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曾差點被活埋,卻創造了航太史上的諸多第一!

一、 幕後英雄

1957年10月4日, 在探照燈的照射下, 夜晚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宛如白晝, 所有人都屏氣凝神, 靜靜等待著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的發射。

就在兩個月前, 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 而現在, 人們在它的外側並聯了四台助推器, 使其推力大增, 搖身一變成了“斯普特尼克1號”的座駕——“衛星號”運載火箭。

隨著一聲令下, 火箭在轟鳴中劃破夜空, 護送衛星向著太空浩浩蕩蕩地進發了。 90分鐘後, 衛星上的無線電發射機成功向地面傳回“嗶噗——嗶噗——”的信號聲, 發射場頓時沸騰起來, 到處都是“烏拉!烏拉!”的呼喊。

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了, 人類從此進入了航太時代!

當時美、蘇兩國冷戰正酣, 太空競賽尤為激烈。 只發射一顆衛星怎能滿足戰鬥民族的胃口?僅僅一個月後, 蘇聯人就將一隻小狗送上了天;1959年, 發射三個月球探測器;1961年, 發射人類第一個金星探測器, 宇航員加加林實現了人類首次太空飛行;1962年, 發射人類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一時間, 蘇聯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累累碩果著實令人眼花繚亂, 美國幾乎全程被吊打, 毫無還手之力。 美國的火箭專家們都感到奇怪:究竟是什麼人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可以組織一連串的航太計畫?

其實, 不光美國人不清楚蘇聯航太計畫背後的神秘人物, 就連和其接觸過的加加林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誰, 一直都稱呼他“總設計師”。 原來, 由於擔心美國搞暗殺活動, 蘇聯一直對這位幕後英雄秘而不宣。 據說, 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後, 諾貝爾獎委員會曾有意將衛星的設計者列入候選名單, 可當委員會詢問蘇聯政府誰是衛星的設計者時, 赫魯雪夫卻答道:“是全體蘇聯人民!”

直到1966年1月16日, 謎底才揭曉。 當天, 蘇聯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發佈了訃告, 人們這才明白, 蘇聯的諸多航太奇跡, 竟都是兩天前去世的科學家柯洛廖夫領導開創的!人們在驚歎他的成就之餘, 不禁也為他的身世感歎, 他居然坐過六年監獄, 還曾差點被活埋。

二、 塵封往事

話說1937年和1938年,是蘇聯“大清洗”運動最黑暗的時期。在此期間,素有“紅軍拿破崙”之稱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被以“間諜罪”處決,一大批與軍方過從甚密的科學家們均受到株連,紛紛被捕入獄,當時身為火箭設計師的柯洛廖夫也未能倖免。

起初,柯洛廖夫被蘇聯內務部定為槍決,不幸中的萬幸是,法院判了他十年有期徒刑,發配他到西伯利亞挖礦。

柯洛廖夫被丟進了陰冷潮濕的勞改營,每天都要在礦上工作十多個小時,晚上則和幾十個人一起擠在一間小屋裡。除了受凍挨餓,他還被軍警打得下顎骨折,此後幾十年嘴巴一直無法完全張開。入獄不到一年,32歲的他就已經瘦得皮包骨,體重僅有45公斤。直到一天淩晨,當人們照例早起準備工作時,柯洛廖夫卻依然躺在床上紋絲不動。

“他昨天回來後就一直躺著,好像根本就沒動過。”

“是啊,他已經死了吧?”

……

勞改營裡每天都有人死去,人們早已見怪不怪,在柯洛廖夫床前平靜地議論著。獄警聞訊而來,匆匆把他裝進麻袋,準備拉走埋掉。這時,一位好心人攔住了獄警:“我想,他只是因為太累太餓而昏了過去,應該還沒死。”一番勸說下,獄警最終同意將柯洛廖夫從麻袋裡放出來。

幾天後,柯洛廖夫果然蘇醒了過來。到鬼門關走了一遭後,他愈發對不能完成鍾愛的火箭事業感到痛苦,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他都在回想著從前與飛機和火箭相伴的日子。

