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代撫養”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的一生!(深思)

我曾以為, 隔代撫養是一件很好的事:既可以一解老人思孫之苦, 避免晚年生活的孤單, 也能讓孩子得到充分的呵護與關愛。 而我們, 則可以騰出精力放在事業上, 一舉三得, 何樂不為?

然而漸漸的我發現, 自己真的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四世同堂、兒孫繞膝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是家庭生活中彼此溫暖、合理互助的一種形式。 現在, 絕大多數老人都會幫子女照看孩子, 這既是傳統文化的延續, 也是家庭成員間很現實的關懷。 但這件事應該做得有度, 如果“隔代幫忙”變成“隔代撫養”, 就會過猶不及, 變成幫倒忙。

當下, 隔代撫養的糟糕後果已顯現出來, 但人們一直錯誤地歸因, 最庸俗淺薄的說法就是“溺愛”——不靠譜的解釋除了誤導人, 更讓人無法找到有效的預防手段。 很多人為了不“溺愛”孩子, 故意對孩子嚴格, 這對“隔代撫養”的孩子來說, 真是雪上加霜。 這些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不是得到的愛太多, 而是太缺乏。

無論你以怎樣充分的理由將孩子從自己的小家裡推出去, 對孩子而言都是一種“遺棄”。 不能在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 會成為“精神孤兒”。 所有“孤兒”身上的特質幾乎都可以在隔代撫養的孩子身上得到體現:敏感、多疑、自私、隱性自卑。

祖輩包辦代替的比率明顯高於父輩, 試想, 老人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的整理;當孩子已經會走路了, 爺爺奶奶非要抱著上下樓梯;孩子吃飯時, 擔心孩子吃不上, 就一口一口地喂, 或追著趕著喂, 這種種做法, 不恰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 錯過了“自己整理、物歸原位、自己吃飯”的敏感期, 導致了孩子動作發展緩慢, 獨立能力差, 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 只會叫喊著等別人來幫忙, 不會嘗試、鍛煉, 只有哭鬧和發脾氣。

避免隔代撫養, 並不是讓家長單打獨鬥, 也並非意味著父母必須有一方辭職回家專門看孩子, 更不是否定老人們幫忙的價值。 能有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一種幸運, 堅持“隔代幫忙”而不是“隔代撫養”其實也很簡單, 孩子只要基本上天天能見到父母, 經常有和父母親密接觸的機會, 這就可以。 父母和孩子每天相處一小時, 孩子獲得的滋養就夠正常成長了。

孩子獲得的滋養就夠正常成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