雄和那個幸運的前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