三、 青蔥歲月

柯洛廖夫的父母在他出生後不久就離婚了,這讓他從小就很內向自立。他家附近有一支航空大隊,經常舉行飛行表演,每當此時,他總會目不轉睛地盯著飛機,幻想著自己也能飛上天。

由於繼父的反對,柯洛廖夫沒能進入中學,只好一邊打工一邊在職業學校讀書。不過,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飛行夢想,十六歲時便自行設計製作了一架滑翔機。他打工的地方可不簡單,是大名鼎鼎的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領導的航空工廠。圖波列夫十分喜歡聰明勤奮的柯洛廖夫,教給他許多飛機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圖波列夫的引導下,他後來順利進入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空氣動力系,正式成為了圖波列夫的學生。

都說“出名要趁早”,柯洛廖夫正是如此,1929年,他剛從包曼高工畢業就成了全蘇航空界的紅人。原來,蘇聯在這一年舉辦了第六屆滑翔機比賽。當時人們都認為滑翔機應當足夠輕,機翼的負載也應足夠小,然而柯洛廖夫和他的小夥伴設計的滑翔機看起來卻十分笨重,所有人都懷疑其飛行性能。然而,柯洛廖夫卻對自己的設計充滿信心,當他親自駕駛滑翔機完成了長達4小時19分鐘的飛行時,地面上的專家們個個都驚歎不已。

後來,柯洛廖夫拜訪了“現代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齊奧爾科夫斯基熱情洋溢地向他講述了宇宙航行的願景,柯洛廖夫聽罷,當即興奮地說:“太棒了!從現在起,我的目標就是研製火箭,飛向太空!”

於是,剛在航空界躥紅的柯洛廖夫開始研究起了火箭。他和一群愛好火箭的小夥伴們成立了一個火箭噴氣推進研究小組,後來還擔任世界第一個專門研究火箭噴氣科學的研究所——列寧格勒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短短幾年裡,柯洛廖夫帶領大家成功發射了蘇聯第一枚液體火箭,他還把火箭發動機裝在飛機上,研製出蘇聯第一代火箭飛機。

正當他感到自己離齊奧爾科夫斯基描繪的未來越來越近,一個空前的火箭時代即將到來時,厄運卻降臨了。1938年,柯洛廖夫在“大清洗”中被逮捕,幾個月後被發配到西伯利亞勞改,後來便有了前文中他差點被活埋的一幕。

四、 劫後餘生

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他才終於以“傑出的飛機設計師”的身份被調到了圖波列夫領導的設計局。

說是設計局,實際上卻是個特殊的監獄。柯洛廖夫的身份依然是囚犯,每天都要在警衛的監督下工作十幾個小時,不過,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朝思暮想的飛行事業,柯洛廖夫十分滿足。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憑藉頑強的毅力,研製出了用於戰鬥機的液體火箭助推器以及蘇聯第一代導彈。

因為對蘇聯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在坐了六年監獄後,柯洛廖夫被提前釋放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沒急著回家,而是直接跑到一個火箭研究所待了十個月。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把過去幾年裡失去的時間儘快補回來。

冷戰開始後,柯洛廖夫成了蘇聯航太計畫的總設計師。後來的事兒大家就都知道了,在他的帶領下,蘇聯的航太技術始終力壓美國,接二連三地創造人類航太史上的第一。

或許是因為太想把在監獄裡浪費的時間彌補回來,柯洛廖夫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常常不分晝夜地工作。然而,數十年的拼死工作讓他的直腸上長了腫瘤,1966年新年剛過,他不得不住進醫院。十天后,柯洛廖夫悄然去世,死因頗值得玩味——嘴巴無法張開,搶救手術失敗。柯洛廖夫死後,群龍無首的蘇聯航太事業頓時陷入了迷茫,幾年內就被美國超越。

1961年,柯洛廖夫坐鎮指揮“東方號”飛船的發射(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如今,在俄羅斯,有城市、大學及數十條街道都以柯洛廖夫命名,他領導研製的世界上第一種載人航太運載工具——“東方號”系列運載火箭也仍在使用,並且是迄今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這,或許是對這位命途多舛的航太奇才最好的告慰吧。

--------------------------------------------------------

人物小檔案:

謝爾蓋•柯洛廖夫(Sergei Korolev,1907.1.12 – 1966.1.14),蘇聯科學院院士,蘇聯航太計畫總設計師。在其領導下,蘇聯研製了世界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號”和“上升號”系列太空船,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宇宙飛行和第一次太空行走。柯洛廖夫被後人稱為“蘇聯運載火箭之父”。

參考文獻:

[1] https://upclosed.com/people/sergei-koroliov/.

