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偉大時代呼喚新的理論, 偉大實踐催生新的方略。 馬克思、恩格斯曾說過: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既不是提前規劃設計好的, 也不是憑主觀想像出來的, 而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應運而生的。

在應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局勢和深刻變化中呼之而出

從國內來看,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複雜變化, 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改革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變,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的態勢沒有變, 社會總體和諧穩定的態勢沒有變。 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我國發展長期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調整矛盾突出,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 金融風險有所集聚, 部分地區困難增多, 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重, 改革處於爬坡過坎階段, 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方面還有不少困難,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外環境更加複雜等等。

從党的自身建設看,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精神著力加強作風建設, 強力懲治腐敗, 加強黨內監督,

大力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黨的面貌為之一新, 人民群眾對黨的信賴和擁護不斷增強。 同時我們黨執政面臨的社會環境和現實條件發生深刻變化, 如利益多元化使協調利益關係、解決利益矛盾難度加大, 就業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樣化使加強黨員隊伍管理難度加大, 新媒體日新月異使加強對思想輿論陣地管理難度加大。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需要繼續深化, 全面從嚴治党任務依然繁重。

面對錯綜複雜的時代大變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党的建設的新要求, 黨中央登高望遠、運籌帷幄, 以新的理念、新的視野洞察局勢、搶抓機遇,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戰略性指導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順應時代發展, 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圖為外國讀者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中國主題圖書全球新年展銷月啟動儀式上流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資料圖片)

在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中孕育而生

五年來, 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 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 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增長到80萬億, 穩居世界第二。 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 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資訊通訊、高速鐵路、公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 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党的建設同步推進, 均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 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五年來, 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 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 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 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 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 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這些變革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黨的歷史上、新中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究其原因,根本就在於從理論探索和實踐積累中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和戰略指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磨礪而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作出這個重大政治判斷,是一項關係全域的戰略考量,表明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表明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這個新時代既與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發展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特點,党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飛躍,黨的執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發展水準和發展要求變得更高了。必須按照新時代的新要求,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完善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推進和落實各項工作,更加自覺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動搖,更加自覺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思想和行動。

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中形成發展

1956年,黨的八大正式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改革開放後作了歸納精煉,至今已經60多年。今年1月,黨中央就黨的十九大報告議題徵求各地區各部門意見時,各方面對修改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法的意見比較集中。在深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生產能力極大增強,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220多種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很多產品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落後的社會生產”的表述已經不符合實際。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人民生活需要日趨多樣化多方面多層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是一個純概念的改變,是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反映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要求,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理論是不是徹底,關鍵看它直面問題的深度、解決難題的程度。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遇到的大事難事不少,面對的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党治党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在前所未有的難題面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沒有繞著走、躲著走,而是迎難而上,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非凡的理論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在直面時代問題中尋求思路,在攻堅克難中打開視野,在回應人民關切中謀求辦法,在總結億萬群眾實踐經驗中昇華認識,在解答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中貢獻中國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飛躍。

(寄言)

這些變革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黨的歷史上、新中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究其原因,根本就在於從理論探索和實踐積累中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和戰略指導。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磨礪而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作出這個重大政治判斷,是一項關係全域的戰略考量,表明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表明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這個新時代既與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發展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特點,党的理論創新實現了新飛躍,黨的執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有重大轉變,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發展水準和發展要求變得更高了。必須按照新時代的新要求,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完善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推進和落實各項工作,更加自覺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動搖,更加自覺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思想和行動。

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中形成發展

1956年,黨的八大正式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法,改革開放後作了歸納精煉,至今已經60多年。今年1月,黨中央就黨的十九大報告議題徵求各地區各部門意見時,各方面對修改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法的意見比較集中。在深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因為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生產能力極大增強,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220多種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他很多產品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落後的社會生產”的表述已經不符合實際。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人民生活需要日趨多樣化多方面多層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是一個純概念的改變,是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反映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要求,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理論是不是徹底,關鍵看它直面問題的深度、解決難題的程度。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遇到的大事難事不少,面對的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党治党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在前所未有的難題面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沒有繞著走、躲著走,而是迎難而上,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非凡的理論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在直面時代問題中尋求思路,在攻堅克難中打開視野,在回應人民關切中謀求辦法,在總結億萬群眾實踐經驗中昇華認識,在解答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中貢獻中國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飛躍。

(寄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