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PR使用自媒體的正確姿勢

“每家公司都是自媒體”。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黎萬強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市場負責人黎萬強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家公司都是自媒體”。

黎總從自身經驗角度出發, 對企業自媒體價值給予了高度肯定, 他的觀點是, 應該將企業自媒體放到一個公司的核心戰略層面上, 應當花費很長的週期, 通常要兩三年時間並花費大量成本, 組建一個自媒體的內容運營團隊。

黎總非常善於利用新媒體平臺展開行銷活動, 他創造了包括F碼、米粉節、手機控、參與感等互聯網熱門詞彙, 為小米手機品牌深入電子消費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當然由於各個公司資源上的差別性, 對自媒體建設的方案不盡相同。 但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網路已經成為商業戰爭的一個主戰場, 如何在網路地盤中佔據一席之地, 通過自媒體平臺更好的塑造企業形象,

甚至實現商業變現, 老實說是每個企業應當認真對待的問題。 如果你是公司的pr, 恰巧又負責新媒體這塊工作, 那麼不妨看看下面的內容。

▌什麼是企業自媒體, 你真的瞭解嗎?

說起企業自媒體, 或許你會在第一時間聯想到所謂的自媒體矩陣。 由於現代傳播學認為,

現在的網路使用者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關注平臺, 所以要覆蓋盡可能多的用戶就應該建立起整個自媒體平臺矩陣。 每一個自媒體都可以形成漣漪效應, 將一個聲音通過多個自媒體平臺傳遞出去, 從而讓自媒體平臺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其實, 自媒體矩陣只是企業自媒體的一部分。

“自媒體”, 其實是一個很中國式的名詞, 它的英文是“Social Media”, 直譯過來就是“社會化媒體”, 也就是“社交媒體”。 Forrester Blogs將“自媒體”分為三類:自有媒體、付費媒體和賺來的媒體, 非常值得借鑒。

“付費媒體(Paid Media)”, 之所以稱它為付費媒體, 是因為用戶在別人的自媒體帳號中, 你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取精准使用者, 很有可能需要付費才能夠獲得。

“賺來的媒體(Earned Media)”, 指的就是用戶口碑, 尤其種子用戶、鐵杆用戶的口碑, 他們因為喜歡、擁護和欣賞, 會成為企業最重要的宣傳資源。

另外, 需要特別強調, 就是自媒體特有的分享屬性, 相比傳統媒體的一次傳播, 自媒體可以形成二次傳播、三次傳播、病毒傳播。 而且, 自媒體是企業與用戶之間最重要的互動平臺, 通過使用者的回饋資訊, 企業可以在及時調整, 優化服務體驗。

▌做好企業自媒體的幾個關鍵建議

註冊一個自媒體平臺帳號分分鐘就可以搞定, 而且還是免費的, 但是運營一個帳號卻是要投入時間、人力和財力的, 沒有資源配給卻要你死扛運營指標的老闆, 都是在耍流氓。

所以, 在資源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有錢有資源也不會都給自媒體, 對吧...), 六六姐建議企業pr集中精力做好一個自媒體平臺(不是1-2個, 是1個!), 就已經very very good了。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生產內容!必須持有一種開放的態度來做自媒體,與其他組的同事,與粉絲強強聯合,共同組織生產內容。理想的說,自媒體從來都不只是官微運營組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自媒體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編輯部,要讓大家來產生內容。尤其是調動粉絲投稿,才能有更鮮活的內容,也能更加互動起來。

做好原創內容和轉載內容的配比,儘量為用戶提供“乾貨”。做企業自媒體,應憑藉企業自身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優勢,結合目標使用者需求,生產一定比例的原創內容。要把企業自媒體打造成向使用者提供有價值資訊的平臺,定時、定量、定向發佈內容,讓使用者想瞭解某方面的知識第一時間就想到你,當然如果能做到內容豐富,語言活潑,生動有趣,那就更厲害了。持續的更新,才能吸引用戶持續關注,而只有原創內容,才能讓使用者成為忠實的粉絲。

