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熱點」養老金又出好消息了!國家正式“輸血”,彌補缺口!對年輕人有啥影響?

當前, 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

截至去年底, 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3億, 占總人口16.7%, 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1.5億,

占總人口10.8%。

今後一個時期, 老年人規模還將持續擴大, 速度還在加快, 而且持續高峰時間比較長。

在一些贍養負擔較重的地區, 已經出現了養老金的當期缺口。

面對這樣的現狀,

很多人都會問:

養老金還有多少, 夠不夠發?

十九大報告中,

多處提到養老相關問題。

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記者招待會上, 人社部黨組書記、部長尹蔚民, 對養老問題也進行了介紹和答問。

這個資訊你應該知道

養老保險基金現在每年大概當期結餘4000多億, 累計結餘4萬多億, 可以支撐16個月的發放。

“老有所養”,

關係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養老保險如何全覆蓋?

養老保險基金如何可持續?

官方出大招啦!

國務院18日正式對外公佈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

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設定了具體路線圖和時間表。

為什麼要劃轉?

——彌補養老金缺口

▲資料圖

根據方案,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 基本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促進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

據瞭解,

現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

我國企業職工實行的是

企業養老制度, 個人不繳費,

退休後由企業發放職工退休金。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

同時明確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

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 ”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記者表示

上世紀90年代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軌的時候, 之前已經工作的人沒有繳費, 視同繳費年限的養老金由改革後的制度承擔, 實際上是來自下一代人的繳費。

隨著老齡化加劇,

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壓力還將不斷加大。

所以,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既是為了化解轉軌成本,

也是為了降低下一代人的養老負擔。

▲資料圖

具體要劃轉多少?

——企業國有股權的10%

那麼,具體要劃轉多少呢?根據方案,首先以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軌時期因企業職工享受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為基本目標,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今後,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可持續發展要求,若需進一步劃轉,再作研究。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這個劃轉比例,綜合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測算情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在推進以及國有企業發展現狀。

“劃轉太少的話不夠用,太多的話又會對國企的股權構成有影響。這一比例沿襲了之前類似政策中的比例,也考慮了現實和未來的需要。”張盈華認為。

▲資料圖

是直接撥錢嗎?

——股權轉至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

●那麼,誰來劃轉呢?

方案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公益類企業、文化企業、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劃轉給誰呢?

劃轉的中央企業國有股權,由國務院委託社保基金會負責集中持有,單獨核算,接受考核和監督。劃轉的地方企業國有股權,由各省級人民政府設立國有獨資公司集中持有、管理和運營。也可將劃轉的國有股權委託本省(區、市)具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功能的公司專戶管理。

很多人會問,劃轉是直接撥錢嗎?當然不是。在專家看來,劃轉是原國有股東將其10%的股權轉至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而不是直接打錢。

根據方案,社保基金會及各省(區、市)國有獨資公司等承接主體持有的國有資本收益,由同級財政部門統籌考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國有資本收益狀況,適時實施收繳,專項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資料圖

什麼時候劃轉?

——2017年先進行試點

對於劃轉的時間表,方案提出,按照試點先行、分級組織、穩步推進的原則完成劃轉工作。

具體分為兩步走:

●第一步,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中央企業包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管理企業3至5家、中央金融機構2家。試點省份的劃轉工作由有關省(區、市)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

●第二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及以後,分批劃轉、儘快完成劃轉工作。

在張盈華看來,先進行試點,這是基於穩妥實施的考慮,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從而以較小的成本促進劃轉的順利實施。

是不是要大量變現國有資本?

——不會也不允許出現

對於是不是要大量變現國有資本的質疑,財政部表示,目前,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有較大規模的結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相當存量,短期內財政部門不會對劃轉的國有資本實施收益收繳,不會導致承接主體變現國有資本。

《方案》提出,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經批准可以通過國有資本運作獲取收益。財政部表示,國有資本運作主要是國有資本的結構調整和有序進退,目標是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獲取更多收益,不是簡單的變現國有資本。

“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要履行3年以上的禁售期義務,並應承繼原持股主體的其他限售義務。在禁售期內,如劃轉涉及的相關企業上市,還應承繼原持股主體的禁售期義務。因此,在上述期限內承接主體也不會變現國有資本。”財政部強調,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量變現國有資本的情況。

▲資料圖

對老百姓有啥影響?

