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文」內丘樊交台的冬天,暖暖的

點擊上方“內丘發佈”即可關注哦

世人皆知牛王廟, 不知附近樊交台。

樊交台村位於內丘縣柳林鄉, 是個只有300人左右的小村。 它遠離隆昔公路, 需經過喬交台再向西北折行, 初來的人要一路打聽。 它不是風景名勝, 也非美麗鄉村, 沒聽說出過顯貴, 有過名人。

它就是一個安安靜靜的村莊, 平凡而普通。

可我就願意到這裡來走一走, 試圖與一棵樹, 一泓泉對話, 與一塊石, 一粒沙交談, 與它們分享我的快樂與清喜。 遠離亢奮而沸騰的城市, 在這個平和, 溫潤, 從容, 剔透的地方, 享受一個人的素簡時光。

據書面記載, “交台” 這個詞的出現已經很老很舊了。 凡是以“交台”命名的幾個村, 都和牛王廟所在的那個山包有關。 山包位於內丘縣城和扁鵲廟之間, 形式突兀, 名叫郊台。 山包上不但有牛王廟, 還有一座帶著罩棚的古戲樓。 內丘縣在歷史上屬於趙地, 趙國多台, 比如叢台, 邢臺等。 郊台, 城外的高臺, 可察水患、司農時, 事農桑、稼穡, 自然會成為祭祀的神壇。 後來叫著叫著, 就簡化為“交台”了。 該村因為樊姓居住的原因,

故名樊交台。 和我知道的其他地名的叫法相比, 除了是一個響亮的稱謂, 一個便於記憶的代碼之外, 樊交台還帶有幾分悠悠的神秘。

天氣很好, 天瓦藍瓦藍的, 該把佛經和古詩寫在上邊。 陽光淡淡的, 曬久了, 就透出一點暖和。 行走阡陌, 心隨遇而安。 想在村裡買點東西, 卻是不可能的。 村裡連一家商店都沒有。 這一點不方便倒合了我的意, 暫時避開了商業對它的寵愛, 樊交台保持了自己的那點野, 那點蠻荒, 那點古老。

冬天了, 曠野枯寒, 萬木蕭索, 一條河卻呈現出盎然的生機。 水流湯湯, 楊柳蒼翠。 下游正在清淤, 上游的塘壩清波蕩漾。 兩岸的樹倒映水中, 在水底悠悠招搖。 一隻飛鳥掠過上空, 身姿曼妙, 如翻飛的花朵。 面河而居的人家, 紅磚黛瓦, 柿子像燈籠一樣點亮鄉村的眼睛。 門前一叢一叢的翠竹, 颯颯有聲。 竹葉交疊的高處, 分佈著星星點點的小孔。 光, 正從那裡漏下來。 一盤石磨安臥在樹下, 轆轤和老井還在深情地對話。

一條河流穿過大地, 它會俘獲這個世界, 並加倍回報。流水也很會走路,哪裡直走,哪裡轉彎,哪裡掛一個小瀑,哪裡溢一個小潭,乍看潦草隨意,細察都有章法。炊煙繚繞的黎明和黃昏,半透明的水汽和薄霧無聲交織成一種朦朧的意境。在河邊的石頭上小坐,可以像一朵雲彩,坐在遠山尖。也可以像一束燈光,坐在書頁裡。聽風吹木葉,鳥過山林。

歷經滄桑的老槐樹,被遺留在村外的高臺上,像一位年邁卻堪稱健碩的老者。它的腰身需要兩人合抱,樹洞中空,鬱鬱蔥蔥的樹冠,在一場大風中折斷。不要擔心,老樹的枝頭又釀出新芽。山風吹來,那一行行稍縱即逝的隱形文字,記錄著傳說中樊姓家族的遷移之路。從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出發,翻過太行山,來到一片陌生的土地,怎能不種下一棵槐樹,來守望新的家園?從此,朝朝暮暮,槐樹軟軟的樹梢不厭其煩地與炊煙糾纏,不經意地把幾粒金黃的槐米,掉落在農家的大鍋裡。它慈愛地看著兒童繞圈奔跑嬉戲,俯瞰老人借著樹蔭飲茶納涼。它的前方是一條路,它的周圍是空曠的風,它的遠處是川流的生活。在春夏秋冬裡,它像一個符號,一首樂曲的留白,展開無限的空間。

