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常用中藥茯苓,它的作用原來這麼大?

茯苓, 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藥之一。 其藥性平和, 與諸多中藥配合, 組成許多中醫經典名方。 國醫大師何任先生臨證愛用茯苓, 今天, 小編與大家分享何老對茯苓的解讀。 看過之後, 你會感歎, 原來茯苓的作用這麼大!

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 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削下的茯苓外皮, 稱茯苓皮。 去皮後切制的茯苓, 稱茯苓塊。 內層白色部分叫白茯苓;近外皮部淡紅部分叫赤茯苓;帶有松根的白色部分, 叫茯神。 一般茯苓常用者即白茯苓, 加工為白茯苓片。

茯苓味甘淡, 性平, 功能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

1.《傷寒論》用茯苓方法

《傷寒論》用茯苓共15方, 24次。 用於健脾利水、消飲定悸、寧心神等幾個方面。

(1)健脾利水:《傷寒論》有8個方子用茯苓健脾利水, 主要配伍白術及豬苓、阿膠。 方子是:五苓散、附子湯、真武湯、豬苓湯、麻黃升麻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四逆散的加減法及小青龍的加減法。

(2)消飲定悸:《傷寒論》用茯苓消飲定悸有5個方子, 主要配伍亦是白術。 方子是: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理中丸加減法及小柴胡湯的加減法。 另外, 在真武湯中, 茯苓不僅是健脾利水, 也還有消飲定悸的作用。

(3)寧心安神:《傷寒論》用茯苓安神的有兩個方子, 主要配伍也是白術。 方子是:茯苓四逆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另外, 豬苓湯中茯苓除健脾利水外, 也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2.《金匱要略》用茯苓的方法

《金匱要略》之用茯苓與《傷寒論》一樣, 也是用在健脾化飲, 其運用變化從原則到具體,

各臻化裁。

(1)治療痰飲的原則:治痰飲病, 《金匱要略》指出:“當以溫藥和之。 ”又說:“心下有痰飲, 胸脅支滿, 目眩, 苓桂術甘湯主之。 ”按胸脅支滿, 目眩, 是痰飲病的主症, 飲為陰邪, 得陽則化。 苓桂術甘湯通陽利水, 即“溫藥和之”之意。 而此方中茯苓用4兩, 桂枝3兩, 白術3兩, 甘草2兩。 以茯苓淡滲以利水飲, 桂枝宣導以行陽氣, 白術祛濕健脾, 甘草和中益氣。 同為補土制水之劑。

(2)治療痰飲的具體方法及變化:《金匱要略》對內飲外寒證候的飲病, 有小青龍湯溫肺散寒。 但服用以後的變證, 有一系列的治法:如氣沖的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本方茯苓又是主藥之一);而氣沖已平復, 飲邪複動, 則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本方茯苓用4兩,

為各藥之冠);咳滿平止, 又出現口渴, 沖氣又有復發, 則當作支飲論治, 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湯(本方茯苓用量4兩, 為主藥);當水去形腫, 面熱如醉, 則用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仁黃湯(本方茯苓亦用4兩, 為主藥)等。 從這些飲病變證變方來看, 方中用茯苓是不可少的, 值得重視。

(3)治胸痹證:《金匱要略》說:“胸痹, 胸中氣塞, 短氣, 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這種胸痹是由飲氣阻塞所致。 除用杏仁宣肺利水外, 方中用茯苓淡滲利水, 導水下行(本方茯苓用3兩, 為主藥)。

(4)治“咽中有炙臠”:《金匱要略》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厚朴湯主之。 ” “炙臠”是烤肉。 咽中像有物梗阻, 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 此證多得於七情鬱結、凝痰結氣所致。 用半夏厚朴湯調氣散鬱。 半夏厚朴湯雖以半夏、厚朴名方,而茯苓用量為4兩,僅次於生薑。

(5)治“寒氣厥逆”證:《金匱要略》說“寒氣厥逆,赤丸主之”。證為寒氣夾水飲閉阻陽氣所致。故重用茯苓配合烏頭、半夏、細辛等以散沉寒痼冷。

(6)治“心下痞堅”證:《金匱要略》治“心下痞堅,支飲喘滿之證,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本方用茯苓4兩滲水下行,以治痰飲凝滯成實之證。

(7)治“反胃”證:《金匱要略》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此為脾虛不運,胸中停飲,胃失和降所致之吐而渴證。方茯苓半斤為主治之。

(8)治“悸”證:《金匱要略》治心下悸,臍下悸之方中用茯苓者,茯苓甘草湯外,尚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五苓散、真武湯及用方後說:“悸者加茯苓2兩。”之所以用茯苓者,均取茯苓利水定悸之功。

(9)治皮水證:《金匱要略》用茯苓治四肢腫,四肢聶聶動的皮水證之方為防己茯苓湯。此方茯苓用6兩,防己、黃芪、桂枝各用3兩,甘草2兩。用茯苓之利水滲濕以配合他藥之發汗、行陽、養正、實表。

(10)治小便不利證:《金匱要略》用茯苓治小便不利證,包括由痰飲、水腫、消渴、淋證及虛勞所致的小便不利。各證病機不同,病情輕亦異。故而用茯苓所配組之方藥亦不同。用茯苓以通利小便之方有五苓散、茵陳五苓散、豬苓湯、栝樓瞿麥丸、真武湯、腎氣丸等。

(11)治虛勞不得眠:《金匱要略》治“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方中用茯苓安魂養神,以助酸棗仁養血鎮靜安神之功,並有導熱下行,清熱除煩之效。

