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觀察:電動車行業競爭越來越殘酷,三大提升成為突破口!

電動車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隨著產品市場飽和加劇, 製造企業已經陷入兩面夾擊:一方面製造的利潤率已經越來越低(大品牌的純利潤率僅1%左右;), 而中小企業的利潤率則更低, 處於盈虧點上下徘徊, 根源是銷售利潤難以提高;另一方面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成本卻居高不下。 企業降本增效, 仍然有較大的空間, 但現在遇到了瓶頸, 觀察員經過調查發現, 電動車可以從三大方面尋求突破口:

實現製造裝配的現代化、自動化和智慧化。 無論是整車還是零部件(電池等)企業, 高密度採用人工是成本難以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製造採取現代化, 尤其是採用自動化和智慧化, 不僅可以大量節約人力成本、提高勞動效率, 而且可以提高產品品質, 降低製造成本。

目前, 人力成本成為電動車企業最大的支出項之一。 但是, 採用製造裝配的現代化必須要大量的資金與技術投入, 但對於部分進入到資本市場的企業而言是具有條件的, 如果部分企業真正實現這一目標, 這些企業必將進一步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

降低產品的返修率。 截止到目前, 電動車返修率仍然居高不下:鉛酸電池返修率是5%以上、鋰電池的返修率在4-13%;電動車整車的返修率在12-80%(經銷商採購進店之後都要逐輛檢查維修), 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的合格率是企業增加降本增效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

但是, 由於大量採用人工來完成裝配工作, 返修率居高不下是難以回避的。 因此, 降低返修率成為目前企業增加利潤的有效途徑。

不斷進行產品創新, 形成企業品牌特色優勢。 產品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核心之一。 現在電動車企業競爭如此的慘烈, 原因不僅僅是市場飽和、產能過剩, 更重要的是產品同質化, 國內市場競爭重疊化和國外市場競爭低端化。

現在, 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真正投入在產品創新的資金並不多, 舉一個例子:一家年產超過100萬隻鉛酸電池電動車的電機企業, 竟然沒有一項屬於自己的發明專利, 所生產的電機核心技術是空白;同樣,

年產電動車整車超過100萬台的企業, 一年用於產品的費用僅僅只有區區幾十萬元, 而且是企業財務列支的費用, 實際上這區區幾十萬元根本沒有用於產品的研發。

由此可以說, 電動車產品升級的空間很大, 目前電動車企業之間的競爭還處於低級狀態, 還沒有上升到技術的競爭的層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