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優惠套路多!你以為買到便宜,其實是“中了招”

常常會有這樣的場景:商家為了做活動打了不少折扣, 送了不少東西, 花了大量金錢, 但消費者往往卻不覺得占到了便宜, 反而覺得折扣力度不大, 贈品價值太小, 商品依然太貴。

其實, 貴不貴這個問題, 不是由商家說了算的, 而是由消費者說了算。 商品的價值, 要看客戶的心理感受。 那商家該如何讓消費者感到商品真的不貴, 買到就是占了便宜呢?

這就和本周我們要講的行銷概念——“比例偏見”有很大的關係了。 比例偏見, 是一個來自消費者心理學上的概念, 是指在很多場合下, 人們本來應該考慮數值本身的變化, 卻更傾向於考慮比例或倍率的變化。

我們來舉個例子:買一個20元的東西, 被你殺價到15元;買一個120元的東西, 被你殺價到了115元。 你覺得哪一個讓你更有成就感呢, 更讓你覺得佔便宜了呢?

很明顯是前者, 雖然同樣是便宜了5元, 但是前者的便宜比例是25%,

而後者的便宜比例是4%。 從比例上來講, 便宜25%可比4%要“划算”多了, 儘管數值都是5。

這麼說來, 其實人們在消費上是非常不理性的。 商家應該怎麼應用“比例偏見”這種非理性的消費者心理來銷售商品呢?

運用場景一:

很多超市中, 熟食區往往一到晚上8點就會開始打8折甚至7折進行促銷, 而大型家電區逢年過節的促銷活動幾乎都是“直降400元”“直降800元”等直接降價。

因此, 價格低的商品要直接打折, 因為5元的商品降價2元也不起眼, 但打6折就很讓人瘋狂了;而價格高的商品就需要降價, 8000元一台的電視, 打9折當然沒有“直降800元”吸引人。

運用場景二:

買一個1000元電飯煲, 送你一個價值50元的鍋, 大部分人會覺得“哎呀, 好小氣, 送的鍋才50元”。 所以商店往往不會這麼做, 他們會告訴你, 買這個1000元的電飯煲, 加一元就可以換購一個價值50元的鍋。 而這樣的手段, 讓絕大部分人在超市“中了招”。

因此, 用換購的方式, 讓消費者們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價錢變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 而不是原來的大商品上, 這樣就能給他們很划算的感覺。

運用場景三:

因此, 把廉價的配置品, 搭配在一個昂貴的商品上一起賣, 相對於單獨賣這個廉價商品, 會更容易讓消費者覺得撿到便宜而買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