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王偉光: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作者:王偉光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講話精神,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對於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並用之於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意義重大。 我們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深化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 深化對當代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及其發展趨勢的認識和把握, 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歷史發展必然趨勢的認識和把握,

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鮮經驗, 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新階段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重大變化,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實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

一、既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又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理論創新, 是我們党的優良傳統

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作用, 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 重視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設。 這首先表現在毛澤東本人的帶頭重視。 1956年, 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我們黨正在把工作重點由社會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改造轉化為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由於我們黨缺少管理全國經濟的經驗, 再加上許多方面照搬蘇聯的做法, 我國的經濟建設也出現不少問題。 如何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類矛盾, 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提出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這是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毛澤東同志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全面分析了我國經濟建設各種關係, 並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總思路。 這一報告是從理論上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道路的最初嘗試,
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 1958年以來, 毛澤東認真研究和深入思考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 對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了論述探討, 這些集中體現在他1958年《讀史達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批註》《讀史達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談話》和1959年到1960年《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 這些批註和談話為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基礎, 留下了豐富而又珍貴的思想財富。

毛澤東除了對商品經濟提出了獨創性的觀點以外, 對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做了全面的研究, 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 例如, 關於經濟體制方面, 他主張著重解決中央與地方分清經濟管理許可權的分權問題,

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中央向地方放權, 擴大企業的自主權;關於社會主義所有制結構的改革, 他提出, “可以搞國營, 也可以搞私營”“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 又搞資本主義”, 因為它是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關於對外開放, 他主張:“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是, 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 不能盲目地學, 不能一切照抄, 機械搬用。 ”毛澤東還提出實行按勞分配, 反對平均主義和收入過分懸殊, 實現公有制基礎上的共同富裕問題, 提出了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出發來研究分配問題, 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 國有企業要完善管理制度, 學習西方管理經驗應有所揚棄和創造等問題。

二、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 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 要不要搞市場經濟, 能不能搞市場經濟, 怎麼搞市場經濟,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 公有制必然代替私有制, 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形態。 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必然有一個過渡階段, 這是“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 即社會主義階段。 當然, 這一重要結論, 只是馬克思根據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作出的理論概括。 對於共產主義到底是什麼樣子, 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麼樣子, 社會主義怎麼建設, 他只是提出了若干個原則, 規劃了一個總的藍圖, 不可能說得那麼具體。馬克思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的是全社會的公有制,勞動者直接按勞分配,沒有商品、貨幣,實行計劃經濟,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區別。這些設想的理論邏輯是:既然社會主義社會晚於資本主義社會,其生產力已經高度發達,那麼就可以不再搞商品經濟,直接過渡到計劃經濟了。

與此同時,馬克思還論證了人類社會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要經歷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階段,商品經濟是這個自然歷史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這個重要論斷為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留下了創造性的空間。事實上,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發生在相對落後的國家,如俄國、中國,而沒有發生在歐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提出了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國情和實踐相結合的問題,而且必須結合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前30年,我們曾經按照計劃經濟的思路來規劃社會主義建設。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計劃經濟對於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的確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初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僵化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制約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毛澤東很早就覺察到這個問題,於是對傳統計劃經濟提出了質疑,形成了很多卓越的見解,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重要思想,這是我們黨改革開放新時期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先導。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既可以同私有制相聯繫,也可以同公有制相聯繫,既可以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釋放生產力的活力。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就說過:“說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92年,鄧小平同志再次提到:“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從1979年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概念,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宣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再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再到黨的十九大繼續強調這一點,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化。我們党以極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論勇氣,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釋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而解決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始終沒解決或沒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發展。

今天,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要搞市場經濟,而且要搞好市場經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世界市場經濟是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是在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世界市場環境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就更需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市場經濟規律做了充分的論證,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做了充分論證,對如何發揮價值和價值規律的作用做了充分論證,高度概括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及其特徵,是我們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偉大實踐的基本遵循,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起點。

三、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局面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項十分必要而迫切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通過後,鄧小平同志評價:“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近40年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新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成果。例如,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關於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理論、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理論、關於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理論、關於自主創新和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理論,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又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觀點,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譬如,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等,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豐富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觀點;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要判斷,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任務;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等等,這些重要觀點為我們樹立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問題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科學。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生機勃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的任務,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我們要學習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貢獻智慧,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智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不可能說得那麼具體。馬克思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實行的是全社會的公有制,勞動者直接按勞分配,沒有商品、貨幣,實行計劃經濟,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重要區別。這些設想的理論邏輯是:既然社會主義社會晚於資本主義社會,其生產力已經高度發達,那麼就可以不再搞商品經濟,直接過渡到計劃經濟了。

與此同時,馬克思還論證了人類社會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要經歷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三個循序漸進的歷史階段,商品經濟是這個自然歷史過程的一個必經階段。這個重要論斷為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留下了創造性的空間。事實上,成功的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發生在相對落後的國家,如俄國、中國,而沒有發生在歐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提出了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國情和實踐相結合的問題,而且必須結合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前30年,我們曾經按照計劃經濟的思路來規劃社會主義建設。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計劃經濟對於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的確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初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僵化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制約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毛澤東很早就覺察到這個問題,於是對傳統計劃經濟提出了質疑,形成了很多卓越的見解,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重要思想,這是我們黨改革開放新時期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先導。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既可以同私有制相聯繫,也可以同公有制相聯繫,既可以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可以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釋放生產力的活力。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同志就說過:“說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1992年,鄧小平同志再次提到:“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從1979年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概念,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宣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再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再到黨的十九大繼續強調這一點,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化。我們党以極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論勇氣,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用市場經濟的辦法釋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不斷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而解決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始終沒解決或沒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發展。

今天,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要搞市場經濟,而且要搞好市場經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世界市場經濟是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是在資本主義國家為主的世界市場環境下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就更需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市場經濟規律做了充分的論證,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做了充分論證,對如何發揮價值和價值規律的作用做了充分論證,高度概括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及其特徵,是我們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偉大實踐的基本遵循,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起點。

三、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局面

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項十分必要而迫切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通過後,鄧小平同志評價:“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近40年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新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成果。例如,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關於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理論、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理論、關於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理論、關於自主創新和建立創新型國家的理論,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又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觀點,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譬如,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等,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豐富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觀點;在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準確把握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要判斷,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任務;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關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於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等等,這些重要觀點為我們樹立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問題的典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科學。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生機勃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學術話語體系的任務,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我們要學習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研究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貢獻智慧,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智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