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厲害了!蘇州高新區與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結親”……

今天, 蘇州高新區與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正式簽約, 啟動共建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和北斗絲路學院, 雙方校地合作戰略正式啟幕。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蘇州會見了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徐惠彬一行。 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參加會見。

婁勤儉對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與蘇州高新區牽手合作表示祝賀。 他說, 江蘇是製造業大省, 科教優勢突出, 處於“一帶一路”交匯點, 發展空間大, 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較強。 近年來北航各科研團隊成長迅速, 研究成果豐碩, 令人鼓舞。 北航一直把江蘇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省份, 雙方在電子資訊、新材料、航空航太等領域開展了密切合作。 希望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更大力度推進產學研合作, 把更多人才集聚在江蘇創新創業。 江蘇將不斷優化政務服務, 為產學研合作和吸引留住人才創造更好環境,

推動科研與產業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徐惠彬介紹了北航與江蘇開展的產學研合作情況後說, 江蘇產業基礎好、人文素質高、創新創業氛圍濃, 北航將在過去合作的良好基礎上, 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 與江蘇加強產學研對接合作和人才培養,

助力江蘇實現更高品質和更高水準的發展。

下午, 周乃翔以及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李亞平, 市領導吳慶文、徐美健等出席了簽約儀式。

簽約儀式現場

根據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與蘇州高新區簽署的協定, 雙方將按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國際交流”四位元一體的合作模式, 在3到5年內建成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以及北斗絲路學院。

重點詳情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副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房建成

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將重點圍繞材料科學與工程、資訊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工程、醫工結合等重點學科領域,瞄準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先進結構及功能材料、人工智慧、慣性定位導航與量子精密測量、醫工交叉等5大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開展建設工作,由5個院士分別帶領一支北航國家級創新團隊,分別建設相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分中心。

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

北斗絲路學院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和“北斗系統走出去”戰略,充分整合學校相關科研力量和資源,在蘇州高新區打造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和應用服務基地。

同時,依託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科研平臺,加快培養電子資訊材料、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網路安全、生醫工程等新興交叉學科方向的研究型人才,彙聚一批高層次專家團隊,打造一流的資訊學科群和人才培養基地。

北斗絲路學院

未來合作

此外,在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北斗絲路學院等合作項目建設完善後,雙方將繼續合作啟動北航蘇州太湖校區建設,面向長三角地區產業、人才需求的開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蘇州高新區共同打造北斗絲路特色小鎮,全面引入北斗導航產業國內外高科技企業和供應商入駐,引導先進衛星導航技術及配套產業鏈在蘇州聚集,共同推動形成國際一流的衛星導航產業基地。

這些大院大所已落地高新區

截至目前,蘇州高新區已累計集聚大院大所80多家,既有中科院、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智囊,又有國際化的創新載體,如中澳“江蘇-維州研創中心”、蘇州加州能源與環境研究院、瓦赫寧根蘇州環境創新國際協同研究中心等。僅僅今年上半年,蘇州高新區新增大院大所10多家,包括清華大學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聲學所蘇州電聲產業化基地、瓦赫寧根蘇州環境創新國際協同研究中心等。

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將重點圍繞材料科學與工程、資訊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工程、醫工結合等重點學科領域,瞄準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先進結構及功能材料、人工智慧、慣性定位導航與量子精密測量、醫工交叉等5大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開展建設工作,由5個院士分別帶領一支北航國家級創新團隊,分別建設相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分中心。

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

北斗絲路學院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和“北斗系統走出去”戰略,充分整合學校相關科研力量和資源,在蘇州高新區打造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和應用服務基地。

同時,依託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科研平臺,加快培養電子資訊材料、人工智慧、量子資訊、網路安全、生醫工程等新興交叉學科方向的研究型人才,彙聚一批高層次專家團隊,打造一流的資訊學科群和人才培養基地。

北斗絲路學院

未來合作

此外,在北航蘇州創新研究院、北斗絲路學院等合作項目建設完善後,雙方將繼續合作啟動北航蘇州太湖校區建設,面向長三角地區產業、人才需求的開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蘇州高新區共同打造北斗絲路特色小鎮,全面引入北斗導航產業國內外高科技企業和供應商入駐,引導先進衛星導航技術及配套產業鏈在蘇州聚集,共同推動形成國際一流的衛星導航產業基地。

這些大院大所已落地高新區

截至目前,蘇州高新區已累計集聚大院大所80多家,既有中科院、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智囊,又有國際化的創新載體,如中澳“江蘇-維州研創中心”、蘇州加州能源與環境研究院、瓦赫寧根蘇州環境創新國際協同研究中心等。僅僅今年上半年,蘇州高新區新增大院大所10多家,包括清華大學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中科院聲學所蘇州電聲產業化基地、瓦赫寧根蘇州環境創新國際協同研究中心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