村西是莊稼地,收完的玉米秫秸還立在地頭。秫秸中間,一塊石碑,半截露出地面。石碑刻於清康熙年間,是明末樊應秋的墓碑。字跡依然遒勁高古,棱角分明的筆劃,讓我讀到青銅的刀鋒,緊握刻刀的手,近乎虔誠和迷狂的眼神。凝視石碑,就是撫摸一段石化的時間,一個故事在鄉民中代代流傳。據說樊應秋是本村人士,給當時的皇帝做轎夫,他的家就安在今天北京的樊家村。有一年,樊應秋思鄉心切,就回鄉探親,誰想突發疾病,病死鄉里。山高路遠,不能及時告知朝廷和家人,樊交台的鄉親就出資出力,把樊應秋埋在村西。後來朝廷撥金撫恤,樊交台卻沒有一個人去領,仁義廣播四方。溫厚淳樸,是山村最好的褒獎。

村中央正在修一條路,如一條玉帶南北貫通。黃土蒼茫,傳遞出一種無言的感動。沿著村路北行,遠遠望去,幾棵白楊樹挺拔在原野之上,灰白的樹幹,佈滿多情的眼睛。乾形坤相,龍蛇騰挪,形神兼備,霸氣十足。再走近點,就看到先前用來種玉米,種高粱,種穀子的地塊,如今全部種上了酸棗樹,酸棗已經成了這個村的支柱產業。山坡貧瘠,沒有充足的水分滋養莊稼,卻能支持一味中藥在此安家。酸棗樹全身是寶,葉子可制茶,果肉可做飲料,外殼做燃料,酸棗仁則是名貴的中藥。站在一棵落光葉子的酸棗樹前,發現一枚紅紅的酸棗還掛在樹間。它的四周,方圓600畝都是酸棗樹。每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熱情的手勢。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發現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棗林幽靜的深處,藏著多少露水,花朵和鳥聲,藏著林子外很難找到的藍色夢境。

我在村裡自在地走,想找幾座純粹的石頭房子,烏黑的窗棱,斑駁的木雕,或者高高的臺階,搖搖晃晃的木梯,好像惟其如此,才算得上山村該有的樣子。很快我失望了,村裡的房子都是現代的建築風格,紅磚水泥,高門大戶。屋頂上曬著金燦燦的玉米,彰顯主人的殷實富足。門前停著幾輛小汽車,老人正在和住在縣城的兒女閒話家常。落後與貧困,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脫貧致富,生態文明,老百姓的生活安寧富足。

和一隻狗在路上相遇,我正準備為它讓路,它已經退到路邊,於是我由衷地讚美它的美德。見到一群羊,讓我想起陝北的信天遊。我蹲在一隻羊的面前,看它的眼睛,一片晴空和月色。它那麼溫和,沒有一點侵略性和暴力傾向。一個老人坐在牆角曬太陽,我走過去,想和他聊聊村莊的文化,他始終微笑著,努力聽我說話。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拿著鐵鍁在修路,她扭頭時,眼睛裡少有的安靜和純潔。村兩委辦公室門前空地上,很多人在忙碌著。有縣組織部的領導,扶貧工作隊的同志,柳林鄉的負責人,村黨支部書記,陽光帥氣的大學生村官。講講黨課,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村民們臉上掛著笑,過年一樣,喜慶而熱鬧。

