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不適宜擔任現職” 請離開

據報導, 截至今年11月22日, 河北省已有776名領導幹部因履職不盡責等情形受到組織調整, 公職崗位再也不是貪官庸官的“鐵交椅”。

對於這些黨員幹部, 既然已經“不適宜擔任現職”, 組織自然毫不客氣地請他離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進和正風肅紀力度的加大, 黨內政治生活出現了可喜變化, 絕大多數黨員幹部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 但不可否認, 總有那麼一些人抱怨“官不聊生”, 奉行“寧肯不辦事, 只要不出事”的“官場哲學”, 既不願擔當也不肯負責。 群眾戲稱這些人:工作上倒是不再亂為了, 可也不作為了;好處是不敢拿了, 可該辦的事也不給辦了。

履職不盡責, 不僅耽誤了工作、損害了群眾的根本利益, 時間一長也會帶壞單位的風氣, 危害非同一般。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 多次嚴厲批評過這類現象。

可一段時間內, 不少單位對此沒有明確的處置規定, 有的單位雖然對履職不盡責的幹部進行教育提醒, 但發現不管用後, 也就聽之任之。 理由似乎也很充分:這些黨員幹部畢竟沒有貪污腐敗之類的硬傷, 能把人家怎麼著?這種想法和做法, 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不作為, 事實上也是不作為的一種表現。

治理上述問題, 需要拿出切實手段。 黨員幹部是否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群眾的感受是最真切的。 而“不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不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 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信念動搖, 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不堅定, 關鍵時刻經不住考驗”等問題, 有時可能難以識別,

這就需要既加強與群眾聯繫, 拓寬社會監督管道, 瞭解黨員幹部工作作風, 又要加大監督力度, 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對於後者, 事實上, 也是對各級黨組織擔當的考驗。

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落馬”官員, 有的問題是群眾早已反映、組織也有掌握, 卻以“人才難得”為由縱容其邊腐邊升、越腐越升;有的雖身居高位, 理想信念卻早已喪失、黨性品行更是差得嚇人……對於這類人, 如果各級黨組織能早一點發現, 幫助其“懸崖勒馬”, 他們也不會給黨和人民帶來那麼大的危害, 甚至淪落到階下囚的地步。 可以想見, 776名領導幹部受到組織調整對有著同樣問題的幹部的衝擊力, 遠大於幾個人點名道姓的通報曝光;對新入職黨員幹部的警示教育作用,

也勢必能警示他們不再冒重蹈覆轍的風險。

當然, 被調整的黨員幹部要正確認識組織的良苦用心, 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不適宜擔任現職”的種種問題, 痛定思痛, 知恥而後勇。 (魯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