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2年他伺候上百萬個屁股 把“屁股生意”做到十億

導讀:馬悅, 西北漢子, 媒體稱之為“中國智慧馬桶蓋第一人”, 自喻“職業伺候中國屁股”, 他說自己是中國最懂“屁股決定腦袋”真實含義的人。

文丨商界 胡二夥

馬悅絕對是一個熱血且愛折騰的實業“老炮兒”, 像一塊理性而堅韌的石頭, 他的家電人生是彩色的。

25年前, 他從電力部門辭職, 騎著自行車, 兩年把牆壁開關賣到全國第一。 22年前, 他開始代理“奧普浴霸”, 因為業績卓然, 從一個普通的浴霸代理商, 一躍成為奧普浴霸首任CEO。 15年前, 他又辭去CEO, 抱著自己的“墓碑”, 視死如歸, 創立“洗之朗”品牌, 投身到中國沒人看好的智慧馬桶蓋行業。

年輕時的馬悅

2015年, 在國內熱議日本馬桶蓋之時, “洗之朗”因超級耐用成為日本2號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標配;在香港, 被譽為亞洲《紐約時報》的《南華早報》爆料:中國智慧馬桶蓋頂級製造商在西安;2016年, 國務院副總理、國家製造強國領導小組組長馬凱親臨“洗之朗”視察,

為中國製造的趕超支招。

22年時間, 他的企業默默耕織于西安, 打造出中國第一台智慧馬桶蓋, 繼而成為中國智慧馬桶蓋行業的獨角獸。 在當今開口就是“互聯網思維”, 閉口就是“房地產”與“金融投資”的名利場, 馬悅顯得格格不入。 有人估值“洗之朗”最少值10個億, 而他總是一笑而過。 作為“屁股界”的工匠, 他曾立下宏願——用餘生, 職業伺候中國屁股!

辭去CEO, 抱著自己的“墓碑”, 打造中國人的智慧馬桶蓋

渭水泱泱, 隨著秦嶺的褶皺兜兜轉轉。 地處關中的西安, 絲綢之路已經沉寂千年, 誰也沒想到, 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台智慧馬桶蓋會誕生於此。

時間拉回到1995年, 那時, 馬悅正在全力推廣奧普浴霸, 他要把“四隻燈泡的暖燈”賣給家裡有暖氣的西安市民。

市場經濟的春風吹拂古城西安, 一首蘇芮的《跟著感覺走》像某種暗示, 讓馬悅的內心蠢蠢欲動。

他預感到,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中國衛生間將出現有人文關懷的“標準裝備”。 彼時, 在一次電子產品展會上, 一隻奇怪的馬桶蓋引起了馬悅的注意。

五年來, 他做過無數調研。 智慧馬桶蓋在日本已成為生活必需品, 而中國卻無人聽聞。 馬悅知道, 日本的消費市場可以作為中國消費趨勢的參照, 智慧馬桶蓋之於中國, 猶如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一切還在萌芽之中。

為了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台智慧馬桶蓋, 在將奧普浴霸推向一個高度後, 2002年馬悅辭別CEO之職。 隨後, 他湊了幾百萬元收購了馬桶蓋的專利和技術,

創建“洗之朗”品牌, 成為中國最早的馬桶蓋製造商, 一番新事業在眼前展開。

正當馬悅準備在智慧馬桶蓋事業上大展拳腳, 致力於推動中國人便後清潔方式的變革, 還中國屁股一個尊嚴之時, 一向支持自己的父親竟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當初你非要辭掉公職幹個體,

好不容易做成了奧普浴霸, 你現在又要瞎折騰什麼!”