[2] https://openrussia.org/post/view/4141/.

[3] West J B.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early Soviet/Russian manned space program[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1, 91(4): 1501-1511.

[4] 曾曉娟,嚴建新. 柯洛廖夫:從囚徒到蘇聯運載火箭之父[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36(6): 108-114.

[5] 才樹祥. 柯洛廖夫[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

[6] https://www.russianspaceweb.com/korolev.html.

[7] 張驍. 謝•巴•柯洛廖夫與冷戰時期蘇聯航太發展[D].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訪問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二、 塵封往事

話說1937年和1938年,是蘇聯“大清洗”運動最黑暗的時期。在此期間,素有“紅軍拿破崙”之稱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被以“間諜罪”處決,一大批與軍方過從甚密的科學家們均受到株連,紛紛被捕入獄,當時身為火箭設計師的柯洛廖夫也未能倖免。

起初,柯洛廖夫被蘇聯內務部定為槍決,不幸中的萬幸是,法院判了他十年有期徒刑,發配他到西伯利亞挖礦。

柯洛廖夫被丟進了陰冷潮濕的勞改營,每天都要在礦上工作十多個小時,晚上則和幾十個人一起擠在一間小屋裡。除了受凍挨餓,他還被軍警打得下顎骨折,此後幾十年嘴巴一直無法完全張開。入獄不到一年,32歲的他就已經瘦得皮包骨,體重僅有45公斤。直到一天淩晨,當人們照例早起準備工作時,柯洛廖夫卻依然躺在床上紋絲不動。

“他昨天回來後就一直躺著,好像根本就沒動過。”

“是啊,他已經死了吧?”

……

勞改營裡每天都有人死去,人們早已見怪不怪,在柯洛廖夫床前平靜地議論著。獄警聞訊而來,匆匆把他裝進麻袋,準備拉走埋掉。這時,一位好心人攔住了獄警:“我想,他只是因為太累太餓而昏了過去,應該還沒死。”一番勸說下,獄警最終同意將柯洛廖夫從麻袋裡放出來。

幾天後,柯洛廖夫果然蘇醒了過來。到鬼門關走了一遭後,他愈發對不能完成鍾愛的火箭事業感到痛苦,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他都在回想著從前與飛機和火箭相伴的日子。

三、 青蔥歲月

柯洛廖夫的父母在他出生後不久就離婚了,這讓他從小就很內向自立。他家附近有一支航空大隊,經常舉行飛行表演,每當此時,他總會目不轉睛地盯著飛機,幻想著自己也能飛上天。

由於繼父的反對,柯洛廖夫沒能進入中學,只好一邊打工一邊在職業學校讀書。不過,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飛行夢想,十六歲時便自行設計製作了一架滑翔機。他打工的地方可不簡單,是大名鼎鼎的飛機設計師圖波列夫領導的航空工廠。圖波列夫十分喜歡聰明勤奮的柯洛廖夫,教給他許多飛機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圖波列夫的引導下,他後來順利進入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學院空氣動力系,正式成為了圖波列夫的學生。

都說“出名要趁早”,柯洛廖夫正是如此,1929年,他剛從包曼高工畢業就成了全蘇航空界的紅人。原來,蘇聯在這一年舉辦了第六屆滑翔機比賽。當時人們都認為滑翔機應當足夠輕,機翼的負載也應足夠小,然而柯洛廖夫和他的小夥伴設計的滑翔機看起來卻十分笨重,所有人都懷疑其飛行性能。然而,柯洛廖夫卻對自己的設計充滿信心,當他親自駕駛滑翔機完成了長達4小時19分鐘的飛行時,地面上的專家們個個都驚歎不已。

後來,柯洛廖夫拜訪了“現代火箭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齊奧爾科夫斯基熱情洋溢地向他講述了宇宙航行的願景,柯洛廖夫聽罷,當即興奮地說:“太棒了!從現在起,我的目標就是研製火箭,飛向太空!”

