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保准牛創始人晁曉娟:保險發展新趨勢,科技賦能場景險

嘉賓簡介:晁曉娟,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碩士, 在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海外國家工作學習過。 16年跨界經驗, 籌備並參與多家保險電商公司,

有豐富的互聯網+保險+技術的融合經驗。 曾任新華保險電子商務公司總裁助理/CTO, 歷任NEC、汽車之家、陽光保險、新華保險等公司管理職位。

公司簡介:保准牛, 保險科技與資料驅動的全球化定制保險平臺。 企業高度融合“互聯網+”保險, 深挖企業和個人的風險需求, 運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手段和大資料風控, 定制專業化、創新性、低成本的新型保險產品與保障服務體系, 説明企業和個人轉嫁風險, 實現變現。

分享 | 晁曉娟

整理 | 青川 張涵

大家好, 我是保准牛晁曉娟, 保准牛是一家保險科技和資料驅動的定制保險平臺, 專注於保險科技和定制保險。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場景保險出現,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是怎樣發現場景、怎樣把保險跟場景結合起來,

怎樣運用科技驅動場景險的一些經驗。

我原來不是保險行業, 之前一直是在外企工作, 然後是互聯網公司, 創業前五年去了保險公司, 從零開始做互聯網+保險。 所以作為一個互聯網人到保險公司, 就在想為什麼用戶看保險會有點煩呢?我當時想, 是因為你在使用者並不需要的場景給他保險, 所以他才會覺得煩, 而場景之下, 保險會變剛需。

瞄準剛需 找到適合切入的場景

從互聯網角度來講場景不是簡單的名詞, 它是重構人與商業的連接, 是一種新的體驗、新的洞察、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在不同的生活方式裡用戶的心智可能會變化。 舉個例子當你出國的時候, 你會缺乏安全感,

你會想我是不是能買一份保險, 讓我覺得更安全。 其實不同的場景之下用戶心智的變化, 會導致保險由原來的非剛需變成剛需。

而隨著消費升級和重度垂直的發展, 出現越來越多的新興場景, 這些新興場景的特點主要為碎片化、多元化、個性化。

不論你從事什麼行業, 都會通過場景的視角和思維去看每一件事。 如果你從保險的視角去看, 可能會考慮有沒有風險;如果用互聯網的角度去看, 可能更關注用戶體驗。 所以關鍵在於怎樣去解構一個場景, 從而發現它不同的點。

比如小黃車剛剛出現的時候, 很多人想像不到把小黃車放在外面是什麼樣的場景, 所以小黃車找保險公司定制產品的時候, 保險公司在商業模式上就不能理解,

更何談做風險轉嫁。 小黃車真正的痛點是大量的人在騎行中可能有風險, 如果人員出事的話, 無論是對品牌還是對業務運營都會產生風險, 這些風險就是新場景帶來的。

隨著消費升級大家對保險的需求也在增加, 比如今年有食品企業找到我們,

他們原來很少考慮保險, 但隨著消費升級客戶對他們要求和品質的提升, 促使他們通過保險來幫他們去做背書。

場景裡有幾個參數, 一個高頻, 體現在變化快。 二是小額, 費用是非常低的而且額度很低。 三是碎片化, 可以因時因地隨時變化。 原來的保險按年, 那現在我們可以按月、按天甚至按秒, 因為場景的時間邏輯是不一樣的。 另外是地域, 原來是覆蓋全國, 現在可以覆蓋到某一個地方, 甚至某一個區域的具體位置, 這些參數變化會把原來一整塊的保險變得更加碎片化。 舉個例子比如說外賣險。 騎士在送餐的場景裡有幾個標的, 即人、車、天氣、路人以及食品安全和配送時間的延遲等。

我們會用場景思維去發現每一個場景, 同時也會甄別到底是好場景還是壞場景,還是看上去特別好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剛需。很多場景裡是共性的,我們用幾十個參數去篩出來能深耕的場景,包括本身的趨勢是不是對的,以及剛才說的需求端是不是足夠旺盛、是不是足夠增長。

如果供給端已經做的非常好,我們就很難產生真正的價值。如果需求端非常旺盛,但供給端不足,我們也許有機會。在共用經濟裡,衣食住行基本上我們都涉及了,這個點上需求與人是相關的;另外在碎片化上,如果需要跟碎片化的場景綁定,而又需要通過技術來連接這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就是有機會的。

比如說我們是首家推出定制體育保險的公司,原來並沒有做體育保險的,當我們去做定制的時候,大量的客戶找我們去做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在想憑什麼是我們做,或者憑什麼我們有機會去把這件事情做大呢。