馬悅只好背著父親, 讓同事上家裡安裝馬桶蓋。 結果同事打來電話:“馬總, 老爺子不讓裝, 門都不讓進。 ”馬悅趕緊聯繫父親, “你得支持我工作, 同事們都看著, 先給我個面子裝上, 我回家就幫您拆了。 ”

這件事過了很久, 有一次馬悅陪父親回老家開封, 可是沒過3天父親就嚷著要回家。 馬悅才從母親那裡得知, 父親因為患有痔瘡便秘, 習慣了家裡的智能馬桶蓋, 在外難以如廁。

為了表示決心, 他在工廠塑了一塊“墓碑”, 碑上寫到:此人為推動中國人便後清潔方式的變革做出過貢獻。 馬悅曾在員工大會上坦言:“如果有一天我掛了, 而智慧馬桶蓋事業還沒實現, 就幫我把它砸了。”

馬悅在工廠塑了一塊“墓碑”

有人看不懂,說馬悅是在做一個大局,也有人說他只是傻逼式的堅持。馬悅順勢而為,給自己選了一個“陝A250D1(諧音250第一)”的車牌號,“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22年時間,職業伺候中國屁股,估值10個億

中國人經歷了上千年的“擦屁股”,沒人理解馬桶蓋這個產品。“別人覺得我們是‘下三路’,前些年只要向人提到馬桶蓋,蓋字還未落音,就被人擋回去了。”馬越意識到,推廣智能馬桶蓋遠比推廣浴霸困難,“浴霸有買溫暖的顯性需求,而馬桶蓋卻要改變人們的衛生習慣。”

家電行業需要巨大的資金流,但融資卻十分困難。比如,銀行不貸款,理由是“馬桶蓋以前沒貸過”。曾有朋友給馬悅投資3000萬元,但馬悅知道對方“短平快”的賺快錢想法後,如數把錢退還給對方。

馬悅接手這家企業後,一開始太注重馬桶蓋的創新,只考慮產品功能而忽視了品質標準,很多實驗室階段的工作工程師並沒有做到位。馬悅知道後,嚴厲制止了這種“大幹快上”的行為,“寧可賠光認倒楣,也不做垃圾產品。”

一個智慧馬桶蓋的零部件多達371個,精密程度毫釐之間,堪比航空航太設備。海爾張瑞敏砸冰箱對馬悅影響挺大:“到現在我也沒有砸掉一隻馬桶蓋,我允許產品功能不足,但決不允許品質有問題的產品上市。”

過去30年,“商人精神”橫行,中國沒人談工匠精神。經濟發展像火山噴發,商業世界浮躁功利,企業的流量戰和價格戰此起彼伏,中國製造思維開始信奉“速度為王”。在這樣的環境下,馬悅這個市場銷售出身的人,卻甘心埋頭敲敲打打,為中國的智慧馬桶蓋堅持15年。

“時間和數字是冷酷無情的,像兩條鞭子,懸在我們的背上。”如果說過去馬悅是跟市場、體制以及生產線上的規模、成本過招,如今他是和自己過招。在馬悅的思維邏輯裡,“伺候屁股”這件事都沒有弄好,再去做別的事註定做不好。

2016年,“洗之朗”銷售達到1億元,估值10億,成為國內智慧馬桶蓋的獨角獸。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企業,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調研時,卻在這裡駐足停留了31分鐘。關注“洗之朗”的人越來越多,對馬桶蓋的偏見也慢慢轉變,江湖甚至傳言,“如果洗之朗倒了,行業就倒了。”這些有形的無形的,在馬悅看來“一切都值了”。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調研洗之朗馬桶蓋

市場經濟不斷反覆運算。一方面新經濟熱火朝天,不斷搶佔商業舞臺的聚光燈,實體經濟備受冷落;另一方面熱錢投機不斷湧現,實業家面臨巨大誘惑,沒人願意苦心經營實業。

馬悅看得淡然,搞實體經濟,靠汗水掙錢,行情好多掙一點兒,行情差,少掙一點兒。他借用任正非的話:“我們正在高歌前進的路上,為什麼要這麼簡單的去看收益比”。

在“洗之朗”西安總部的走廊有一塊看板,畫面是一群人蹲在馬桶上,中間的一個模特,就是馬悅本人。企業花了22年時間,到底服務了多少個屁股?“大概一百多萬”,馬悅搖了搖頭,“算不清了。”

對標日本,賣給沙漠國家,中國智慧馬桶蓋走向世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4年,杭州的一家茶館,馬悅和九陽豆漿機的崔建華坐在一起聊天。崔建華說:“別人都說豆漿機是因為2008年乳製品污染事件火起來的,其實你知道,1995年你做浴霸的時候,我們就在推廣,讓人試喝豆漿。”

