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閒置經濟已然是互聯網巨頭下一個火拼的風口?

文 | 芳華

11月23日訊, 分享經濟是這兩年來特別火的一個概念, 意思是說, 把社會上海量的閒置資源重新進行供需匹配, 比如滴滴,

比如共用單車……

必竟, 當前的中國已經告別短缺經濟, 全民物質生活已經相對豐裕, 消費市場的增長點何在?

一是中國閒置商品交易市場的空間還遠未打開, 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測算, 到2020年, 中國每年產生的可進入二手市場的潛在存量閒置商品將超過30萬億, 其中如果有5%的商品最終以平均3折成交, 就是一個5000億元的龐大市場。

另一方面, 則是拓, 正在成為以80後、90後為主的青年消費群體重要的生活方式, 正所謂“時間是最珍貴的閒置”, 這將帶來的市場增量甚至超過物品交易。

而半年前, 騰訊研究院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 名字是《二手交易點燃分享經濟的另一高潮》。 這篇報告提出說,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共用經濟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為閒置經濟的崛起提供了重要條件。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的消費理念和行為正在發生轉變, 電商的繁榮也讓消費者在多年“買買買”後積累了大量的閒置物品。

由此可見,

2016年, 中國人均GDP已達到8100美元, 京滬穗深杭等主要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省份, 人均GDP早已遠超10000美元, 達到上中等收入經濟體的水準。 中國已經走出了“短缺經濟”時代, 物質產品消費的絕對數量已經較高, 品質愈益成為中國消費者更為關注的要素。

消費品質升級, 直接帶來三方面趨勢:

其一, 個性化消費比例提升;

其二, 物質消費和服務消費並重;

其三, 消費反覆運算速度加快。

這三大趨勢, 正在催生一種全新的兵家必爭的商業形態:“閑餘經濟”。

所謂“閑餘經濟”, 本質上就是“閑”+“餘”。 “閑”, 是指人們在工作之外的私人時間;“餘”, 則是指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背景下人們所積累的閒置物品。

其實, 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經濟。

目前, 中國一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經達到30多萬億, 去掉基本不可能進入閒置市場的餐飲和快速消費品類外, 其他商品的銷售額每年超過25萬億, 根據商務部的規劃, 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要達到48萬億, 屆時潛在的可進入閒置市場的商品實物年銷售額保守估計將在32萬億以上, 那麼, 到那時如有5%的產品最終以閒置商品的方式進入閒置市場, 即以所有商品平均打三折計, 這已經是一個接近5000億規模的市場。

更重要的是,

閒置商品交易並不僅僅等於實物, 還包括閒置空間和閒置時間。 長租、短租房屋和活動場所, 給自己“租”一個圍棋教練或是健身指導的課時, 以“閑魚”為代表的新一代的閒置分享平臺, 將推動非實物交易的爆發。 由此看來, 閒置物品分享和交易將成為一個萬億級別的大市場。

然而,

閒置交易市場正在迎來爆發, 但行業的競爭格局還存在較大的變數, 尤其是這樣一個全新的垂直細分市場和更加個性化體驗的領域裡, 互聯網巨頭可能並不能通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