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Dr.魏:這 5 個關於兒童大腦的謬誤,你中招了嗎

知識經濟時代, 大腦科學的流行很正常。

但是, 教育和科學之間, 往往會有一個「時間差」。 當下很多教育方式所依據的科學理論, 其實是幾十年前甚至一兩個世紀前做出的。 隨著科學的發展, 很多結論已經被推翻。

那麼, 大眾對大腦科學認識的謬誤主要有哪些, 應該怎麼識別呢?來看下 Dr.魏怎麼說吧。

謬誤一: 開發右腦會讓孩子獲得創造力, 贏在未來

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關於「大腦分工」「開發右腦」的各種宣傳, 大致都是這樣的: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 我們稱它們為左腦和右腦。 左腦又稱「學術腦」, 右腦又稱「藝術腦」。 左腦主要負責人類的理性、語言、 文字、分析等, 右腦主要負責音樂、形象、經驗、直觀等認識, 因而右腦「感覺」更強, 我們常說的「創造性思維」也更多是右腦的產物。

我們不要被這個看似科學的論斷給鎮住了。 其實, 簡單地把人類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

是一種人為的誇大。

人腦從生理上來說的確分為左腦和右腦兩部分, 但從功能上說, 我們是「全」腦人。

大腦是有偏側化, 但左右大腦的分工側重不同, 並不代表不同工作完全由某個腦區來負責。 某一個腦區做某一個事情的時候, 占主導一點, 並不代表另外一邊的大腦不做事, 它也得做事。

追根溯源, 左腦與右腦的這種二分法, 來自 1981 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斯佩里 (Roger Sperry) 的裂腦研究。 20 世紀 50 年代斯佩里第一次發現左右大腦的工作側重不同, 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然後引起媒體轟動。

媒體採訪後寫出的稿子直接把人腦分成左右腦, 而不是精確地表達其實只是側重點不同。 科學家講的是分工不同, 有偏側化, 有側重點不同, 在媒體中講出來就是左腦幹這個、右腦幹那個。

因為老百姓特別喜歡簡單化的概念。 從那以後, 錯誤的概念就流行開來了。

大腦的確分成左右腦, 但大腦不是獨立工作的。

任何動作都需要左右腦協同工作, 大到語言、運動、藝術、情感、聽覺、嗅覺等, 小到拿一支筆、扔一個垃圾等,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 都是左右腦協同完成, 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開發右腦, 所以, 「右腦開發」是誤區!

一句話:學習或者訓練的效果不要歸結於大腦的左右半球的差異, 左右半球只是各有優勢, 不要誇大其差異。

謬誤二:學習每種知識都有敏感期, 錯過的話怎麼都學不好

敏感期理論被帶入到兒童心理, 尤其是帶入到學習領域之後, 有過度闡釋、過分依賴的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有人認為 2-3 歲是兒童學習口語的敏感期, 4-5 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敏感期, 等等。 很多家長為此憂心忡忡, 生怕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之後, 就錯失了學習的機會。

的確, 有很多領域, 比如藝術、體育、語言等等, 過了兒童和青少年時期, 會學得更艱難一些, 所花費的時間更長一些, 但是, 這並不是說“敏感期”不可錯過, 而是這些領域的學習變得困難了些, 需要更長時間的練習。 對很多人而言, 成年之後相對專注的時間少了, 自然學起來就很難了。

有敏感期這個概念, 但是沒有那麼誇張, 誇張到現在宣傳的「錯過了就不行了」的地步。 比如家長最關心的語言敏感期的問題, 學習第二語言最好的敏感期如果過了, 並不意味著就不能夠學好,

只是可能就更費力一點。 但是, 請注意, 這只是量上的差別, 而不是本質上的不行。

而且, 很多人以為「大腦發育到一定階段就不長了」。 於是, 就很著急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進行各種「大腦開發」的課程, 這也是一種誤解。

現代的腦科學已經證明, 成年人的大腦也具有可塑性。 也就是說, 腦細胞是不斷更新的, 只要你想學習, 懂得學習的方法, 都可以擁有聰明的大腦。

謬誤三:人類的大腦其實只開發了 5%-10%

我先說說這個 5%-10% 的傳說吧。

有人說, 這是愛因斯坦說的, 或者說這是解剖愛因斯坦大腦後的結論。 其實, 這句話並沒有在愛因斯坦正式的文獻中出現過, 就算說過, 也要看是什麼語境下說的, 很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話。 而愛因斯坦大腦解剖報告也從未提到這一點。現在有很多拿科學巨匠來演繹的情況,其實謬誤很多,以訛傳訛。另外還有一些別的版本,都是一些誤解。