這次閒聊,兩個人得到了一個共識:任何新功能的家電,都有一個冰山下的沉澱期,通過豆漿機的成長來計算,沉澱期至少需要13至15年。崔建華安慰馬悅:“你的馬桶蓋也快成了!”果然,馬悅親自參與做了13年的智能馬桶蓋,因為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火了起來。

國人蜂擁去日本購買智慧馬桶蓋,給中國製造業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有人嗤之以鼻:“中國製造業不思進取,只知道山寨,連馬桶蓋也造不出來。”馬悅覺得這件事有點受“委屈”,考慮了很久,他給吳曉波回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日本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我們卻需要考慮過濾功能;日本的衛浴幹濕嚴格分離,我們的衛生間肩負洗澡間功能,需要考慮防潮;日本電壓是110v,我們是220v,需要考慮安全問題。

中國製造這些現實的情況,是很多行業外的讀者不瞭解的。更諷刺的是,在日本被國人搶購的智慧馬桶蓋,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馬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製造不比日本製造差,至少馬桶蓋是這樣的。

早在“馬桶蓋事件”的前一年,“洗之朗”的商務人員就接到日本人想來採購智慧馬桶蓋的電話。商務人員心想:騙人都不會,怎麼會有人往山裡背石頭?隨即拒絕了對方。

哪知道,日本人不死心,竟然學著劉備“三顧茅廬”,三次前來西安要見洗之朗的“社長”。馬悅決定會一會這個“騙子”。

原來,日本馬桶蓋使用壽命只有兩萬次,而馬悅按照中國家庭的使用環境,馬桶蓋使用壽命達到了十萬次。所以,在人流大的公共設施,日本家庭式馬桶蓋就敗下陣來。

日本人講究“術業有專攻”,馬桶蓋做家庭就絕不再做公共。於是,“洗之朗”順利進駐日本2號高速公路服務區,很快取代了日本品牌,成為日本公共衛生機構批量採購的唯一中國品牌。因為品質好,馬悅甚至把中國馬桶蓋賣到了常年缺水的中東沙漠國家。

敏銳的香港媒體《南華早報》第一個發現馬悅和“洗之朗”,曝光了這家藏在群山之中,默默研究馬桶蓋22年的西安企業,並稱其為“中國智慧馬桶蓋的頂級製造商”。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家企業,有投資人抱著錢,嚷著要為“中國馬桶蓋事業”做一點貢獻。經過一番切磋,馬悅覺得,這些人沒有理解自己的“屁股生意”,皆被他一一婉拒。有人說馬悅對合作夥伴很挑剔,他回答說:“我們把事業做實,絕不可‘做市’。道不同,不相為謀!”

馬悅在車間

馬桶蓋開始從背後走上檯面,繼而爆發出能量巨大的市場潛力。2017年,由地方政府牽頭“洗之朗”,在西安投資1.7億元修建馬桶蓋產業園區。馬悅準備給智慧馬桶蓋做加法,從一個單純的工具升級到大健康和大資料的載體,“在未來,你的體溫、體重、尿常規等資料可以通過智慧馬桶蓋檢測,再傳遞到手機上,形成個人健康資料中心,這才是智能馬桶蓋的最終出路所在。”

風口總在不斷轉移,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幕下,製造業迎來產業升級,中國開始呼喚一批新時代下的製造業黑馬。很慶倖,“洗之朗”就在這樣一個浪潮之巔。

寫在最後:把自己獻給集體

馬悅的頭髮被歲月打磨光了,他抽煙厲害,這肯定是他上廁所,常年坐在馬桶蓋上培養出來的習慣。他不忌諱,說話聲音隨著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反而看出他的真性情。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不要努力修煉做一個完人,抹去棱角被壓抑很痛苦,不如把改造自己的精力獻給這個追夢的集體。

