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機器與人類界限越來越模糊,也許生命的意義真的會被顛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是一張人像攝影, 肖像畫。 這張人像攝影是在今年全球“Taylor Wessing”攝影大賽上, 獲得大獎的一件作品。 但同時她也成為了年度最具爭議的作品。

為什麼這張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像攝影作品會引起巨大的爭議呢?原因就在於, 這幅作品上的女人, 其實是一個機器人。

泰勒·韋辛肖像攝影獎由擁有超過160年歷史的英國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舉辦。 自1993年設立以來, 致力於展示最富才華的專業攝影師、攝影系學生和業餘攝影愛好者的作品。 作為一個最佳人像攝影的評選獎項, 將獎頒給了一個機器人攝影作品, 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強烈的討論。 而主辦方給出的解釋是:“儘管這不是一個人類的肖像, 但它代表著人類的形象, 並以藝術的方式對生命與人提出問題, 挑戰著肖像的傳統定義。 ”

所謂的肖像, 美術或攝影學界給出的定義是:指通過繪畫、攝影、文字等藝術手段,

使肖像權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質載體下再現的一種觀賞造型作品。 也就是說, 肖像的本體是“人”, 而非“物”。 記得在很多年前, 科幻電影上曾經預言, 說將來有一天, 人工智慧會顛覆人類, 甚至奴役人類。 那個時候感覺這一切只是科幻而已, 就算有一天真的會發生, 那也是好幾百年後的事情。 可是時間僅僅過去二十多年, 人工智慧的崛起已經開始顛覆人們傳統的認知。

現實阿爾法狗擊敗人類事件, 成為了全球轟動的大事件;隨後, 機器人索菲亞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公民身份, 並且揚言會毀滅人類, 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直到最近, 泰勒·韋辛肖像攝影人物肖像獎頒給了一個機器人攝影作品。

這一切的一切, 都預示著, 一個新的紀元即將開啟。 人工智慧的崛起, 不僅顛覆著人們科學技術、傳統認知領域, 更顛覆著人們的三觀與倫理道德觀念。

機器人索菲亞

還記得當年 , 蘋果公司將iPad平板電腦的概念帶到世界上, 顛覆了很多人的觀念。 當時有人調侃,

說:手機螢幕越來越大。 電腦螢幕越來越小, 電腦約輕便, 現在又出現了一個介於手機與電腦之間的平板電腦, 手機與電腦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的確, 如果按照此觀點, 那麼也可以說:現在, 人類與機器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因為隨著醫療水準的發展, 很多人造器官代替了原有的人體器官, 使人們的健康更有保障。 而人工智慧的不斷進化與發展, 使得人類與機器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因為人工智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就是介意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一種存在。

現在, 很多社會組織或社會活動都已經在有意無意之間, 將機器人與人類劃等號, 而且很多的人工智慧已經具備自我學習與發展, 自我修護與成長的能力,

即已經可以擺脫人類自我發展, 並且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意識。 而這一切是好是壞, 再此我不管下評論, 也無法下評論。 只能說, 我們願意擁抱發展, 接受變化, 但是請時刻提高警惕!(文字作者:高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