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黃帝內經》說:重病都是吃出來的,最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這樣!

中醫將人體的疾病分成很多類, 總體來說是三類, 一為內所因, 因為內在的情志, 包括飲食;二為外所因, 也就是外感;三為不內外因, 也就是跌打損傷等情況。 對於外感疾病來說, 中國人有一套無與倫比的治療機制, 可以說是非常細了。

但是, 風寒感冒容易治療, 內傷雜病很難治療, 一般情況下, 風寒感冒也就三五天的是, 除了嚴重的感染, 一般不涉及性命。 絕大多數的慢性病才是導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

疾病有層次, 深病致命

君有疾在腠理

中醫對疾病的認識跟西醫不一樣, 中醫認知疾病分層次, 比如最輕的就是皮毛病, 導致人體皮毛不能正常呼吸, 最容易表現為現代的肺部不適, 但還沒有深入經絡, 此時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 跟現代所謂的病毒潛伏期類似;

其次則是隨著皮毛不適, 開始進入經絡, 經絡不通, 導致人體有了明顯的反應, 比如身體疼痛,

比如呼吸困難, 氣喘等等。

再其次就是入腑, 開始影響到人的胃口, 六腑有了不適, 大便不能正常開解, 也沒有胃口, 甚至出現高燒等等情況。

再其次就是入了髒, 入了髒疾病就從陽入陰, 深入到了最為底層的機構, 就好比敵人深入了我們的心臟, 要往外趕非常吃力, 所以對於很多髒病, 很難治療。

外感傷陽, 飲食傷陰

中醫的第一本系統性講述如何治療疾病的書叫做《傷寒論》, 書中的主題思想就是治病必須扶陽, 因為病因都是好寒, 雖然表現出來的狀況有可能是發燒。

正是因為如此, 在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 中醫流派中起來了一個叫做扶陽的火神派。 那麼, 什麼情況會傷陰呢?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了, 飲食會傷陰。

五味子豈不是可以經常吃?

陰之所生, 本在五味, 陰之五宮, 傷在五味

人體的陰陽, 其實是來源於大自然的, 比如四肢為諸陽之本, 人體的陽氣一部分來自於六腑, 一部分來自於四肢, 還有一部分來自於肺部的呼吸;

而陰之所生, 則全在無味, 一個人要長身體必須補充各種營養,

這些影響在中醫看來就是五味, 我們吃的喝的都是五味。 正是因為人體的陰都來源於五味, 所以當來源豐富之後, 就很容易傷陰。 這就好比一個房子(陰之五宮), 人體的五臟其實就是陰的房子, 可以裝東西, 可以裝得下很多東西, 但是裝的東西太多了, 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陰的五宮所傷也在五味。 這就是所謂的成也蕭何敗蕭何。

五味如何傷人?

人無五味, 自然不能奉養身體, 五味過多, 則會傷害身體。 因此, 是故味過於酸, 肝氣以津, 脾氣乃絕;多吃酸菜, 就會使人的肝臟功能過強, 肝疏泄太過就會導致脾胃功能減弱, 所以形成脾氣受損, 很多時候脾受損就會導致肌肉萎縮。 其實, 韓國人保持身材苗條, 很多時候就跟泡菜有關,

泡菜對人體是有很好的束縛作用的, 很多人吃酸菜之後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體型。

吃的東西味過於鹹, 大骨氣勞, 短肌, 心氣抑;會嚴重影響心臟的功能, 所以很多人如果心臟不適, 最好吃清淡一些, 因為鹹味的食物吃多之後就會不斷地調動腎氣, 不斷地消耗人體的心氣, 加重心臟的負擔, 最後讓人受不了。

吃的東西味過於甘, 心氣喘滿, 色黑, 腎氣不衡, 甜的東西對人體的作用有很多, 好的方面來說就是可以使人緊張的心態得到很好的舒緩, 也有壞的方面, 其中就是腎氣變得更加不能輸送到全身, 出現了皮膚變黑, 解毒功能減弱, 特別是性欲變弱。

吃的食物味過於苦, 脾氣不濡, 胃氣乃濃, 苦的東西會傷胃氣, 比如吃黃連,很快就會有反應,吃了之後胃口開始變小,開始沒有食欲,這個時候都會有所傷。

大家以為吃飯就是簡單的吃飯,其實吃飯就是吃命,你吃的是什麼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命。而且這種傷,直接傷五臟,還不是從皮毛開始傷,很多人不注意吃,就這樣吃出各種疾病。

五味和

什麼是最健康的飲食習慣?