於是,剛在航空界躥紅的柯洛廖夫開始研究起了火箭。他和一群愛好火箭的小夥伴們成立了一個火箭噴氣推進研究小組,後來還擔任世界第一個專門研究火箭噴氣科學的研究所——列寧格勒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副所長。短短幾年裡,柯洛廖夫帶領大家成功發射了蘇聯第一枚液體火箭,他還把火箭發動機裝在飛機上,研製出蘇聯第一代火箭飛機。

正當他感到自己離齊奧爾科夫斯基描繪的未來越來越近,一個空前的火箭時代即將到來時,厄運卻降臨了。1938年,柯洛廖夫在“大清洗”中被逮捕,幾個月後被發配到西伯利亞勞改,後來便有了前文中他差點被活埋的一幕。

四、 劫後餘生

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他才終於以“傑出的飛機設計師”的身份被調到了圖波列夫領導的設計局。

說是設計局,實際上卻是個特殊的監獄。柯洛廖夫的身份依然是囚犯,每天都要在警衛的監督下工作十幾個小時,不過,能夠繼續從事自己朝思暮想的飛行事業,柯洛廖夫十分滿足。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憑藉頑強的毅力,研製出了用於戰鬥機的液體火箭助推器以及蘇聯第一代導彈。

因為對蘇聯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在坐了六年監獄後,柯洛廖夫被提前釋放了。可出人意料的是,他沒急著回家,而是直接跑到一個火箭研究所待了十個月。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把過去幾年裡失去的時間儘快補回來。

冷戰開始後,柯洛廖夫成了蘇聯航太計畫的總設計師。後來的事兒大家就都知道了,在他的帶領下,蘇聯的航太技術始終力壓美國,接二連三地創造人類航太史上的第一。

或許是因為太想把在監獄裡浪費的時間彌補回來,柯洛廖夫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常常不分晝夜地工作。然而,數十年的拼死工作讓他的直腸上長了腫瘤,1966年新年剛過,他不得不住進醫院。十天后,柯洛廖夫悄然去世,死因頗值得玩味——嘴巴無法張開,搶救手術失敗。柯洛廖夫死後,群龍無首的蘇聯航太事業頓時陷入了迷茫,幾年內就被美國超越。

1961年,柯洛廖夫坐鎮指揮“東方號”飛船的發射(圖片來源見浮水印)

如今,在俄羅斯,有城市、大學及數十條街道都以柯洛廖夫命名,他領導研製的世界上第一種載人航太運載工具——“東方號”系列運載火箭也仍在使用,並且是迄今發射次數最多的運載火箭。這,或許是對這位命途多舛的航太奇才最好的告慰吧。

--------------------------------------------------------

人物小檔案:

謝爾蓋•柯洛廖夫(Sergei Korolev,1907.1.12 – 1966.1.14),蘇聯科學院院士,蘇聯航太計畫總設計師。在其領導下,蘇聯研製了世界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號”和“上升號”系列太空船,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宇宙飛行和第一次太空行走。柯洛廖夫被後人稱為“蘇聯運載火箭之父”。

參考文獻:

[1] https://upclosed.com/people/sergei-koroliov/.

[2] https://openrussia.org/post/view/4141/.

[3] West J B.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early Soviet/Russian manned space program[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1, 91(4): 1501-1511.

[4] 曾曉娟,嚴建新. 柯洛廖夫:從囚徒到蘇聯運載火箭之父[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36(6): 108-114.

[5] 才樹祥. 柯洛廖夫[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

[6] https://www.russianspaceweb.com/korolev.html.

[7] 張驍. 謝•巴•柯洛廖夫與冷戰時期蘇聯航太發展[D].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訪問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