我發現大量的體育運動專案沒有適合的保險產品,也就是說這個商業模式裡是有風險的,不管是死傷還是致殘,這件事情是跟他們的生存息息相關,說明剛需是足夠的,而保險供給端並沒有這樣的產品。

另外在體育運動場景中,並沒有真正的資料去做風險定制。舉個例子,足球運動中的前鋒和後衛,他們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能夠通過資料反向定制不同的價格,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們也已經開始做了。

提升效率 保險科技滲透每個環節

保險科技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點是靈活定價。從原來比較單一的定價,變成可以通過資料動態定價。千人千面,風險不一樣,相應的價格也應該有所區別。

第二點是做動態風控。比如說共用單車,我們沒有做資料分析的時候,會覺得他可能有風險,但風險歸因不定。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資料發現風險的組成和原因,並給出如何降低風險的方法及建議。

我們用這種方式去做定價反覆運算以及風控,而且通過資料分析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這是保險科技在產品定制、產品創新以及定價、風控上非常好的實踐。

另外一個是線上理賠,我們的客戶可以通過微信拍照上傳理賠,但是理賠的關鍵在於提升效率。

在人工智慧應用中有規則引擎和機器學習。保險條款是特別典型的規則庫,可以通過規則引擎去做。另外就是通過理賠資料,去分析個人或企業的信用,無論理賠額度還是效率都可以做不同的設定。

科技層面來看,做保險科技相關的可能會有區塊鏈、物聯網、車聯網等等。而哪些可以馬上做?哪些還需要時間沉澱?從區塊鏈的角度,我覺得還需要點時間,因為在資料交換和智慧合約上,需要多個主體和機構,行業裡面需要認知和週期。

對於物聯網、車聯網以及可穿戴設備,從定價的角度來看,是特別好的一種獲取資料來源的方式。但問題在於國內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車聯網的普及率、滲透率和覆蓋率都還不夠,所以,如果這些動態資料是需要從C端獲取,而他本身的覆蓋率不夠的話,也還需要一些時間週期。

對我們來講,如果想做好場景保險這件事的,總結下來是兩點,一是說能夠發現場景,甄選出適合的場景。第二是基於場景本身,把風險進行界定以及通過技術的手段,進行精准定價並且持續不斷地把這件事情變成良性迴圈。

互動問答環節

愛分析讀者:眾安保險已經在做場景險了,創業公司如何差異化競爭?

晁曉娟:眾安作為一家保險公司,切分的並不是現有傳統保險的大蛋糕,而是利用科技打開一個藍海。這點保准牛和眾安是一樣的,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填補傳統保險的空白。

眾安跟保准牛有互聯網和技術基因,讓互聯網保險保障更加精准,服務也更加便捷,通過場景家定制給客戶提供個性化的保險產品。比如眾安的運費險、碎屏險,保准牛推出的單車險、體育保險,這些都是結合新場景制定的保險產品。客戶更願意為這些定制產品去買單。

從差別來看,我們跟眾安是單一供給和平臺化的差別。眾安是保險公司,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場景,都是同一家供給。保准牛本身是一家平臺,可以在全球連接供給,這是保准牛能做,但眾安未必能做的一件事情。其實有點類似於摩拜和ofo,一個是自己生產自行車,另外一個是連接多家的自行車廠商,生產不一樣的自行車。

總結來說,就是單一生產的保險公司和連接多家保險供給的平臺差異。

愛分析讀者:保准牛以及其他場景險公司從場景中能獲取大量用戶,哪種客群未來更有經營價值?

晁曉娟:保准牛是家互聯網定制保險平臺,所以我們致力於通過保險科技驅動和資料分析不斷反覆運算,説明客戶把風險降到更低,豐富的場景標籤能夠讓我們提供更好的定價服務和風控。

愛分析讀者:從發展戰略來看,場景險創業公司是對標眾安保險、微眾銀行,自己做業務合適;還是對標京東金融、眾安科技,將業務、技術能力輸出合適?

晁曉娟:保准牛現在做的事情是一邊持續不斷的發現場景,一邊通過專業的技術定制產品和完善保障體系,把整個閉環打通。在這個階段很難區分單純的業務和技術,因為我覺得這兩件事情是要在一起打磨才能形成真正場景險的閉環。

同時也會甄別到底是好場景還是壞場景,還是看上去特別好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剛需。很多場景裡是共性的,我們用幾十個參數去篩出來能深耕的場景,包括本身的趨勢是不是對的,以及剛才說的需求端是不是足夠旺盛、是不是足夠增長。

如果供給端已經做的非常好,我們就很難產生真正的價值。如果需求端非常旺盛,但供給端不足,我們也許有機會。在共用經濟裡,衣食住行基本上我們都涉及了,這個點上需求與人是相關的;另外在碎片化上,如果需要跟碎片化的場景綁定,而又需要通過技術來連接這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就是有機會的。