雖然,這裡並不屬於我,之前,我不認識一個人,連一個親戚也沒有。但這並不妨礙我把它當做一個觀光的景點,一個接地氣的基地,一個體驗生命的氣場。悠然恬淡,古典雅致,又帶幾分鄉野的逸趣。我愛樊交台,就像劉亮程愛他的一個人的村莊,像李漢榮所鍾情的南山,又像梭羅念念不忘的瓦爾登湖。

世間最暖的,不是太陽,而是一顆有愛的心。因為一方美好的景色,一群真抓實幹的人,還有黨的好政策,讓我感覺,樊交台的冬天暖暖的。只要我們心中一直保存對大地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對勞動的熱愛,對希望的追求,對幸福的嚮往,村莊就會永遠平安吉祥。

作者簡介

王新芳,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文苑》《博愛》《新青年》等雜誌簽約作家。執筆取暖,煮字療饑,發表作品近百萬字,作品散見《青年文摘》《讀者》《意林》《散文百家》《文苑.經典美文》《人民日報》《大公報》《羊城晚報》等全國知名報刊,多次獲獎並被轉載。小小說《局長門前有輛車》入選《2014中國年度微型小說選》,散文《淡逝的風物》獲第九屆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獎,入圍全國首屆浩然文學獎。榮獲河北散文30年“銀星創作獎”稱號。散文《甯家莊素描》榮獲河北省第二屆“彩鳳獎”散文組一等獎。

內丘發佈整理

內丘發佈:權威官方新聞發佈,做有責任的內丘新媒體。

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提供新聞線索,投稿郵箱:nqxcbwxb@126.com。

並加倍回報。流水也很會走路,哪裡直走,哪裡轉彎,哪裡掛一個小瀑,哪裡溢一個小潭,乍看潦草隨意,細察都有章法。炊煙繚繞的黎明和黃昏,半透明的水汽和薄霧無聲交織成一種朦朧的意境。在河邊的石頭上小坐,可以像一朵雲彩,坐在遠山尖。也可以像一束燈光,坐在書頁裡。聽風吹木葉,鳥過山林。

歷經滄桑的老槐樹,被遺留在村外的高臺上,像一位年邁卻堪稱健碩的老者。它的腰身需要兩人合抱,樹洞中空,鬱鬱蔥蔥的樹冠,在一場大風中折斷。不要擔心,老樹的枝頭又釀出新芽。山風吹來,那一行行稍縱即逝的隱形文字,記錄著傳說中樊姓家族的遷移之路。從山西洪洞的大槐樹出發,翻過太行山,來到一片陌生的土地,怎能不種下一棵槐樹,來守望新的家園?從此,朝朝暮暮,槐樹軟軟的樹梢不厭其煩地與炊煙糾纏,不經意地把幾粒金黃的槐米,掉落在農家的大鍋裡。它慈愛地看著兒童繞圈奔跑嬉戲,俯瞰老人借著樹蔭飲茶納涼。它的前方是一條路,它的周圍是空曠的風,它的遠處是川流的生活。在春夏秋冬裡,它像一個符號,一首樂曲的留白,展開無限的空間。

村西是莊稼地,收完的玉米秫秸還立在地頭。秫秸中間,一塊石碑,半截露出地面。石碑刻於清康熙年間,是明末樊應秋的墓碑。字跡依然遒勁高古,棱角分明的筆劃,讓我讀到青銅的刀鋒,緊握刻刀的手,近乎虔誠和迷狂的眼神。凝視石碑,就是撫摸一段石化的時間,一個故事在鄉民中代代流傳。據說樊應秋是本村人士,給當時的皇帝做轎夫,他的家就安在今天北京的樊家村。有一年,樊應秋思鄉心切,就回鄉探親,誰想突發疾病,病死鄉里。山高路遠,不能及時告知朝廷和家人,樊交台的鄉親就出資出力,把樊應秋埋在村西。後來朝廷撥金撫恤,樊交台卻沒有一個人去領,仁義廣播四方。溫厚淳樸,是山村最好的褒獎。

