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國防工業」韓國國防科研能力發展分析

20世紀60年代末期, 韓國在美國的幫助下開始發展國防工業。 除部分高性能戰鬥機、高性能導彈及反導系統、尖端感測器等核心部件和功能材料需進口外, 目前韓國絕大部分其他武器裝備已實現國產化。 2016年, 韓國70%的裝備實現本土企業供貨, 自主研製的槍炮、制導武器、坦克、教練機、艦艇以及部分資訊電子戰裝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一、韓國國防科研能力概況

韓國的國防科研發展以政府科研機構為主導, 大部分武器裝備的研製生產由私營企業承擔, 政府實行合同管理。 韓國現有100多家軍工企業,

大多是軍民結合型企業, 軍品生產在這些企業中所占比例約為20%。 大企業在國防科研生產中占主導地位。

214級潛艇(SS081)在韓國大宇船廠下水

二、政府扶持國防科技發展的舉措

韓國防部對研發專案的支持, 是近年韓國防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韓國通過制定國防科研發展的中期和長期目標、規劃國防研發體系發展、加大國防研發投入等,

全面推進國防科技工業發展。

1.制定國防科研發展目標

韓國2014年發佈《國防基本政策書2014~2028》, 提出為追趕發達國家, 韓國需推進科技創新發展, 重點扶持和鼓勵韓國自主研發, 加大對國防研究開發和核心技術開發的投資力度, 積極研發與未來作戰系統相關的核心技術, 並為此設定了中、長期發展目標。

中期目標是將國防研發由“追隨者”向“引領者”轉變, 提升“國防研發費用占國防預算的比重”和“核心技術開發費占國防研究開發費的比重”。 長期目標是具備自主研發尖端武器系統的能力, 2028年前將國防科學技術水準提升至世界第8位。 此外,

把國防科學研究所打造成世界級的國防科學技術研發機構。

2.規劃國防研發體系發展

國防部防衛事業廳在《2014~2028年國防科技振興計畫》中提出, 要推進科技創新, 打造世界一流的研發體系, 形成先進行技術開發、後進行體系開發的良性迴圈模式;建立先進的國防科學技術企劃、評估及分析體系, 聚焦技術發展, 做好調查、分析、預測等技術規劃;科學管理研發項目, 發展費用管理體系, 助推重大專案攻堅與國防研發費的高效利用。

重點工作包括:一是強調國防科學研究所在主導戰略武器/秘密武器、新技術/核心技術研發項目過程中, 積極加強與產學研的深度合作。 即便是企業研發的武器裝備, 只要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內,

就積極推動相關技術的持續發展。 如果企業研發基礎差、研發能力薄弱, 由國防科學研究所推進專案的研究開發工作。 二是打造高效的研發團隊。 如計畫在國防科學研究所新設“防衛產業技術支持中心”, 主要為具備一定實力、能夠研發普通武器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三是對國防科研專案進行分類管理, 提高研發活動效率, 如規定核心技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項目主要研發其他國家拒絕對韓轉讓但對韓國國防極為重要的技術, 並將基礎研究項目分成主要由大學、科研院所等非政府機構承擔的基礎研究項目, 專業化研究中心承擔的項目(主要是為國防科技研發奠定基礎的項目)以及通過國際合作進行新技術引進的項目。

3.加大國防研發投入

近年來, 韓國國防研發投資總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研發預算約占國防預算的7%, 2017年將達到25億美元。 根據《2014~2028年國防科技振興計畫》, 韓國政府將持續增加國防研發費用在國防費用中所占的比重, 到2018年提升至8.5%, 2028年提升至15%。

國防研發投入將側重核心技術研發。 《2014~2028年國防科技振興計畫》提出國防科研重點任務是研發發達國家不轉讓的核心技術, 2018年將核心技術研發費用在國防研發預算中的比重提升到10%, 達3760億韓元, 2028年提升到15%。 此外, 韓國還將通過調整預算分配, 加強產學研機構的合作。 2005年工業界和研究機構獲得的研發資金占核心技術研發預算的2%, 近年來占比已超過30%。

4.引導私營企業參與國防研發

韓國國防科研與生產主要由私營企業承擔,政府積極推動民用與軍用領域技術的雙向轉移,並出臺了多項規劃、計畫,加強國防工業領域的軍民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國防採辦計畫管理局2009年啟動了國防工業基礎刺激研發計畫,並於2016年底發佈新一輪方案,資助約72家本國私營企業開展軍事技術研發工作;2015年推出“零件本土化計畫”,旨在提高韓國的國防自主研發能力,並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國私營企業在生產核心部件中的參與度。2017年2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未來創造科學部、防衛事業廳等8個部門共同公佈了耗資1343億韓元的“2017年度軍民技術合作試行計畫”,以促進國防部門使用私營企業優秀產品,規範軍民產品規格。2017年初,韓國宣佈計畫設立“國防工業創新基金”,以支援私營企業參與軍事專案的開發。