在做自媒體的過程中,宣傳企業、產品和提供價值資訊之間似乎存有矛盾。一方面若是較高頻率的宣傳自己的企業,就會引起用戶的反感,損失用戶量,另一方面,如果只傳達該領域的價值資訊,又無法實現企業宣傳的功能。對此,以微信平臺為例,六六姐提供兩種方案建議。

運營一個公眾號,通過提供價值資訊,間接滲入關於品牌、產品或技術、服務的理念,慢慢引導用戶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

運營二個公眾號,按照行業和公司兩個維度區分兩個微信公眾號的功能。通過行業資訊聚攏使用者,獲得品牌的知名度,而後者則直接作為發佈官方消息及產品廣告的視窗。

目前,六六姐所在的公司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案。這種方式操作起來靈活度高,優點是可以大大降低“公司官微”的特性而給用戶帶來的心理障礙。

還有一個關鍵建議是,按照“線上+社群+線下”的原則做自媒體運營。100個企業裡面,有99個企業的困惑就是如何快速拉粉絲,其實對企業而言,粉絲品質比粉絲數量更重要,盲目追求粉絲其實會讓企業陷入自媒體運營的怪圈。

找到社群,可以大大壓縮粉絲積累的時間,能夠在小範圍內快速建立知名度。但是只有配合落地的活動,才能讓用戶之間真正產生聯繫,聚集粉絲效應。不信的話,你可以去問問,混沌大學、樊登讀書會、羅友會的線下活動,究竟給他們的業務帶來多大的價值。

以上就是六六姐本周為大家帶來的分享了。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生產內容!必須持有一種開放的態度來做自媒體,與其他組的同事,與粉絲強強聯合,共同組織生產內容。理想的說,自媒體從來都不只是官微運營組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自媒體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編輯部,要讓大家來產生內容。尤其是調動粉絲投稿,才能有更鮮活的內容,也能更加互動起來。

做好原創內容和轉載內容的配比,儘量為用戶提供“乾貨”。做企業自媒體,應憑藉企業自身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優勢,結合目標使用者需求,生產一定比例的原創內容。要把企業自媒體打造成向使用者提供有價值資訊的平臺,定時、定量、定向發佈內容,讓使用者想瞭解某方面的知識第一時間就想到你,當然如果能做到內容豐富,語言活潑,生動有趣,那就更厲害了。持續的更新,才能吸引用戶持續關注,而只有原創內容,才能讓使用者成為忠實的粉絲。

在做自媒體的過程中,宣傳企業、產品和提供價值資訊之間似乎存有矛盾。一方面若是較高頻率的宣傳自己的企業,就會引起用戶的反感,損失用戶量,另一方面,如果只傳達該領域的價值資訊,又無法實現企業宣傳的功能。對此,以微信平臺為例,六六姐提供兩種方案建議。

運營一個公眾號,通過提供價值資訊,間接滲入關於品牌、產品或技術、服務的理念,慢慢引導用戶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

運營二個公眾號,按照行業和公司兩個維度區分兩個微信公眾號的功能。通過行業資訊聚攏使用者,獲得品牌的知名度,而後者則直接作為發佈官方消息及產品廣告的視窗。

目前,六六姐所在的公司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案。這種方式操作起來靈活度高,優點是可以大大降低“公司官微”的特性而給用戶帶來的心理障礙。

還有一個關鍵建議是,按照“線上+社群+線下”的原則做自媒體運營。100個企業裡面,有99個企業的困惑就是如何快速拉粉絲,其實對企業而言,粉絲品質比粉絲數量更重要,盲目追求粉絲其實會讓企業陷入自媒體運營的怪圈。

找到社群,可以大大壓縮粉絲積累的時間,能夠在小範圍內快速建立知名度。但是只有配合落地的活動,才能讓用戶之間真正產生聯繫,聚集粉絲效應。不信的話,你可以去問問,混沌大學、樊登讀書會、羅友會的線下活動,究竟給他們的業務帶來多大的價值。

以上就是六六姐本周為大家帶來的分享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