比如說我們是首家推出定制體育保險的公司,原來並沒有做體育保險的,當我們去做定制的時候,大量的客戶找我們去做這件事情,那我們就在想憑什麼是我們做,或者憑什麼我們有機會去把這件事情做大呢。

我發現大量的體育運動專案沒有適合的保險產品,也就是說這個商業模式裡是有風險的,不管是死傷還是致殘,這件事情是跟他們的生存息息相關,說明剛需是足夠的,而保險供給端並沒有這樣的產品。

另外在體育運動場景中,並沒有真正的資料去做風險定制。舉個例子,足球運動中的前鋒和後衛,他們的風險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能夠通過資料反向定制不同的價格,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們也已經開始做了。

提升效率 保險科技滲透每個環節

保險科技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點是靈活定價。從原來比較單一的定價,變成可以通過資料動態定價。千人千面,風險不一樣,相應的價格也應該有所區別。

第二點是做動態風控。比如說共用單車,我們沒有做資料分析的時候,會覺得他可能有風險,但風險歸因不定。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資料發現風險的組成和原因,並給出如何降低風險的方法及建議。

我們用這種方式去做定價反覆運算以及風控,而且通過資料分析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所以這是保險科技在產品定制、產品創新以及定價、風控上非常好的實踐。

另外一個是線上理賠,我們的客戶可以通過微信拍照上傳理賠,但是理賠的關鍵在於提升效率。

在人工智慧應用中有規則引擎和機器學習。保險條款是特別典型的規則庫,可以通過規則引擎去做。另外就是通過理賠資料,去分析個人或企業的信用,無論理賠額度還是效率都可以做不同的設定。

科技層面來看,做保險科技相關的可能會有區塊鏈、物聯網、車聯網等等。而哪些可以馬上做?哪些還需要時間沉澱?從區塊鏈的角度,我覺得還需要點時間,因為在資料交換和智慧合約上,需要多個主體和機構,行業裡面需要認知和週期。

對於物聯網、車聯網以及可穿戴設備,從定價的角度來看,是特別好的一種獲取資料來源的方式。但問題在於國內無論是可穿戴設備還是車聯網的普及率、滲透率和覆蓋率都還不夠,所以,如果這些動態資料是需要從C端獲取,而他本身的覆蓋率不夠的話,也還需要一些時間週期。

對我們來講,如果想做好場景保險這件事的,總結下來是兩點,一是說能夠發現場景,甄選出適合的場景。第二是基於場景本身,把風險進行界定以及通過技術的手段,進行精准定價並且持續不斷地把這件事情變成良性迴圈。

互動問答環節

愛分析讀者:眾安保險已經在做場景險了,創業公司如何差異化競爭?

晁曉娟:眾安作為一家保險公司,切分的並不是現有傳統保險的大蛋糕,而是利用科技打開一個藍海。這點保准牛和眾安是一樣的,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填補傳統保險的空白。

眾安跟保准牛有互聯網和技術基因,讓互聯網保險保障更加精准,服務也更加便捷,通過場景家定制給客戶提供個性化的保險產品。比如眾安的運費險、碎屏險,保准牛推出的單車險、體育保險,這些都是結合新場景制定的保險產品。客戶更願意為這些定制產品去買單。

從差別來看,我們跟眾安是單一供給和平臺化的差別。眾安是保險公司,所以無論是什麼樣的場景,都是同一家供給。保准牛本身是一家平臺,可以在全球連接供給,這是保准牛能做,但眾安未必能做的一件事情。其實有點類似於摩拜和ofo,一個是自己生產自行車,另外一個是連接多家的自行車廠商,生產不一樣的自行車。

總結來說,就是單一生產的保險公司和連接多家保險供給的平臺差異。

愛分析讀者:保准牛以及其他場景險公司從場景中能獲取大量用戶,哪種客群未來更有經營價值?

晁曉娟:保准牛是家互聯網定制保險平臺,所以我們致力於通過保險科技驅動和資料分析不斷反覆運算,説明客戶把風險降到更低,豐富的場景標籤能夠讓我們提供更好的定價服務和風控。

愛分析讀者:從發展戰略來看,場景險創業公司是對標眾安保險、微眾銀行,自己做業務合適;還是對標京東金融、眾安科技,將業務、技術能力輸出合適?

晁曉娟:保准牛現在做的事情是一邊持續不斷的發現場景,一邊通過專業的技術定制產品和完善保障體系,把整個閉環打通。在這個階段很難區分單純的業務和技術,因為我覺得這兩件事情是要在一起打磨才能形成真正場景險的閉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