5.吸引技術人才

韓國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鼓勵科研人員出國深造。同時,韓國還斥重金大力從海外招募專業軍工人才。韓國在《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中提出,要大力培養機器人、大資料、認知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科學部、國防部、教育部還聯合提出加強資訊安全人才培養,到2017年增加至5000名。

三、未來國防科技發展方向

為適應國內外國防科技研發環境變化,《2014~2028年國防科技振興計畫》提出了四大國防科技發展方向。

1.未來先導型技術

掌握尖端核心技術,引領未來戰場變革。推動技術創新,加強技術難度大、成熟度低、複雜性高的高風險技術研發。

2.有效應對朝鮮威脅的技術

掌握能夠有效應對威脅環境變化及非對稱威脅的國防科學技術,特別是能夠有效應對朝鮮潛在威脅、不確定威脅的國防科學技術。

3.出口型技術

激發創新活力,降低核心技術的對外依賴程度。以替代進口、擴大出口為目標,加大對監視偵察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高附加值核心技術的開發。

4.力量擴充型技術

集中發展當前技術水準低但未來需求多的技術。積極推出新概念、新思想,加大對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投入,同時推進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發。

2017年初,國防採辦計畫管理局下屬國防發展局積極推進170餘個專案的發展,優先事項包括發展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彈道導彈防禦及反制技術、隱身技術、用於攔截小型無人系統的鐳射武器、24小時空中及反潛監控無人機、提升戰場機動性的戰場機器人、資訊與通信技術、超高速傳輸系統、無人機接收模組及大資料分析等。

(藍海星:寇玉晶)

韓國國防科研與生產主要由私營企業承擔,政府積極推動民用與軍用領域技術的雙向轉移,並出臺了多項規劃、計畫,加強國防工業領域的軍民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例如,國防採辦計畫管理局2009年啟動了國防工業基礎刺激研發計畫,並於2016年底發佈新一輪方案,資助約72家本國私營企業開展軍事技術研發工作;2015年推出“零件本土化計畫”,旨在提高韓國的國防自主研發能力,並最大限度地提高本國私營企業在生產核心部件中的參與度。2017年2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未來創造科學部、防衛事業廳等8個部門共同公佈了耗資1343億韓元的“2017年度軍民技術合作試行計畫”,以促進國防部門使用私營企業優秀產品,規範軍民產品規格。2017年初,韓國宣佈計畫設立“國防工業創新基金”,以支援私營企業參與軍事專案的開發。

5.吸引技術人才

韓國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鼓勵科研人員出國深造。同時,韓國還斥重金大力從海外招募專業軍工人才。韓國在《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中提出,要大力培養機器人、大資料、認知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科學部、國防部、教育部還聯合提出加強資訊安全人才培養,到2017年增加至5000名。

三、未來國防科技發展方向

為適應國內外國防科技研發環境變化,《2014~2028年國防科技振興計畫》提出了四大國防科技發展方向。

1.未來先導型技術

掌握尖端核心技術,引領未來戰場變革。推動技術創新,加強技術難度大、成熟度低、複雜性高的高風險技術研發。

2.有效應對朝鮮威脅的技術

掌握能夠有效應對威脅環境變化及非對稱威脅的國防科學技術,特別是能夠有效應對朝鮮潛在威脅、不確定威脅的國防科學技術。

3.出口型技術

激發創新活力,降低核心技術的對外依賴程度。以替代進口、擴大出口為目標,加大對監視偵察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高附加值核心技術的開發。

4.力量擴充型技術

集中發展當前技術水準低但未來需求多的技術。積極推出新概念、新思想,加大對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投入,同時推進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發。

2017年初,國防採辦計畫管理局下屬國防發展局積極推進170餘個專案的發展,優先事項包括發展應對朝鮮導彈威脅的彈道導彈防禦及反制技術、隱身技術、用於攔截小型無人系統的鐳射武器、24小時空中及反潛監控無人機、提升戰場機動性的戰場機器人、資訊與通信技術、超高速傳輸系統、無人機接收模組及大資料分析等。

(藍海星:寇玉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