“立足本業、求精求細、腳踏實地、重在傳承。”這16個字是馬悅的事業理念。22年來只做智慧馬桶蓋,這樣工匠精神的企業,當今社會實在難得。

他說,在未來,他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一個農莊,種著五穀雜糧,坐在馬桶蓋上,寫寫回憶錄,回憶錄上有一句話:“生命就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就幫我把它砸了。”

馬悅在工廠塑了一塊“墓碑”

有人看不懂,說馬悅是在做一個大局,也有人說他只是傻逼式的堅持。馬悅順勢而為,給自己選了一個“陝A250D1(諧音250第一)”的車牌號,“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22年時間,職業伺候中國屁股,估值10個億

中國人經歷了上千年的“擦屁股”,沒人理解馬桶蓋這個產品。“別人覺得我們是‘下三路’,前些年只要向人提到馬桶蓋,蓋字還未落音,就被人擋回去了。”馬越意識到,推廣智能馬桶蓋遠比推廣浴霸困難,“浴霸有買溫暖的顯性需求,而馬桶蓋卻要改變人們的衛生習慣。”

家電行業需要巨大的資金流,但融資卻十分困難。比如,銀行不貸款,理由是“馬桶蓋以前沒貸過”。曾有朋友給馬悅投資3000萬元,但馬悅知道對方“短平快”的賺快錢想法後,如數把錢退還給對方。

馬悅接手這家企業後,一開始太注重馬桶蓋的創新,只考慮產品功能而忽視了品質標準,很多實驗室階段的工作工程師並沒有做到位。馬悅知道後,嚴厲制止了這種“大幹快上”的行為,“寧可賠光認倒楣,也不做垃圾產品。”

一個智慧馬桶蓋的零部件多達371個,精密程度毫釐之間,堪比航空航太設備。海爾張瑞敏砸冰箱對馬悅影響挺大:“到現在我也沒有砸掉一隻馬桶蓋,我允許產品功能不足,但決不允許品質有問題的產品上市。”

過去30年,“商人精神”橫行,中國沒人談工匠精神。經濟發展像火山噴發,商業世界浮躁功利,企業的流量戰和價格戰此起彼伏,中國製造思維開始信奉“速度為王”。在這樣的環境下,馬悅這個市場銷售出身的人,卻甘心埋頭敲敲打打,為中國的智慧馬桶蓋堅持15年。

“時間和數字是冷酷無情的,像兩條鞭子,懸在我們的背上。”如果說過去馬悅是跟市場、體制以及生產線上的規模、成本過招,如今他是和自己過招。在馬悅的思維邏輯裡,“伺候屁股”這件事都沒有弄好,再去做別的事註定做不好。

2016年,“洗之朗”銷售達到1億元,估值10億,成為國內智慧馬桶蓋的獨角獸。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企業,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調研時,卻在這裡駐足停留了31分鐘。關注“洗之朗”的人越來越多,對馬桶蓋的偏見也慢慢轉變,江湖甚至傳言,“如果洗之朗倒了,行業就倒了。”這些有形的無形的,在馬悅看來“一切都值了”。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調研洗之朗馬桶蓋

市場經濟不斷反覆運算。一方面新經濟熱火朝天,不斷搶佔商業舞臺的聚光燈,實體經濟備受冷落;另一方面熱錢投機不斷湧現,實業家面臨巨大誘惑,沒人願意苦心經營實業。

馬悅看得淡然,搞實體經濟,靠汗水掙錢,行情好多掙一點兒,行情差,少掙一點兒。他借用任正非的話:“我們正在高歌前進的路上,為什麼要這麼簡單的去看收益比”。

在“洗之朗”西安總部的走廊有一塊看板,畫面是一群人蹲在馬桶上,中間的一個模特,就是馬悅本人。企業花了22年時間,到底服務了多少個屁股?“大概一百多萬”,馬悅搖了搖頭,“算不清了。”

對標日本,賣給沙漠國家,中國智慧馬桶蓋走向世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2014年,杭州的一家茶館,馬悅和九陽豆漿機的崔建華坐在一起聊天。崔建華說:“別人都說豆漿機是因為2008年乳製品污染事件火起來的,其實你知道,1995年你做浴霸的時候,我們就在推廣,讓人試喝豆漿。”

