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鐵觀音集團重組,起底新“掌門人”劉紀恒

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福建省安溪茶廠有限公司財產與營業事務交接儀式順利舉行, 北京和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接盤”, 和君總裁劉紀恒出任鐵觀音董事長。

劉紀恒是誰?

劉紀恒“接掌”鐵觀音

2017年11月20日,

福建安溪鐵觀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暨福建省安溪茶廠有限公司財產與營業事務交接儀式順利舉行, 這標誌著兩家公司的重整工作經23個月之後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北京和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接盤“鐵觀音”, 和君總裁劉紀恒出任“鐵觀音”董事長。

據瞭解, 劉紀恒, 1958年9月出生, 畢業于青島遠洋船員學院, 曾經長期在遠洋運輸行業, 以及中遠集團供職。

2001年之後, 就職於北京和君諮詢有限公司, 出任合夥人。 2012年至今, 就職於和君集團有限公司, 任總裁。

和君集團是何路神仙?根據和君集團網介紹,

和君集團是我國著名的戰略諮詢專家、投資銀行專家王明夫於2000年創建成立。 王明夫是國內第一代職業化證券分析師, 他還創建了中國證券業第一家證券研究所, 曾經擔任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

王明夫(左)

目前, 和君集團旗下擁有和君諮詢、和君資本、和君商學院三大核心業務。 和君諮詢是本土最大的諮詢機構之一, 曾榮獲“中國諮詢業第一品牌”稱號, 也是亞洲本土諮詢品牌中員工規模最大的諮詢集團。 和君商學院以互聯網教育方式, 為企業提供資金和資本運作的系統解決方案, 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成就中國第一支商學股票盛名。

和君資本是賦能式投資的領導性品牌和資本機構, 以PE和PIPE方式, 為企業提供資金和資本運作的系統解決方案, 為財富人士或機構提供財富管理服務。

累計管理PE投資基金超過100億元, 管理上海市政府、福建省政府、重慶市政府等多個政府引導基金和產業基金, 跟央企中車集團合作管理PPP基金500億元, 累計投資了100多家創新企業、擬上市企業和上市公司。

和君接手“鐵觀音”, 是一個產業整合的重大舉措。 可能利用和君集團在產業整合以及資本運作上的優勢, 在茶產業裡打造一個新型航母。

優勢互補模式融合

在接手鐵觀音集團之後, 劉紀恒曾經多次接受採訪, 談及對鐵觀音的期待, 以及和君對鐵觀音未來的期許。

和君集團對安溪鐵觀音集團的期待是,

將鐵觀音的龍頭地位以及不可複製的原產地優勢、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品牌優勢, 與和君集團的智力優勢、管道資源及新行銷平臺模式相融合, 實現優勢互補。 “品牌先導+區域整合+創新轉型”, 將成為安溪鐵觀音集團新的發展之路。

劉紀恒認為,茶行業必將被定義為“大健康產業”,也因此使其會配置更廣闊的產業資源,展現無限商機;而因茶產業巨大、資源分散,必將誕生顛覆式的、創新型的、適合資訊革命時代的商業模式。

而在創新轉型方面,劉紀恒也非常直白。在安溪鐵觀音集團的發展規劃中,將用未來思維去創新經營模式,走大眾化、工業化、國際化之路,進行茶葉全新價值利用開發,跨界合作,構建茶與食品、醫藥、日化、食用菌等多學科交叉新體系,實現時間、空間、產業三維開發。

劉紀恒也給出了安溪鐵觀音集團2017-2020年的發展目標,安溪鐵觀音將進入資本市場實現三板掛牌或借殼上市,圍繞鳳山牌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0億以上。

閩商觀察

茶產業需要整合大師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茶產量為599萬噸,中國為243萬噸。自2003年以來,全球及國內茶葉產量增速大幅上漲,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72%,9.26%,茶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在2016年全國幹毛茶總產值達到1680億元,2015年全國幹毛茶產值1519.2億元。

但是,根據choice資料顯示,2016年19家上市茶企(含新三板)合計營業收入36.52億元,營業收入最高的天福14.85億元,排名第二的八馬茶業僅4.62億元,僅10家上市茶企營收超過億元規模。營業收入最高的茶企,占全國市場份額不到1%。

換句話說,中國茶產業非常發達,但缺乏重量級龍頭企業。而這種現狀,顯然給有志於此的企業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如果有能量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中國茶產業市場培育出一個年收入超百億的大型企業,在未來是可能的。

這之間需要整合品牌、管理、行銷、產地、產品標準化等一系列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重整後的鐵觀音集團,依託和君集團強大的產業整合能力,以及市場運營能力,並由總裁劉紀恒出任鐵觀音董事長,究竟能否扛起中國茶產業整合大旗,依舊充滿懸念。

因為好老師可以教出好學生,但好老師不一定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林仙平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劉紀恒認為,茶行業必將被定義為“大健康產業”,也因此使其會配置更廣闊的產業資源,展現無限商機;而因茶產業巨大、資源分散,必將誕生顛覆式的、創新型的、適合資訊革命時代的商業模式。

而在創新轉型方面,劉紀恒也非常直白。在安溪鐵觀音集團的發展規劃中,將用未來思維去創新經營模式,走大眾化、工業化、國際化之路,進行茶葉全新價值利用開發,跨界合作,構建茶與食品、醫藥、日化、食用菌等多學科交叉新體系,實現時間、空間、產業三維開發。

劉紀恒也給出了安溪鐵觀音集團2017-2020年的發展目標,安溪鐵觀音將進入資本市場實現三板掛牌或借殼上市,圍繞鳳山牌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0億以上。

閩商觀察

茶產業需要整合大師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茶產量為599萬噸,中國為243萬噸。自2003年以來,全球及國內茶葉產量增速大幅上漲,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72%,9.26%,茶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在2016年全國幹毛茶總產值達到1680億元,2015年全國幹毛茶產值1519.2億元。

但是,根據choice資料顯示,2016年19家上市茶企(含新三板)合計營業收入36.52億元,營業收入最高的天福14.85億元,排名第二的八馬茶業僅4.62億元,僅10家上市茶企營收超過億元規模。營業收入最高的茶企,占全國市場份額不到1%。

換句話說,中國茶產業非常發達,但缺乏重量級龍頭企業。而這種現狀,顯然給有志於此的企業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間。如果有能量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中國茶產業市場培育出一個年收入超百億的大型企業,在未來是可能的。

這之間需要整合品牌、管理、行銷、產地、產品標準化等一系列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重整後的鐵觀音集團,依託和君集團強大的產業整合能力,以及市場運營能力,並由總裁劉紀恒出任鐵觀音董事長,究竟能否扛起中國茶產業整合大旗,依舊充滿懸念。

因為好老師可以教出好學生,但好老師不一定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閩商雜誌-閩商觀察原創

文:林仙平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