(12)治腎著證:《金匱要略》所說“腎著”證,是指病人身體重,腰冷如坐水中,腰重如帶五千錢,用甘姜苓術湯(即腎著湯)。方中茯苓、乾薑各用4兩,以除蠲。全方用治脾濕寒阻於腰所致之腎著證。

(13)治虛勞風氣及妊娠病症:《金匱要略》有薯蕷丸治“虛勞”,而“風氣百痰”丸中亦用茯苓,再是治妊娠症病用桂枝茯苓丸。

除以上仲景方有茯苓外,歷代醫家用茯苓的更是不勝枚舉。總不外乎以茯苓健脾滲濕、消水寧神之作用。

3.餘用茯苓

茯苓是我常用、喜用之佳品,健脾和中、滲濕利水固是主要功能,關鍵還在於配合他藥之適宜。

如用其補脾則常與白術同用;中陽虛者常與乾薑配互;用於固攝治下利,則常與蒼術、薏苡仁同用,用於寧心安神,則常以朱砂拌後與酸棗仁、燈心、柏子仁合用,這些也是人所皆知的常用法。

而治腫瘤,我亦常用茯苓合豬苓,每劑用量都在15~20克。這大概是因為茯苓和豬苓的水溶性葡聚糖都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歷來都視茯苓為常用補藥,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等各類補藥多用之。《本草正》說:“茯苓補少利多,多服最能損目。久弱者極不相宜。”此雖為一家之言,但“補少利多”一語,可以說明茯苓所以列入利水滲濕藥章內而不列入補藥章內之原因。

臨床凡腎陰虧虛、遺精、滑精及婦女妊娠期及習慣性流產者,均以不用為宜。

本文選自《何任醫學全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若蘋、徐光星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半夏厚朴湯雖以半夏、厚朴名方,而茯苓用量為4兩,僅次於生薑。

(5)治“寒氣厥逆”證:《金匱要略》說“寒氣厥逆,赤丸主之”。證為寒氣夾水飲閉阻陽氣所致。故重用茯苓配合烏頭、半夏、細辛等以散沉寒痼冷。

(6)治“心下痞堅”證:《金匱要略》治“心下痞堅,支飲喘滿之證,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本方用茯苓4兩滲水下行,以治痰飲凝滯成實之證。

(7)治“反胃”證:《金匱要略》治“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此為脾虛不運,胸中停飲,胃失和降所致之吐而渴證。方茯苓半斤為主治之。

(8)治“悸”證:《金匱要略》治心下悸,臍下悸之方中用茯苓者,茯苓甘草湯外,尚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五苓散、真武湯及用方後說:“悸者加茯苓2兩。”之所以用茯苓者,均取茯苓利水定悸之功。

(9)治皮水證:《金匱要略》用茯苓治四肢腫,四肢聶聶動的皮水證之方為防己茯苓湯。此方茯苓用6兩,防己、黃芪、桂枝各用3兩,甘草2兩。用茯苓之利水滲濕以配合他藥之發汗、行陽、養正、實表。

(10)治小便不利證:《金匱要略》用茯苓治小便不利證,包括由痰飲、水腫、消渴、淋證及虛勞所致的小便不利。各證病機不同,病情輕亦異。故而用茯苓所配組之方藥亦不同。用茯苓以通利小便之方有五苓散、茵陳五苓散、豬苓湯、栝樓瞿麥丸、真武湯、腎氣丸等。

(11)治虛勞不得眠:《金匱要略》治“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方中用茯苓安魂養神,以助酸棗仁養血鎮靜安神之功,並有導熱下行,清熱除煩之效。

(12)治腎著證:《金匱要略》所說“腎著”證,是指病人身體重,腰冷如坐水中,腰重如帶五千錢,用甘姜苓術湯(即腎著湯)。方中茯苓、乾薑各用4兩,以除蠲。全方用治脾濕寒阻於腰所致之腎著證。

(13)治虛勞風氣及妊娠病症:《金匱要略》有薯蕷丸治“虛勞”,而“風氣百痰”丸中亦用茯苓,再是治妊娠症病用桂枝茯苓丸。

除以上仲景方有茯苓外,歷代醫家用茯苓的更是不勝枚舉。總不外乎以茯苓健脾滲濕、消水寧神之作用。

3.餘用茯苓

茯苓是我常用、喜用之佳品,健脾和中、滲濕利水固是主要功能,關鍵還在於配合他藥之適宜。

如用其補脾則常與白術同用;中陽虛者常與乾薑配互;用於固攝治下利,則常與蒼術、薏苡仁同用,用於寧心安神,則常以朱砂拌後與酸棗仁、燈心、柏子仁合用,這些也是人所皆知的常用法。

而治腫瘤,我亦常用茯苓合豬苓,每劑用量都在15~20克。這大概是因為茯苓和豬苓的水溶性葡聚糖都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歷來都視茯苓為常用補藥,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十全大補湯等各類補藥多用之。《本草正》說:“茯苓補少利多,多服最能損目。久弱者極不相宜。”此雖為一家之言,但“補少利多”一語,可以說明茯苓所以列入利水滲濕藥章內而不列入補藥章內之原因。

臨床凡腎陰虧虛、遺精、滑精及婦女妊娠期及習慣性流產者,均以不用為宜。

本文選自《何任醫學全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何若蘋、徐光星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悅讀中醫”(大眾喜愛的50個閱讀微信公眾號中唯一一個醫藥類公眾號),每日推送,及時獲取中醫藥知識和養生常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