——避免養老金缺口轉移給下一代人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對老百姓有啥影響?

財政部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利於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代際公平,避免將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通過增加稅收、提高在職人員養老金繳費率等方式轉移給下一代人。

張盈華也認為,這有助於緩解代際矛盾,減輕下一代人的養老負擔,同時,通過國有資本收益給養老金制度“輸血”,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保障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從而化解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衝擊。

▲資料圖

具體要劃轉多少?

——企業國有股權的10%

那麼,具體要劃轉多少呢?根據方案,首先以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轉軌時期因企業職工享受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為基本目標,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今後,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及可持續發展要求,若需進一步劃轉,再作研究。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這個劃轉比例,綜合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測算情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在推進以及國有企業發展現狀。

“劃轉太少的話不夠用,太多的話又會對國企的股權構成有影響。這一比例沿襲了之前類似政策中的比例,也考慮了現實和未來的需要。”張盈華認為。

▲資料圖

是直接撥錢嗎?

——股權轉至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

●那麼,誰來劃轉呢?

方案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公益類企業、文化企業、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劃轉給誰呢?

劃轉的中央企業國有股權,由國務院委託社保基金會負責集中持有,單獨核算,接受考核和監督。劃轉的地方企業國有股權,由各省級人民政府設立國有獨資公司集中持有、管理和運營。也可將劃轉的國有股權委託本省(區、市)具有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功能的公司專戶管理。

很多人會問,劃轉是直接撥錢嗎?當然不是。在專家看來,劃轉是原國有股東將其10%的股權轉至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而不是直接打錢。

根據方案,社保基金會及各省(區、市)國有獨資公司等承接主體持有的國有資本收益,由同級財政部門統籌考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需要和國有資本收益狀況,適時實施收繳,專項用於彌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資料圖

什麼時候劃轉?

——2017年先進行試點

對於劃轉的時間表,方案提出,按照試點先行、分級組織、穩步推進的原則完成劃轉工作。

具體分為兩步走:

●第一步,2017年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試點。中央企業包括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管理企業3至5家、中央金融機構2家。試點省份的劃轉工作由有關省(區、市)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

●第二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2018年及以後,分批劃轉、儘快完成劃轉工作。

在張盈華看來,先進行試點,這是基於穩妥實施的考慮,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從而以較小的成本促進劃轉的順利實施。

是不是要大量變現國有資本?

——不會也不允許出現

對於是不是要大量變現國有資本的質疑,財政部表示,目前,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總體上有較大規模的結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相當存量,短期內財政部門不會對劃轉的國有資本實施收益收繳,不會導致承接主體變現國有資本。

《方案》提出,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經批准可以通過國有資本運作獲取收益。財政部表示,國有資本運作主要是國有資本的結構調整和有序進退,目標是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獲取更多收益,不是簡單的變現國有資本。

“社保基金會等承接主體要履行3年以上的禁售期義務,並應承繼原持股主體的其他限售義務。在禁售期內,如劃轉涉及的相關企業上市,還應承繼原持股主體的禁售期義務。因此,在上述期限內承接主體也不會變現國有資本。”財政部強調,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不會也不允許出現大量變現國有資本的情況。

▲資料圖

對老百姓有啥影響?

——避免養老金缺口轉移給下一代人

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對老百姓有啥影響?

財政部表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有利於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代際公平,避免將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通過增加稅收、提高在職人員養老金繳費率等方式轉移給下一代人。

張盈華也認為,這有助於緩解代際矛盾,減輕下一代人的養老負擔,同時,通過國有資本收益給養老金制度“輸血”,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保障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從而化解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衝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