這次閒聊,兩個人得到了一個共識:任何新功能的家電,都有一個冰山下的沉澱期,通過豆漿機的成長來計算,沉澱期至少需要13至15年。崔建華安慰馬悅:“你的馬桶蓋也快成了!”果然,馬悅親自參與做了13年的智能馬桶蓋,因為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火了起來。

國人蜂擁去日本購買智慧馬桶蓋,給中國製造業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有人嗤之以鼻:“中國製造業不思進取,只知道山寨,連馬桶蓋也造不出來。”馬悅覺得這件事有點受“委屈”,考慮了很久,他給吳曉波回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日本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我們卻需要考慮過濾功能;日本的衛浴幹濕嚴格分離,我們的衛生間肩負洗澡間功能,需要考慮防潮;日本電壓是110v,我們是220v,需要考慮安全問題。

中國製造這些現實的情況,是很多行業外的讀者不瞭解的。更諷刺的是,在日本被國人搶購的智慧馬桶蓋,竟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馬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製造不比日本製造差,至少馬桶蓋是這樣的。

早在“馬桶蓋事件”的前一年,“洗之朗”的商務人員就接到日本人想來採購智慧馬桶蓋的電話。商務人員心想:騙人都不會,怎麼會有人往山裡背石頭?隨即拒絕了對方。

哪知道,日本人不死心,竟然學著劉備“三顧茅廬”,三次前來西安要見洗之朗的“社長”。馬悅決定會一會這個“騙子”。

原來,日本馬桶蓋使用壽命只有兩萬次,而馬悅按照中國家庭的使用環境,馬桶蓋使用壽命達到了十萬次。所以,在人流大的公共設施,日本家庭式馬桶蓋就敗下陣來。

日本人講究“術業有專攻”,馬桶蓋做家庭就絕不再做公共。於是,“洗之朗”順利進駐日本2號高速公路服務區,很快取代了日本品牌,成為日本公共衛生機構批量採購的唯一中國品牌。因為品質好,馬悅甚至把中國馬桶蓋賣到了常年缺水的中東沙漠國家。

敏銳的香港媒體《南華早報》第一個發現馬悅和“洗之朗”,曝光了這家藏在群山之中,默默研究馬桶蓋22年的西安企業,並稱其為“中國智慧馬桶蓋的頂級製造商”。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家企業,有投資人抱著錢,嚷著要為“中國馬桶蓋事業”做一點貢獻。經過一番切磋,馬悅覺得,這些人沒有理解自己的“屁股生意”,皆被他一一婉拒。有人說馬悅對合作夥伴很挑剔,他回答說:“我們把事業做實,絕不可‘做市’。道不同,不相為謀!”

馬悅在車間

馬桶蓋開始從背後走上檯面,繼而爆發出能量巨大的市場潛力。2017年,由地方政府牽頭“洗之朗”,在西安投資1.7億元修建馬桶蓋產業園區。馬悅準備給智慧馬桶蓋做加法,從一個單純的工具升級到大健康和大資料的載體,“在未來,你的體溫、體重、尿常規等資料可以通過智慧馬桶蓋檢測,再傳遞到手機上,形成個人健康資料中心,這才是智能馬桶蓋的最終出路所在。”

風口總在不斷轉移,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幕下,製造業迎來產業升級,中國開始呼喚一批新時代下的製造業黑馬。很慶倖,“洗之朗”就在這樣一個浪潮之巔。

寫在最後:把自己獻給集體

馬悅的頭髮被歲月打磨光了,他抽煙厲害,這肯定是他上廁所,常年坐在馬桶蓋上培養出來的習慣。他不忌諱,說話聲音隨著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反而看出他的真性情。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不要努力修煉做一個完人,抹去棱角被壓抑很痛苦,不如把改造自己的精力獻給這個追夢的集體。

“立足本業、求精求細、腳踏實地、重在傳承。”這16個字是馬悅的事業理念。22年來只做智慧馬桶蓋,這樣工匠精神的企業,當今社會實在難得。

他說,在未來,他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一個農莊,種著五穀雜糧,坐在馬桶蓋上,寫寫回憶錄,回憶錄上有一句話:“生命就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