為什麼說有些天才兒童、天才少年最終沒有成大器,很多時候是因為在反省智力低下,沒有韌性,沒有長遠的規劃,沒有內在的學習驅動力。

真正聰明的人,我曾說過,有三類:第一類聰明人,神經智力強,天生就高智商,是我們在報紙上電視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我們肯定會承認這樣的人是聰明人。第二類聰明人,經驗智力強,是通過後天的大量練習來達到的。我這裡透露一點,在《最強大腦》中,絕大多數天才般的選手,都是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才達到高水準的。他們也是聰明人。第三類聰明人,反省智力強,他們並不精於科學的研究,記憶的能力、辨識的能力等等。但是,他們具有宏觀的決策能力,像巴菲特這樣的決策者,以及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政治家等。

家長看完這種分類,其實就沒有必要非要糾結于「高智商」了,聰明真的是有不同的方式的。成為天才的必要因素還包括天才人格特質,如抗壓、情緒管理、持久性、創造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並不僅僅是一個 IQ 就夠了。

所以呢,開發大腦是一個錯誤的隱喻,似乎我們可以像挖金礦一樣去從大腦中挖出點什麼;而聰明養育真正的難點不在孩子那裡,其實在家長教育這裡。這也是我創辦的愛貝睿兒童實驗室為什麼如此重視家庭教育的原因。聰明養育,育兒育己。我們難以奢望一位不熱愛閱讀的媽媽能培養出一位熱愛閱讀的孩子。

謬誤四:學習記憶術可以提高智商,智商高容易取得成就

每個人都有記憶的能力,而且,這是可以訓練的。人越來越聰明,人類整體的智商也在提高。所以,我們的智商在逐年升高,這叫作弗林效應 (Flynn Effect)。

我們要搞清楚所謂的大腦開發實質是什麼,其實,現在好多打著大腦開發名頭的訓練都是記憶訓練。

對於記憶訓練,我本來是持中性的看法。但是,對於過度的宣傳,我又持負面的看法。記憶術可以有,比如當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力真的不夠用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下。

但是,我覺得人類學習的實質,或者說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記硬背東西,而是理解東西。把記憶等同於理解,這是非常錯誤的。

記憶術不是讓你理解,也不會幫助你理解,這是非常確定的,也就是說,記憶術可以幫你記一些很枯燥的、沒有規律的知識,但是,當你必須去應對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去理解,就像很多法律的名詞,你可以用記憶術背下來,但是上法庭的時候,怎麼運用法律,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記憶,是幫你記住;理解,是幫你記好。真正的學習,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融會貫通,才能創新,這才是人類智力的持續。

謬誤五:運動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很多家長過於看重孩子對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運動,這是十分可惜的。還有很多家長,仍然認為運動佔用了學習的時間,是在耽誤學習,甚至認為運動多的孩子,玩兒的心野了,就會不愛學習。

其實,從腦科學來講,運動不僅不會破壞學習,反而還會促進學習。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養分,幫助神經元生長。雖然運動對智商的提高還沒有量化,但是,運動促進大腦發育這個道理可以講,這個趨勢是存在的。而且,由於智力(注意,不是說智商)的發展是一個終生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間,運動一直都在起作用。

中國的孩子,在運動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最強大腦》的那些國外選手,心理素質都極好。比如,來自南美的奇安弗蘭科就是一位戶外運動的愛好者,當主持人問他緊不緊張的時候,他會說緊張,但是同時也很興奮,摩拳擦掌的樣子,這其實是運動員的習慣。因為他知道 it’ s show time (表演時間)。

運動的好處,更遠一點來說,還可以開一個人的眼界和思維。要走出去,動起來,僅僅待在屋子裡面,是無法瞭解真實世界的規律的,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行的。

結語

你和孩子的言語交流,你小時候給他的愛撫,你和他一起做的遊戲,你和他一起讀的小人書、一起堆的沙子、一起跑過的林蔭路,這些都是他最重要的早教。當然,如果你能多知道一點靠譜的、科學的育兒知識,並在陪伴他的時候應用上,那就是美好中的完美了。◆