村中央正在修一條路,如一條玉帶南北貫通。黃土蒼茫,傳遞出一種無言的感動。沿著村路北行,遠遠望去,幾棵白楊樹挺拔在原野之上,灰白的樹幹,佈滿多情的眼睛。乾形坤相,龍蛇騰挪,形神兼備,霸氣十足。再走近點,就看到先前用來種玉米,種高粱,種穀子的地塊,如今全部種上了酸棗樹,酸棗已經成了這個村的支柱產業。山坡貧瘠,沒有充足的水分滋養莊稼,卻能支持一味中藥在此安家。酸棗樹全身是寶,葉子可制茶,果肉可做飲料,外殼做燃料,酸棗仁則是名貴的中藥。站在一棵落光葉子的酸棗樹前,發現一枚紅紅的酸棗還掛在樹間。它的四周,方圓600畝都是酸棗樹。每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熱情的手勢。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發現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棗林幽靜的深處,藏著多少露水,花朵和鳥聲,藏著林子外很難找到的藍色夢境。

我在村裡自在地走,想找幾座純粹的石頭房子,烏黑的窗棱,斑駁的木雕,或者高高的臺階,搖搖晃晃的木梯,好像惟其如此,才算得上山村該有的樣子。很快我失望了,村裡的房子都是現代的建築風格,紅磚水泥,高門大戶。屋頂上曬著金燦燦的玉米,彰顯主人的殷實富足。門前停著幾輛小汽車,老人正在和住在縣城的兒女閒話家常。落後與貧困,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脫貧致富,生態文明,老百姓的生活安寧富足。

和一隻狗在路上相遇,我正準備為它讓路,它已經退到路邊,於是我由衷地讚美它的美德。見到一群羊,讓我想起陝北的信天遊。我蹲在一隻羊的面前,看它的眼睛,一片晴空和月色。它那麼溫和,沒有一點侵略性和暴力傾向。一個老人坐在牆角曬太陽,我走過去,想和他聊聊村莊的文化,他始終微笑著,努力聽我說話。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拿著鐵鍁在修路,她扭頭時,眼睛裡少有的安靜和純潔。村兩委辦公室門前空地上,很多人在忙碌著。有縣組織部的領導,扶貧工作隊的同志,柳林鄉的負責人,村黨支部書記,陽光帥氣的大學生村官。講講黨課,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村民們臉上掛著笑,過年一樣,喜慶而熱鬧。

雖然,這裡並不屬於我,之前,我不認識一個人,連一個親戚也沒有。但這並不妨礙我把它當做一個觀光的景點,一個接地氣的基地,一個體驗生命的氣場。悠然恬淡,古典雅致,又帶幾分鄉野的逸趣。我愛樊交台,就像劉亮程愛他的一個人的村莊,像李漢榮所鍾情的南山,又像梭羅念念不忘的瓦爾登湖。

世間最暖的,不是太陽,而是一顆有愛的心。因為一方美好的景色,一群真抓實幹的人,還有黨的好政策,讓我感覺,樊交台的冬天暖暖的。只要我們心中一直保存對大地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對勞動的熱愛,對希望的追求,對幸福的嚮往,村莊就會永遠平安吉祥。

作者簡介

王新芳,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文苑》《博愛》《新青年》等雜誌簽約作家。執筆取暖,煮字療饑,發表作品近百萬字,作品散見《青年文摘》《讀者》《意林》《散文百家》《文苑.經典美文》《人民日報》《大公報》《羊城晚報》等全國知名報刊,多次獲獎並被轉載。小小說《局長門前有輛車》入選《2014中國年度微型小說選》,散文《淡逝的風物》獲第九屆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獎,入圍全國首屆浩然文學獎。榮獲河北散文30年“銀星創作獎”稱號。散文《甯家莊素描》榮獲河北省第二屆“彩鳳獎”散文組一等獎。

內丘發佈整理

內丘發佈:權威官方新聞發佈,做有責任的內丘新媒體。

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提供新聞線索,投稿郵箱:nqxcbwxb@126.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