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喝了這種飲料,酒駕測不出?!東莞交警現場測試後發現……

醉酒這檔事, 怕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 大體感受如下:頭暈腦脹, 四肢乏力, 世界顛倒旋轉, 靈魂飄忽不定, 簡直藍瘦香菇, 說好的,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呢?

此時的你

只想喝一劑解酒良藥趕緊恢復如常

而市面上存在著這樣的解酒飲料

近日, 社會上有人推銷一種名叫“XX”植物飲品具有快速解酒功效。 推銷人員聲稱:該飲品含葛根等多種中草藥成分, 喝酒後再飲用該植物飲品能快速大幅降低呼氣的酒精含量, 可以逃避交警的處罰。 該飲品以推銷形式進行銷售, 售價從十多元到幾十元每罐。

如果真的存在這麼有效的解酒飲料

那豈不是你在酒場解了憂!

交警叔叔的壓力也減不少!

今天, 就來做個試驗

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解酒飲料:解酒效果測試

測試一:喝酒後再喝解酒飲料

測試員A:現場喝兩杯啤酒(半罐啤酒)

測試員B:現場喝兩杯啤酒(半罐啤酒)

現場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測量儀測出結果:

測試員A、B飲酒後身體酒精含量分別是

147mg/100ml、123mg/100ml

均達到了醉駕標準

147mg/100ml:A B:123mg/100ml

10分鐘後

測試員A喝半罐解酒飲料再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測試員B直接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這次酒精含量測試結果:

測試員A、B此時身體酒精含量分別是

5mg/100ml、11mg/100ml

均達到了正常水準

相差也很相近

5mg/100ml:A B:11mg/100ml

測試結論:解酒飲料幾乎沒效果

通過這次對比實驗我們可以知道, 喝了少量酒之後酒精還沒完全進入血液, 這時喝解酒飲料幾乎起不了效果。 休息片刻也可以回到正常水準了。

測試2:大量酒精進入血液後再喝解酒飲料

測試員C:前一天晚上喝了白酒7兩和少量啤酒

現場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測量儀測出結果:

測試員C身體酒精含量是

66mg/100ml

已達到了酒駕標準

測試員C喝1罐解酒飲料後

再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這次酒精含量測試結果:

測試員C此時身體酒精含量是

63mg/100ml

仍是達到了酒駕標準

測試員喝一瓶水後

休息片刻後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結果

38mg/100ml

相對上次測試結果下降了25個點

測試結論:酒精進入血液解酒飲料仍無發起效果

測試員C前一天晚上喝了白酒和啤酒,第二天酒精已經進入血液中,測試結果已達酒駕標準。喝解酒飲料,測試結果無明顯變化,但喝一瓶水休息片刻後酒精含量反而下降明顯。

最終結論:此款解酒飲料對身體酒精含量無明顯作用,反而休息片刻或者喝水會有更好解酒的效果。

厚街交警提醒

不管市面上的飲料是否具有解酒功能,請廣大司機不要抱僥倖心理,遵守交通法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酒後到底多長時間能開車或者喝多少酒能夠開車?

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主要取決於兩個條件:

第一是人體差異,有的人酒精吸收得比較快,揮發得也快,有的人對酒精吸收得慢,揮發得也慢;

第二是喝的酒飲料差異,有些喝的是低度酒,酒精含量低一些,有些喝的是高度酒,酒精含量高一些。

鑒於上述兩個差異,不能很好地界定喝酒以後多長時間才可以駕車。所以,如果喝了很少的酒,比如半杯啤酒或者半兩白酒,也最好要等到6個小時之後再動車。這段時間如果能多喝點水,適當跑跑步出出汗,酒精還會散發得更快一些。

“能喝酒”被不少人認為是一種“能力”

殊不知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專家提醒,飲酒過量不僅會傷身

甚至可能導致猝死!

喝多少算是“過量飲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不超過25克,女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不超過15克。25克酒精量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或50度白酒50毫升;15克酒精量相當於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或50度白酒30毫升。

要更精確地計算出自己的酒精攝入量,可以使用“飲酒量(ml)×酒精濃度(%)×0.8=酒精攝入量(g)”這個公式。以飲100毫升50度白酒為例,酒精攝入量為:100毫升×50%×0.8=40克。

酒量能不能“鍛煉”出來?

有人認為,酒量是能夠鍛煉出來的,經常喝酒,就會形成“海量”。

對此,專家解釋說,酒精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需要乙醇脫氫酶和乙醛分解酶的參與,兩種酶的含量直接決定酒量的多少,每個人體內的酶含量都是固定的,不會因為多喝酒有所改變,所以,酒量是鍛煉不出來的。

出品: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中心

圖文主編:汪慧君

值班主編:汪慧君

這次酒精含量測試結果:

測試員C此時身體酒精含量是

63mg/100ml

仍是達到了酒駕標準

測試員喝一瓶水後

休息片刻後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結果

38mg/100ml

相對上次測試結果下降了25個點

測試結論:酒精進入血液解酒飲料仍無發起效果

測試員C前一天晚上喝了白酒和啤酒,第二天酒精已經進入血液中,測試結果已達酒駕標準。喝解酒飲料,測試結果無明顯變化,但喝一瓶水休息片刻後酒精含量反而下降明顯。

最終結論:此款解酒飲料對身體酒精含量無明顯作用,反而休息片刻或者喝水會有更好解酒的效果。

厚街交警提醒

不管市面上的飲料是否具有解酒功能,請廣大司機不要抱僥倖心理,遵守交通法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酒後到底多長時間能開車或者喝多少酒能夠開車?

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主要取決於兩個條件:

第一是人體差異,有的人酒精吸收得比較快,揮發得也快,有的人對酒精吸收得慢,揮發得也慢;

第二是喝的酒飲料差異,有些喝的是低度酒,酒精含量低一些,有些喝的是高度酒,酒精含量高一些。

鑒於上述兩個差異,不能很好地界定喝酒以後多長時間才可以駕車。所以,如果喝了很少的酒,比如半杯啤酒或者半兩白酒,也最好要等到6個小時之後再動車。這段時間如果能多喝點水,適當跑跑步出出汗,酒精還會散發得更快一些。

“能喝酒”被不少人認為是一種“能力”

殊不知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專家提醒,飲酒過量不僅會傷身

甚至可能導致猝死!

喝多少算是“過量飲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不超過25克,女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不超過15克。25克酒精量相當於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或50度白酒50毫升;15克酒精量相當於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或50度白酒30毫升。

要更精確地計算出自己的酒精攝入量,可以使用“飲酒量(ml)×酒精濃度(%)×0.8=酒精攝入量(g)”這個公式。以飲100毫升50度白酒為例,酒精攝入量為:100毫升×50%×0.8=40克。

酒量能不能“鍛煉”出來?

有人認為,酒量是能夠鍛煉出來的,經常喝酒,就會形成“海量”。

對此,專家解釋說,酒精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需要乙醇脫氫酶和乙醛分解酶的參與,兩種酶的含量直接決定酒量的多少,每個人體內的酶含量都是固定的,不會因為多喝酒有所改變,所以,酒量是鍛煉不出來的。

出品: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中心

圖文主編:汪慧君

值班主編:汪慧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