所以《黃帝內經》給出的最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是: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吃什麼東西,首先最大的原則是謹和五味,五味之間需要一個平衡,這種情況就很有講究了。

1、謹和五味不是想吃就吃

很多人提倡率性而吃的生活習慣,有的人喜歡吃辣,那就使勁吃辣,很多時候這是對的,但是對於人體而言,率性的吃法存在很大的危險性。一般情況下,人體需要什麼就會急需補充什麼,所以想吃啥就吃啥是對的。但是由於慣性作用,很多人其實並不是需要性辣的食物,由於家庭或者其他原因習慣了,就這麼吃下去,就形成了習慣,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2、謹和五味不是不挑食

有的人認為,不挑食就是最健康的飲食習慣,這種就是謹和五味了吧?其實不然,很多人是有不挑食的好習慣,但是這種習慣其實並不一定是健康的,因為有的人身體是有偏性的,需要吃一些東西來補充,但是由於家庭教育或者其他原因養成了不挑食的習慣,此時就很容易導致疾病。當然,這種疾病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平衡的疾病,一般不會太嚴重。

3、謹和五味是什麼?

謹和五味必須根據個人的體質差異,根據時空差異,五臟的虛實狀態不同時候、不同狀態進行比較靈活的轉換,所以養生是一件很高難度的工作。

慶餘閣系列

從零開始學原汁原味中醫,歡迎品讀慶餘閣出品《學中醫,用中醫》,具體內容歡迎點擊瞭解更多!

比如吃黃連,很快就會有反應,吃了之後胃口開始變小,開始沒有食欲,這個時候都會有所傷。

大家以為吃飯就是簡單的吃飯,其實吃飯就是吃命,你吃的是什麼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命。而且這種傷,直接傷五臟,還不是從皮毛開始傷,很多人不注意吃,就這樣吃出各種疾病。

五味和

什麼是最健康的飲食習慣?

所以《黃帝內經》給出的最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是: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氣骨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吃什麼東西,首先最大的原則是謹和五味,五味之間需要一個平衡,這種情況就很有講究了。

1、謹和五味不是想吃就吃

很多人提倡率性而吃的生活習慣,有的人喜歡吃辣,那就使勁吃辣,很多時候這是對的,但是對於人體而言,率性的吃法存在很大的危險性。一般情況下,人體需要什麼就會急需補充什麼,所以想吃啥就吃啥是對的。但是由於慣性作用,很多人其實並不是需要性辣的食物,由於家庭或者其他原因習慣了,就這麼吃下去,就形成了習慣,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2、謹和五味不是不挑食

有的人認為,不挑食就是最健康的飲食習慣,這種就是謹和五味了吧?其實不然,很多人是有不挑食的好習慣,但是這種習慣其實並不一定是健康的,因為有的人身體是有偏性的,需要吃一些東西來補充,但是由於家庭教育或者其他原因養成了不挑食的習慣,此時就很容易導致疾病。當然,這種疾病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平衡的疾病,一般不會太嚴重。

3、謹和五味是什麼?

謹和五味必須根據個人的體質差異,根據時空差異,五臟的虛實狀態不同時候、不同狀態進行比較靈活的轉換,所以養生是一件很高難度的工作。

慶餘閣系列

從零開始學原汁原味中醫,歡迎品讀慶餘閣出品《學中醫,用中醫》,具體內容歡迎點擊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