[適合3-8歲] 情緒星球 ¥199 購買

而愛因斯坦大腦解剖報告也從未提到這一點。現在有很多拿科學巨匠來演繹的情況,其實謬誤很多,以訛傳訛。另外還有一些別的版本,都是一些誤解。

為什麼說有些天才兒童、天才少年最終沒有成大器,很多時候是因為在反省智力低下,沒有韌性,沒有長遠的規劃,沒有內在的學習驅動力。

真正聰明的人,我曾說過,有三類:第一類聰明人,神經智力強,天生就高智商,是我們在報紙上電視上才能看到的人物,我們肯定會承認這樣的人是聰明人。第二類聰明人,經驗智力強,是通過後天的大量練習來達到的。我這裡透露一點,在《最強大腦》中,絕大多數天才般的選手,都是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才達到高水準的。他們也是聰明人。第三類聰明人,反省智力強,他們並不精於科學的研究,記憶的能力、辨識的能力等等。但是,他們具有宏觀的決策能力,像巴菲特這樣的決策者,以及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政治家等。

家長看完這種分類,其實就沒有必要非要糾結于「高智商」了,聰明真的是有不同的方式的。成為天才的必要因素還包括天才人格特質,如抗壓、情緒管理、持久性、創造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並不僅僅是一個 IQ 就夠了。

所以呢,開發大腦是一個錯誤的隱喻,似乎我們可以像挖金礦一樣去從大腦中挖出點什麼;而聰明養育真正的難點不在孩子那裡,其實在家長教育這裡。這也是我創辦的愛貝睿兒童實驗室為什麼如此重視家庭教育的原因。聰明養育,育兒育己。我們難以奢望一位不熱愛閱讀的媽媽能培養出一位熱愛閱讀的孩子。

謬誤四:學習記憶術可以提高智商,智商高容易取得成就

每個人都有記憶的能力,而且,這是可以訓練的。人越來越聰明,人類整體的智商也在提高。所以,我們的智商在逐年升高,這叫作弗林效應 (Flynn Effect)。

我們要搞清楚所謂的大腦開發實質是什麼,其實,現在好多打著大腦開發名頭的訓練都是記憶訓練。

對於記憶訓練,我本來是持中性的看法。但是,對於過度的宣傳,我又持負面的看法。記憶術可以有,比如當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力真的不夠用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下。

但是,我覺得人類學習的實質,或者說教育的目的,不是死記硬背東西,而是理解東西。把記憶等同於理解,這是非常錯誤的。

記憶術不是讓你理解,也不會幫助你理解,這是非常確定的,也就是說,記憶術可以幫你記一些很枯燥的、沒有規律的知識,但是,當你必須去應對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去理解,就像很多法律的名詞,你可以用記憶術背下來,但是上法庭的時候,怎麼運用法律,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記憶,是幫你記住;理解,是幫你記好。真正的學習,還是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融會貫通,才能創新,這才是人類智力的持續。

謬誤五:運動就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很多家長過於看重孩子對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運動,這是十分可惜的。還有很多家長,仍然認為運動佔用了學習的時間,是在耽誤學習,甚至認為運動多的孩子,玩兒的心野了,就會不愛學習。

其實,從腦科學來講,運動不僅不會破壞學習,反而還會促進學習。運動會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養分,幫助神經元生長。雖然運動對智商的提高還沒有量化,但是,運動促進大腦發育這個道理可以講,這個趨勢是存在的。而且,由於智力(注意,不是說智商)的發展是一個終生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間,運動一直都在起作用。

中國的孩子,在運動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最強大腦》的那些國外選手,心理素質都極好。比如,來自南美的奇安弗蘭科就是一位戶外運動的愛好者,當主持人問他緊不緊張的時候,他會說緊張,但是同時也很興奮,摩拳擦掌的樣子,這其實是運動員的習慣。因為他知道 it’ s show time (表演時間)。

運動的好處,更遠一點來說,還可以開一個人的眼界和思維。要走出去,動起來,僅僅待在屋子裡面,是無法瞭解真實世界的規律的,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運行的。

結語

你和孩子的言語交流,你小時候給他的愛撫,你和他一起做的遊戲,你和他一起讀的小人書、一起堆的沙子、一起跑過的林蔭路,這些都是他最重要的早教。當然,如果你能多知道一點靠譜的、科學的育兒知識,並在陪伴他的時候應用上,那就是美好中的完美了。◆

[適合3-8歲] 情緒星球 ¥199 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