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心給力 5名流浪者找到工作

3月10日, 西鄉街道龍騰社區一個工地, 幾名被救助的流浪者獲得臨時工作, 在一個建築工地協助清理垃圾。 南都記者 霍健斌 攝

兩名流浪者拒絕回鄉提議

深圳寶安區西鄉街道龍騰社區工作站綜合黨委書記張世星在3月10日上午9時許就帶隊開始了該轄區的排查工作。 收到街道轄區網格員的報告後, 張世星在轄區內的某高架橋下見到了當天最先找到的兩名流浪者。

經工作人員耐心細緻的勸說和心理疏導後, 這兩名流浪者由原先的抗拒, 一點點轉為願意接受救助, 但均拒絕了有關幫助其回鄉的提議。 張世星表示, 由於對方無法提供居民戶口本、居住證、社保證明等關鍵材料, 所以, 幫助這兩名流浪者異地補辦丟失了的身份證的計畫也無法實現, 而不願意面對親屬的他們也不願回戶籍地補辦身份證。

一名年長流浪者送往救助站

傍晚,

在該高架橋下, 工作人員又一次發現了3名流浪者。 直至當晚10時許, 在工作人員的耐心溝通說服下, 原先一直露宿橋底的這5名流浪者終於同意接受幫助, 在轄區內一家愛心企業工地處暫時“打零工”, 並暫住在該工地的工棚。

據西鄉街道工作人員介紹, 當天, 西鄉街道轄區另一處還發現了一位較年長的流浪者, 目前工作人員已經將其送往寶安區救助站接受幫助。

據瞭解, 寶安區西鄉街道從2008年設立“人生驛站”開始就一直關注並探索解決流浪乞討人員的工作方法, 除了在面對流浪乞討人員時會進行分類處理“對症下藥”以外, 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解開他們的“心結”, 也是工作中的重點。 通過將流浪乞討人員納入轄區已有的網格化管理,

將面對流浪乞討人員的工作納入常態是本次排查工作的重點。 同時, 也有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流浪乞討人員是一個社會問題, 單憑街道、社區等某一個單位很難徹底解決,目前西鄉的做法也只是在進行探索。

對話

95後流浪者:在外面流浪比較自由

在昨天西鄉某高架橋下找到的5名流浪者中, 有1名95後的年輕人, 顯得有些特別。 清秀、白淨, 這是不少人見到阿長之後的第一印象。 如果不是安全帽下冒出的幾縷長髮和身上有些破舊的外套, 很難有人會認定眼前這個年輕人是名流浪者。 事實上今年剛剛22歲的阿長在深圳的流浪生活已經一年有餘。

15歲時, 剛剛讀完初二的阿長就離開廣西的家, 跟隨父親外出打工。

20歲時跟隨親戚來到深圳, 一開始是在電子廠做工, 七八個月後, 厭倦了工廠單調生活的他從廠裡出來, 不料沒多久就接連丟掉了身份證和手機。

阿長說, 開始流浪生活的那一天自己身上只有幾十塊錢。 沒有地方睡覺就睡橋底, 沒有錢吃飯就撿瓶子, 開始的時候一天只能換得十幾塊錢, 只夠吃一頓飯。 剛剛來到這個高架橋底住下時, 由於頭髮很長時間沒剪, 被取了“阿長”的綽號。

南都:你上次跟家裡聯繫是什麼時間?

阿長:一年多前吧, 手機丟了後不記得電話號碼, 沒辦法跟家裡聯繫。

南都:如果讓你選擇, 你願意回到廠裡工作, 還是像現在一樣過流浪的生活?

阿長:兩種生活各有不同。 在廠裡上班安穩一些, 還有固定的錢拿,

但是在外面流浪比較自由。

南都:你今年剛22歲, 你覺得你跟其他的同齡人相比有什麼不同嗎?

阿長:他們會比我成熟一些。 他們有很多機會和經歷我都沒有。

采寫:南都記者 孫雅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